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佳士得中國書畫部國際資深專家游世勳,於佳士得香港 2018年秋季拍賣台北預展導覽解說蘇軾〈木石圖〉。
宋代米芾《畫史》記載:「子瞻作枯木,枝幹虯屈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盤鬱也。」
2018年,2月中下旬的日本大阪,天氣尚寒涼,春意未暖和,平常如昔的徵件拜訪行程。「有位老先生一直打電話來,聽說你人在日本,著急地要找你。」佳士得中國書畫部國際資深專家游世勳正要踏進一位客人的門口,接到日本同事電話,說得十萬火急。「他說有National treasure(國寶)」,游世勳如常應答:「always like that,大家都這麼說,沒什麼好急,叫他先把圖片寄過來。」拜訪完客人,手機一滑開傳訊來的圖片,振奮抖擻了精神,下午行程悉數取消,拉著大行李箱立馬衝過去。到了銀行,打開保險櫃,VIP室中鋪好畫墊,爽籟館珂羅版在側。從沒有任何題簽的樸素桐木盒裡拿出,內心熾熱如夏,「畫卷整個看完,真假沒有問題,剩下就是價錢的問題。從那天回來後,就開始睡不好了,只要半夜醒來滿腦子都想著怎麼和公司打報告啊,怎麼去賣啊……」
宋代蘇軾〈木石圖〉,畫長26.3×50公分﹔全卷連裱共長27.2×543公分,估價待詢。圖︱香港佳士得
和九百年前的蘇軾〈木石圖〉相遇
游世勳在大阪近郊遇到900多年前子瞻的枯木與怪石──蘇軾〈木石圖〉。畫長26.3×50公分﹔全卷連裱共長27.2×543公分,具宋代劉良佐、米芾,元代俞希魯、明代郭淐題跋,鑑藏印共41枚。中國美術史文人畫繞不開的重要濫觴與千古話題,蘇軾的「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翻轉了客體形似的追求,進而講求自我筆墨意趣的風神,唯今日留存下的可靠繪畫作品直如鳳毛麟角,僅有中國美術館藏的〈瀟湘竹石圖〉、上海博物館藏的〈蘇軾枯木竹石、文同墨竹合卷〉,以及日本的這件〈木石圖〉。
宋代米芾《畫史》的描述與此件蘇軾〈木石圖〉正不謀而合。而可見的最早明確著錄為20世紀的張珩《木雁齋書畫鑒賞筆記.繪畫一》,記有〈蘇軾木石圖卷〉:「紙本墨畫,無款,前作枯木一株,樹幹扭屈,上出二枝……樹根小草,作隨風披拂狀,中間較大者,上偃如巨然法,樹後巨石……此圖純以筆墨趣味勝,若以法度揆之,則失矣。此卷方雨樓從濟寧購得後乃入白堅手,余曾許以九千金,堅不允,尋攜去日本,阿部氏以萬餘得去。」徐邦達在其《古書畫過眼要錄》〈怪木竹石圖〉,描述:「東坡以書法餘事作畫,此圖樹石以枯筆為勾皴,不拘泥於形似。小竹出石旁,蕭疏幾筆,亦不甚作意。圖贈馮道士,其人無考。馮示劉良佐,良佐為題詩後接紙上。更後米芾書和韻詩,以尖筆作字,鋒芒畢露,均為真跡無疑。書畫紙接縫處,有南宋王厚之順伯鈐印。蘇畫傳世真跡,僅見此一件。劉良佐其人無考。」
