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演
陳建北「助產序曲」中的感性視域與複合式肖像
陳建北對助產議題的關注,源自對更大的社會與時代結構中陰性脈絡的觀察,與家族女性記憶密不可分。台北當代藝術館日前展出陳建北...
日本自然系建築代表:平田晃久台灣首次個展
日本建築師平田晃久(Akihisa Hirata)於台灣首次完整個展「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於2019年3月16日...
在西本願寺遺址上開啟舊日台北時光與文物記憶
台北市立文獻館在原台北西本願寺遺址所展出的「時光開箱——館藏文物展」,是在已經消逝的台北曩昔生活當中,得以保留的吉光片羽...
以無為有,以輕為重——2019六本木交叉點
本屆的「六本木交叉點」(Roppongi Crossing)策展文脈不對未來的人機時代預測及批判,而是嘗試爬梳人性與機械...
永續共生的創作實踐-1——生態女性主義:女巫的經血與森林
本文試以展覽「愛的神殿」(Temple of Love)中有機混合物材質的作品,和各式不服從的神話敘事的複雜並置,延展探...
太古地產藝術月 2019,國際藝術節目登陸香港
由3月起至4月,太古地產藝術月2019多個節目於公司的太古廣場及太古坊ArtisTree登場。今年藝術月亦表示著太古地產...
【遠方的行星:趙春翔藝術展】尋找數字、市場迷失中的藝術靈魂
林風眠的五大弟子中,趙無極、吳冠中、朱德群、席德進都有著自己的人生征程,唯獨趙春翔的人生旅途,最為坎坷。他在貧病交迫的垂...
遠方的行星:趙春翔藝術回顧
「遠方的行星:趙春翔藝術展」回溯趙春翔的創作生涯,再次予以梳理。因應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的空間特色及展場規模,從台灣和香港...
「黯黑的放浪者」:楊茂林近期繪畫中的個性化方法
楊茂林自我剖析:「我的個性中有50%是深海魚、20%是金魚、30%是熱帶魚。」這也貫穿於藝術家近幾年的創作間,其中流露出...
再現古都風華,2019台南藝術博覽會即將登場
自2012年起,由畫協持續於台南舉辦飯店型藝術博覽會,歷經六年來的積累,培養出南台灣堅實的藏家與觀眾群,讓向來以人文薈萃...
文章導覽
1
...
73
74
75
76
77
...
90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古美術專題
古美術專欄
古美術市場動態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