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立臺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所舉辦的第7屆2020「臺灣美術雙年展」(簡稱臺雙展),今年度展覽未受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響,依照原計畫在今年10月17日開展。本屆雙年展今(30)日宣布將邀請藝術家姚瑞中擔綱本次展覽策展人,藉由姚瑞中長期投入對於場所、歷史和主體性等議題,將策展作為一種創作行為和方法,期待為臺雙展實驗不同展覽模式。
第7屆2020「臺灣美術雙年展」策展人由藝術家姚瑞中擔綱。(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國美館館長林志明表示,今年是國美館的「雙年展年」,包括年初的亞洲雙年展、被延遲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國際版畫雙年展和臺雙展等,今年國美館總共舉辦四次雙年展。而臺雙展由過去的館長薛保瑕提出,想要替代全國美展的競賽性,以更主題式的方式聚焦臺灣當代藝術的梳理,希望展出藝術家能橫跨臺灣老中青三代。
吳其育《一號與狗》,單頻道錄像,5分18秒,2011。(藝術家提供)
而今天的臺雙展記者會,也為秋季大展做出初步的揭露,展覽模式延續亞洲雙年展藝術家策展的模式,林志明也說明邀請姚瑞中的理由,主要其過去曾策畫相當多里程碑式的展覽,如曾在臺北當代館展示的「出神入化—華人當代攝影展」即是由姚瑞中所策劃,且創作媒材多元,同時並行處理蚊子館議題、廢墟攝影與變形山水等形式,創作跨度與關懷極大。
孫培懋《我曾想像著自己就是幽暗深海裡的那條魚》,壓克力畫布,150×206 cm,2018。(藝術家及伊日藝術提供)
林志明也預告展覽主題將討論人和動物的關係,以及人身上的動物性,和人作為一種動物等問題意識。另外本次臺雙展有大比例的青年藝術家參展,並廣泛連結國美館以外的空間加入,都是姚瑞中企圖在此次臺雙展展開的新向度。
鬼丘鬼鏟《鳥的團塊飛行》,講座式展演,尺寸依展出場地而定,2020。(藝術家提供)
臺雙展展覽主題公布—禽獸不如
姚瑞中表示今年臺雙展的展覽主題為「禽獸不如」(Sub-zoology)之命題,試圖從動物與人之間病毒的傳播與變異,藉由佛教六道輪迴之畜生道為切入點,以《金剛經》所列10種生物樣態,反思人類對自然生物的長期掠奪與宰制,重新思考人類如何面對其他生物的共存。本次展覽延伸出「獻祭與救贖」、「生物經貿潛史」、「無名戰爭肖像」、「實驗室/手術室/標本室」、「獸倣者/獸形人」、「節慶/綠地/建闢率」、「寵物/動物園/國家公園」等七個子題。
區秀詒《靜海武士的極盡旅程(三幕劇)之 序:啟航之歌》,錄像裝置,4分45秒(影像截圖),2019。(藝術家提供)
展覽預計邀請49組臺灣藝術家參展,比以往規模擴大,且多為首度參與臺雙展的藝術家,新作的比例也提高。首波發布的參展藝術家名單有,吳其育、鬼丘鬼鏟、鄭先喻、陳昱凱、孫培懋、許家維、彭一航,其中也納入幾位與臺灣極有淵源的藝術家,包括區秀詒、張欣等,凸顯臺雙展持續以在地觀點與國際藝術界交流,後續也預計將拓展美術館、藝術家和域外的空間合作。
張欣《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紙本鉛筆畫,15 x 30 cm,2019。(藝術家提供)
陳昱凱《方向》,木板、壓克力、樹脂、環氧樹脂、碳酸鈣,76 x 85 x 2 cm,2020。(藝術家提供)
另外展覽規劃亮點包括聚焦於表演藝術與聲音藝術,在開幕期間會有針對行為藝術的放映間,也有場次安排,藉此推廣行為藝術在臺灣的發展。另外也會關注臺灣聲音創作的藝術表現,姚瑞中提及也是就此壯大臺雙展未來發展的體質。另外會積極和美術館域外的北、中、南空間連結,讓臺雙展真正落實成為臺灣雙年展,在臺灣各地都引發討論,他同時提到疫情的發生現實,也呼應了此次主題,人類必須停下來思考,對待其他物種的方式,以及同理思考其他動物的生存需求。
彭一航《幽靈公園-梅花鹿》,攝影,100 x 125 cm,2020。(藝術家提供)
姚瑞中也提及這次特別將過往32組的參展藝術家,擴大到49組藝術家,而且藝術家超過50歲以上的僅有4位,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下。且展覽執行空間會應用到美術館戶外空間,以及邀請新北市、臺北、臺南和高雄替代空間作衛星展,請空間提出年輕的策展人,整體聚焦臺灣青年世代的藝術與策展實力,並邀請長期關注與駐地臺灣的國際藝術家共同參與,希望透過在地與國際的鏈結,打開臺雙展的實質影響力與代表性。
羅晟文《羽絨》,空間裝置,尺寸可變,2017。(藝術家提供)
鄭先喻《Afterlife ver.2.0 ⽣命的來來去去》,回收電器、控制晶片、顯⽰器、七段顯⽰器、燈管、⽊頭、軟體與感測器,63x34x42 cm,2013。(藝術家提供)
ARTouch編輯部( 1669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