「蘇畫傳世真跡,僅見此一件。」大名鼎鼎的美術史巨星,流傳東瀛八十載,此回本尊現身,消息傳開後,引來無數雜音。本件並無蘇軾款題,傳世畫跡罕少無從比對,劉良佐又不知何人,米芾的書法成為決定性關鍵。游世勳從大學起就臨米芾,一個帖仔細臨一星期,背臨到很像再換其他帖,談起米芾書法的爭議,他說:「從個別單字比對,我覺得這是見仁見智,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的。原先,我唯一想不懂的是最後的『歸』字,怎麼筆法的最後是一個點。後來看到米芾〈吳江舟中詩卷〉,寫在最後的米元章,『章』字的最後也是這樣一個點,所以是有這樣的一個寫法的。其他米芾書法,我自己長期臨寫米字,看到此件並不覺得奇怪!這件他是用筆尖在寫,和晚年那種較肥的不一樣,所以就覺得怎麼跟常見認識的不同。瘦並不代表是不對的,晚年肥的反而還擔心是代筆或是吳琚寫的。」游世勳進而就印章、紙質、裝裱說明,「還有一點,很容易鑑定的就是,明代黔寧王的印章印色、整幅畫作的筆墨氣息、白麻紙的簾紋是二指寬是宋紙。我覺得先前拍過的陳容〈六龍圖〉的紙還沒有這件的緊緻平滑。專家來看過,以裝裱說,天地有著兩條藍色細線,這裱工是明初的,也就是原先裱好後,就沒再動過。在我們的判斷這件〈木石圖〉應該是創作於1071至1101年之間,蘇東坡時在杭州為官,常來往於潤州,畫給馮尊師。」
吳湖帆1965年〈臨蘇軾木石圖〉,28×275公分,估價300萬至500萬港元。圖︱香港佳士得
曠古鑠今,絕對值得親自來看一下
「去年(2017)3月在紐約的藤田美術館珍藏拍賣是個里程碑。這件作品是跟著藤田美術館而來的,NHK從徵件到拍賣一路跟拍,在日本播放影片時引起很大的迴響。藏家可能是看到了影片,主動跟佳士得聯繫。一開始說私洽,那怎麼估價,我就以陳容〈六龍圖〉為基準(成交價4896萬7500美元,約3.8億港元),說這件比〈六龍圖〉重要,就再加一點點。估價4億港元,當然包括買家佣金也就4.5億港元。」在春拍4月時,原先規劃的私洽定為公開拍賣,「這件作品太重要了。當初,設定是私洽時,也跟公司說希望未來不論是誰買了,希望能在拍賣時給公司預展,希望這件作品還是能公諸於大眾。後來就和藏家商議,決定在香港以公開公平的拍賣方式進行。在香港拍,能得到最大的效應,預展屆時集西方印象派繪畫、當代油畫、器物書畫等各類中西古今美術品,不僅是喜好古書畫的人,更多類別的群眾會集中過來,這是個最好的分享地點。我希望所有做美術的人,讀美術史的人,都能夠來看這件作品。」
這件重要作品,估價4.5億港元,8月30日蘇軾〈木石圖〉新聞發布會,整卷公開展出,全球網路直播,拗執的雜音漸平息,「很多人可能沒看過原件,所以一下覺得好,一下覺得不好。看到原件就知道這沒什麼好爭議的。通常都是這樣的,因為現在印刷都是用數位digital,電腦分色後層次會薄掉。攝影和印刷多少都會失真。新聞發布會當天,最後有記者問,游老師您用多少時間鑑定?我說:『這件東西實在是太有名,前人多有考證且論述極多,這件真的很容易看。當你看過原件後,你就不會懷疑。最後我講,不管怎麼樣,風風雨雨都會有說法和看法,那麼我希望您們能親自來看一下,應該還是值得的。』」
清代八大山人〈蘭亭詩畫冊〉,六條屏水墨紙本,每開24×13公分,估價600萬至1000萬港元。圖︱香港佳士得
文人畫風潮之濫觴,此生難再遇
「這件作品最能打動我的部分是它的整體性,在北宋這樣一個中國繪畫的黃金時期,追求的是精緻、精謹,繪畫的技巧性非常強。但在蘇軾的畫作裡面,我們反而可以看到,另一種輕鬆與文雅的一面,對於木頭、竹子、石頭賦予精神性的意義,完全開啟了後來的文人畫風潮。蘇東坡一生顛沛流離,他官場失意,離開了錦衣華服的環境,接觸到的就是樸實大眾、民間百姓。貶官後他接觸到的人事物,全部都是很大的轉變,畫畫的時候,他應該會有一種情境上、心情上的轉變,由筆墨向內心探求。蘇軾的作品和宮廷院派畫家採用不一樣的畫法,這件作品滿大氣的,質樸且沉靜,也很符合蘇軾書法家習性,透過中鋒用筆的寫法線條轉折,可以看到靈秀之氣。線條看似簡單容易,但其實變化多端。然後再透過米芾的書法,這是非常難得的。這件『蘇米合璧』,相信在歷史上應該很難再找到第二件這樣的作品。」
