Post Masonry – Style 2

【潛影之地】恐怖的閾值:後恐怖電影作為敘事機器 (上篇)

究竟什麼​是​恐怖?​當我們感到恐怖時,其所指向的是何種情緒?​電影​的視聽語言又是​如何​營造​恐怖的?恐怖一詞,吸取...

香港三大古書畫收藏──香港藝術館「香江藏珍」

虛白齋、至樂樓和北山堂三大中國古書畫收藏鼎足而立,互為補足,堪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收藏,並使香港成為國際上重要的中國書畫收...

【專欄│跟著蹦豬泡泡法國圖書館】溫和且柔軟——波爾多莊園圖書館 La Bibliothèque de La Bastide

這所圖書館都會配合推出不少節目,其中「躺椅上的午睡音樂會」令人驚艷且好奇!想像午休時段,在靜謐的圖書館裡,舒展身子於躺椅...

北師美術館化身機場航廈,新生代團隊Nn̄g Project策展「亂流:半睡飛行夢」,以失重找回自身

「亂流:半睡飛行夢」展覽試圖要提出的是一個簡單卻難以回應的提問:在全球流動成為日常的當下,我們是否仍能以不同的視角凝視「...

【ART TAIPEI 2025】季豐軒三十載淬鍊:在市場詭變中,以「真誠」突圍藝術新戰局

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營商環境下,季豐軒畫廊三十餘年的淬鍊,為藝術產業提供了一份獨特的生存指南。其核心精神——對「真誠創作...

重建臺灣美術史的關鍵篇章:國美館「履痕深烙」,席德進早期的生命和藝術軌跡

策展人楊永源表示,本次展覽以「履痕深烙」為題,象徵席德進在藝術與人生道路上留下的深刻足跡。席德進於1948年來到臺灣,經...

【五丁目的美術史專欄】邱創乾《飛橋臥波》中的客庄與蕃界景觀

《飛橋臥波》是邱創乾於1920-1934年間描繪大嵙崁溪(大漢溪)河階景觀的作品。有關此畫的研究,長期以來缺乏對地景的判...

歸陰──臺灣人死後的靈魂之行

俗信土地公會來陪伴亡魂走向人生另一個階段,同治年間林豪《東瀛紀事》記述戴潮春事件時,洪第被官軍擊斃,當晚二鼓(19至21...

當印象派離開巴黎:日本近現代畫家眼中的光影重構

相較於印象派在美國的快速發展,日本首次展出印象派作品的時間則遲至1893年。1893年,黑田清輝與久米桂一郎自法國學習外...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 No.59|偶為魂器,伊麗莎Elisa Vilaça的葡萄牙木偶蒐藏展

這些被雕塑、創作而來的「身體」,也同時成為不同世代木偶藝術家的魂器,它們擁有創作者精神的靈魂。從地域的連繫來看,它們也表...

關於七夕傳說迷因流變~讀《牛郎織女研究》

七夕傳說從未只是浪漫愛情的故事。它最早源於先秦時代的觀星活動,人們將「男耕女織」的生活經驗投射到天際星辰,逐漸演化為牛郎...

【張寶成專欄】玩興不減時停手,枝繁葉茂處留白:王新仁《植徑集》的無限花園

《植徑集》是一個將生成藝術與互動機制緊密銜接的計畫,我會把「在人為給定的有限條件中,植物如何根據計算產出無限變化」視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