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演

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舉鏡自照的生命層疊與歷史書寫B面
「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不再是「舉起鏡子迎上他者的凝視」,以綠島為鏡,可謂直接推翻了既定的主客預設。顯像的「空白之石」從來...
立木畫廊台北快閃第二輪:「回憶的載體」
自八月底,立木畫廊(Lehmann Maupin)於台北的季節性展覽接續前幾週的「存在狀態」展,開啟了第二階段「回憶的載...
壯美山河─瀋陽故宮館藏山水題材文物特展
瀋陽故宮博物院(簡稱瀋陽故宮)現正舉辦「壯美山河─瀋陽故宮館藏山水題材文物特展」,選取以山水為題材的館藏精品文物60餘件...
天與地之間: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展出臺灣原民當代藝術
第10屆亞太三年展重點展覽計畫項目展出臺灣原民藝術家創作「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天與地之間」。
以展覽史面對機構史:台北當代藝術館「歷史.當代」的結構與策略
受邀成為當代館20週年展策展人的陳貺怡,儘管具備藝術史研究者的身分,但從一開始就很明確這個展覽將不會成為文獻式的回顧展,...
陽台城市文明:再現遊境之城
林書楷的家族從事金屬模具製造的夕陽產業,家裡的小工廠早已因為難敵更為先進的製程而被迫歇業。該模具製造產業原是透過手工雕刻...
再繪無人知曉的歷史:李立中「夜間飛行—台灣空戰記事 終章」
在李立中這些年來的這些作品中,最有趣的莫過於觀察他如何完成從歷史與文化議題到美學創造之前的轉化過程。一方面,賽鴿及其生物...
界/線桑拿:「creN/Ature 物.自.造._」創作的內在責任
展場裡勾引出物件與內在唯心的對話,成為一條顯見的途徑。這個展示並不期待提供廉價的娛樂與客觀性,而是透過提供本質讓觀者內在...
文體與算式:劉曉輝繪畫中的重點所在
當我們談論繪畫時,「畫面主題」是司空見慣的用詞,而這卻並非面對劉曉輝作品時適切的觀看方向。劉曉輝的畫面中雖然大都有清晰可...
「越界」~在砌時變局中縱橫:亞洲藝術中心台北旗艦空間正式開幕
展出作品跨越時地維度,化約為四大子題,一方面重新爬梳亞洲藝術中心的推廣脈絡,同時也得以窺見在不同時局的藝術創作之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