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回到1949:中華民國渡海七十週年紀念文物展

回到1949:中華民國渡海七十週年紀念文物展

「回到1949 中華民國渡海七十週年紀念文物展」透過總統、政要、將軍、學者、高僧、書畫家、軍人遺孀、流亡難民等世間眾生之文獻檔案、照片信札、書法繪畫,重新喚起一個關鍵年代。
「1949大事紀」,自1月10日「徐蚌會戰結束,邱清泉陣亡,杜明後來被俘,共軍大勝」,到12月7日「發布總統令,政府決議遷設臺北,並在西昌設立大本營,統率陸海空軍指揮作戰」。中華民國政府確立渡海至臺,對望河山,成為歷史事實。
多少的戰爭硝煙散去,經歷過七十載寒暑,今安居樂業於此。11月6日至12月29日由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籌備處、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中山堂共同合辦,於中山堂及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創時講堂二處展出「回到1949 中華民國渡海七十週年紀念文物展」,透過總統、政要、將軍、學者、高僧、書畫家、軍人遺孀、流亡難民等世間眾生之文獻檔案、照片信札、書法繪畫,重新喚起一個關鍵年代。
張大千1944年作〈櫻笋管絃十一言聯〉。(攝影/藍玉琦)
中山堂呈現「湖海流離」、「永恆盛事」、「經世濟民」及「同體大悲」四大主題,探討戰事前後諸多歷史背景及人物思想作為,以及戰爭、政治、經濟及宗教等面向。創時講堂以「先生們來了」為主題,就宗教、教育、藝術文化面向,揭示了渡臺士人在藝術文化上的高度水準,以及諸教共存於臺的人間情懷,並向多位教育家奉獻一生的行誼致敬。
蔣介石《致湯恩伯信》寫於上海陷共前,信中提及撤退青島部隊外,也提到如何處理黃金。此信言及重要物資黃金之事,很可能是有關黃金傳聞的最後訊息。因為再過四日,上海即落入共軍手中,也再不可能有搶運之事。蔣經國《題墨荷圖》寫於1950年6月4日,此時國府渡臺未久,其言「歷史是用血汗寫成的,那麼讓我寫歷史中的一頁……」蔣經國三段題字,感慨良多。《香港調景嶺陝西同鄉會致于右任信札》:「慨自逆分彌漫,赤地萬里,陷銅駝於荊棘,竊神器以鴟張,苛政殘民,超乎古今……」述反共者流亡至香港後的困境,字字血淚,情深意切,是封向于右任呼告的求救信。此外,在創時講堂的張大千、溥儒、黃君璧、于右任、臺靜農、梁實秋、錢穆、胡適等,都深深值得細細品賞,這回到1949的歷史況味。
「永恆盛事」單元,左起中央幹部學校(今國立政治大學前身)校友1951年春節聚會簽名錄、于右任書作、蔣介石書作。(攝影/藍玉琦)
展覽期間每週六舉辦系列免費講座,12月於中山堂臺北書院有:7日陳芳明、孫大川「戰火中的鮮花:個人生命史的關照」;14日張小虹、梅家玲「我身、我感:悲情之後的臺灣文化現場」;21日楊佳嫻、林易澄「回首西陲勢渺茫:為什麼有1949書寫」;28日江宜樺「制度之爭:1949年以來的兩岸關係」。展覽閉幕後,與1949相關的手札與文書共計千餘件,清華大學教授楊儒賓將全數捐贈給國立清華大學永久典藏。    
藍玉琦( 237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