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書評】《想像的博物館》:作一個博物館夢

【書評】《想像的博物館》:作一個博物館夢

《想像的博物館:客廳裡的達文西,餐桌上的卡拉瓦喬……》

想像一座博物館,是本書作者設計的一個遊戲:從第一張畫開始,掛滿屬於自己生活中的空間,這一切的練習目的均指向一個最簡單而明確的目標:如何欣賞一幅畫。
藝術家的思想與智慧結晶,自古而今,從私人擁有的珍寶演進到大眾分享的經典,正是一個私人收藏向博物館體系演進的歷程,從謬思園(Mouseion/Musaeum)之始,到近代承擔起收藏、保存、修復、展示,以及推廣、教育使命的博物館(Museum),這個向公眾展示人類文化結晶的機制,無論源自皇家收藏或是脫胎自立法,早在250多年前大英博物館成立時就已經概念完備了,而公立博物館成為藝術「經典」的理想歸宿,在吸納貴族收藏到近代別具品味的私人收藏,歸入博物館龐大體系的過程中,豐富了公共財內容的同時,也消融了源自收藏原始的特色,而私人收藏在併入博物館之前,實質上,已經孕育了一個個博物館夢。
「想像的博物館」卻是一個翻轉的概念,揉合了公共博物館求全求備之「館」的概念,與個人收藏品味的博物館夢。
身兼藝評與電視文化節目主持人,《想像的博物館》的作者飛利普.達維里歐(Philippe Daverio),任教於巴勒摩大學(Universita degli Studi di Palermo)建築系與米蘭理工大學,卻也是藝術雜誌《Art e dossier》的總編輯!知識領域博涉多優的他,很有幾分文藝復興人的味道。這一本洋溢濃濃的考古味與人文氣息的藝術書,從宏觀的角度論美學、博物館學理論與實務,也談繪畫的修復技術與材料特性的微觀之象,很教讀者驚異他學者型的筆調裡有著媒體人的輕快和時出新意的慧黠。
論藝術,從學者小說家艾可(Uberto Eco)的《美的歷史》,到才子作家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的《藝術的慰藉》,都在藝術史知識的詮釋與觀點翻轉的槓桿中求平衡。這位理工大學教授寫的這本「人人心中的美術館」的示範作,一則為他腦中的藝術經典尋找歸宿,另一方面卻編寫成厚厚的一冊宛如「家庭美術館」說明書。他在藝術史與美學的知識架構下的書寫,繞過編年或藝術主題的閱讀慣性,卻以「前博物館」的私人收藏空間揉雜生活空間的觀點,談論起繪畫藝術。
本書名為《想像的博物館》(Il Museo Immaginato, 2012),其理念脫胎自戴高樂時期法國文化部長安德烈.馬勒侯(Andre Malraux)那本《想像的美術館》(Le Musee Imaginaire, 1947)。馬勒侯在美學與博物館學這兩個範疇分明的領域發揮了他的博物館想像,他以豐富的學識與跨界觀點詮釋那些收藏並展示在美術館中學者所鑑定的藝術品(objet d’art)固在其次,而從(黑白)印刷術複製在書籍、海報、明信片上,千萬件映入我們眼中的藝術圖像(image)著眼,大談跨越美術館門牆的藝術型態,對照今日網路資訊與圖像高速傳播的真實現象,那真是個半世紀前的預言了。「想像的博物館」即從此一脈絡開始,發展出他的博物館「虛擬」工程。
這一本名為「博物館」之書,聚焦於繪畫藝術,卻捨棄繪畫類型與美感的析論,而聚焦於「框畫」如何布置在私人空間中的意義與效果,這才透露出這位建築系教授對於建築空間的機能與裝飾的思維。
虛擬博物館
博物館是虛擬的,繪畫卻是具象的,作者彷彿一位設計師,在建築主體、室內空間完工充實家具之後,進入布置畫作的最後階段,而選畫,卻衍生出如許巨大的可能,繪畫穿越上下古今,圖像本身之繽紛多彩而意味深長尚且不論,簡直就發展出一座博物館!回頭呼應這一座建築設計的初衷,而環環相扣。