遺失復再得的國寶──蘇軾〈木石圖〉,在佳士得香港秋拍11月26日晚間隆重登場,於「不凡─宋代美學一千年」夜場領銜本季佳士得秋拍。同場書畫,近現代書畫中有著吳湖帆1965年〈臨蘇軾木石圖〉,應是臨以珂羅版,故僅臨至米芾跋處;後又臨東坡黃州寒食帖及黃庭堅題字,成為後人推崇「宋四家」之蘇軾、黃庭堅、米芾合璧的見證。在古書畫中,徵集自日本者,另有張大千舊藏八大山人〈蘭亭詩畫冊〉六條屏。清康熙三十八年己卯農曆八月十六日(1699年10月8日),八大山人朱耷為□年道翁書畫〈蘭亭詩畫冊〉18開,水墨紙本,前六開為「漫臨〈蘭亭〉」的〈臨河敘〉,後12開為書畫對題――山水和自書詩各六開,最早著錄於1955年《大風堂名蹟》第三集。張大千曾攜此冊遊歷八方,也曾在香港短期居住,此次現身佳士得,猶如遊子歸家。時間的流轉,在書畫裝裱上留下痕跡,〈蘭亭詩畫冊〉已從冊頁改換成上字下畫卷軸形式,12開山水書畫及自書詩改為六條屏,日本裝裱,可惜沒有了前面六開八大山人寫的〈臨河敘〉。此外,金農〈梅林覓句圖卷〉前後具陳鴻壽書耑及題跋,最早著錄於1930年北京中國畫學研究會《藝林月刊》第9期,流傳有緒,值得一睹。金農畫梅眾多,設色者甚少,而以人物故事形式表達者更是稀有。1761年,75歲的金農為良友隱羅繪製〈梅林覓句圖〉,展現隆冬梅花盛放、極富詩意的景致:梅林靠岸,梅樹老幹多折,以淡墨皴出,瘦枝前後左右伸延,疏落交錯。枝上梅花朵朵,一片白梅襯托著林中的粉梅;文人雙手藏袖肅立於粉梅樹旁,身後有僮子彎身白梅樹下煎茶。金農以書篆隸筆法入畫,令畫面高古樸拙;傅色淡雅,左方題款與構圖相呼應,亦增添畫面之古拙清奇。這場集書畫器物的夜場,突破品類藩籬,燦然大觀,勢必「不凡」。
清代金農1761年作〈梅林覓句圖〉,32.5×131.5公分,估價600萬至800萬港元。圖︱香港佳士得
佳士得香港:中國書畫秋拍
台北預展
展期|2018.11.10-11,11:00-18:00
地點|台北萬豪酒店博覽廳(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二路199號3樓)
展期|2018.11.10-11,11:00-18:00
地點|台北萬豪酒店博覽廳(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二路199號3樓)
上海預展
展期|2018.11.10-11,10:00-18:00
地點|佳士得上海藝術空間(上海市圓明園路97號安培洋行)
展期|2018.11.10-11,10:00-18:00
地點|佳士得上海藝術空間(上海市圓明園路97號安培洋行)
香港拍賣
日期|2018.11.26-27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灣仔博覽道1號)
日期|2018.11.26-27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灣仔博覽道1號)
藍玉琦( 255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