本書討論之繪畫,是框在畫框裡的畫作,而非牆上的壁畫或畫在特殊質地與場所的廣義繪畫。此一定位,開宗明義的將他想像的博物館的內容,限定在可以攜帶、挪動,並具體地懸掛在牆面空間上,作為裝飾元素的「物件」(objet),構成一座「想像的博物館」。
傳統博物館中的藝術品,以時代的次序、藝術的風格,或是地域(國家)的類別來區分展示,這類延續藝術史、美學,與博物館學的思維,主宰了我們觀看藝術品的方式,也引導了我們理解甚至是鑑賞藝術品的方向,它將導向一種知識性為前提而美感隨之而生的經驗。
本書在一個博物館等級的私人收藏,和一個完全基於個人品味的博物館二種思維的辯證下,就產生了眼前的這個居家空間的繪畫收藏格局。
建築格局
本書的設計饒富趣味,從入口大廳(Anticamera),沉思室(Penatotio),圖書館(Biblioteca),交誼廳(Grand Salon),餐廳(Sala da Pranzo),客廳(Petit Salon),娛樂室(Sala da Gioco e delle Curioita),廚房(Cucino),畫廊/大陽台(Grand Galerie/La Balconata),臥房(Camera da Letto),音樂廳(Camera della Musica),教堂與花園(La chiesa e il Giardino),洋洋灑灑鋪陳出一個以博物館之名,功能完備的生活空間。出生於法國亞爾薩斯,長年居住義大利教學寫作的作者,在交誼廳(Grand Salon)客廳(Petit Salon),畫廊 (Grand Galerie)之名,用的倒是法文。
讀者可以順勢把不同的廳室與功能各異的空間,想像成博物館中古希臘羅馬雕刻展廳,或中世紀文物,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風格畫廊,或是印象派、象徵派、先知畫派的展廳畫廊,或是以藝術家命名的馬諦斯、畢卡索,或夏卡爾展廳。
但作者選件僅有數件十九世紀的弗里德里希(Friedrich)的浪漫派風景《望海的僧侶》(1808-10),或是泰納(Turner)的《威尼斯聖人廣場》(1842),和柯洛(Corot)氣息偏向古典的義大利風景《聖天使城》(1835-40),全書仍舊是文藝復興迄至寫實主義之前的古典繪畫,至於未曾發生在義大利的十九世紀後半葉的(巴黎)印象派、象徵派等與二十世紀現代藝術則不在本書選件之內,整座博物館內部古雅格調頗為一致,好古者豈可錯過。
作者選件與布置的示範,其為詠物抒懷其致一也,同時也鼓勵業餘的藝術愛藝者(amateur),循序漸進地建立自己的品味。並進一步的大膽思考每一件畫作,它的屬性與適合的場所,甚至在組合的過程中我們將思索藝術品的內涵,作者謀篇精巧,將繪畫欣賞導向趣味、好奇心與回憶的召喚,但這一切,得先從仔細地看一張畫開始。
想像一座博物館,是本書作者設計的一個遊戲:從第一張畫開始,掛滿屬於自己生活中的空間,這一切的練習目的均指向一個最簡單而明確的目標:如何欣賞一幅畫。
本書譯文流暢,譯自義大利本文之外,各章節所附譯註,平均只有二短行人物與術語詞彙的註解精簡扼要;而作者幽默戲謔雙關之語,尤多巧解。偶有小疵,也都是緣於嘉惠讀者的添譯之筆,瑕不掩瑜。
 

本文節錄自本書

《想像的博物館:客廳裡的達文西,餐桌上的卡拉瓦喬……》

名畫與空間的想像之旅——如果世界名畫任你掛,客廳、廚房、餐廳、臥室……美麗的維納斯,你會擺在哪?


鄭治桂( 2篇 )

畫家 / 藝術寫作 / 評論 / 廣播 / 影評 / 藝術玩家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