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以萱

長期從事影像推廣、影展策展工作。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碩士,關注當代東南亞電影與視覺藝術文化,相關評論、採訪文章散見各藝文媒體,亦為《紀工報》執行主編。曾任職台北電影節、2018 桃園電影節節目統籌、國家電影中心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並參與富邦文教基金會電影學校影像教育等工作。目前展開歐洲影像機構調查計畫,為「害喜影音綜藝」成員之一,聯繫與邀稿請洽:ruby761116@gmail.com。

【電影的美術館轉生考】裝配、擷取、改造:經驗一段身體、物體和光影的共舞變奏,談「展覽電影」
美術館、博物館類的機構如何「展覽電影」,「電影」在此並非必須在黑盒子內從頭到尾看完的傳統定義下的電影作品,而是創作者以動...
《事件現場製造》:與許哲瑜、陳琬尹展開台灣集體潛意識的一次巡弋
《事件現場製造》如同許哲瑜與陳琬尹先前合作的作品,總在回探已成為公眾記憶的歷史事件之餘另闢蹊徑,乍看在處理圍繞著事件與人...
沒有地球,就沒有電影――映照影視產業的永續未來
2021年三月,全球經歷一整年新冠肺炎影響後,疫情間反扶搖直上、更加穩坐串流服務龍頭的Netflix公布其企業ESG永續...
「混種」會是未來的影展、影展的未來嗎?疫情下的國際影展觀察
疫情帶來的改變,提供影展重新盤點資源、檢視自身定位的機會。這些規畫與取捨,呈現的是對「何謂影展」的思考與態度、希望透過這...
【TIDF】此刻成為未來的過去:越南導演張明貴《樹房子》的影像解殖與空間詩學
張明貴的鏡頭徐緩地並置這些影像,他自始自終心繫的對於自我與家的意象,似乎在觀看的視線中指向某個棲居之地。無論是抽象的、精...
創造不朽精神之微觀世界:專訪《青春不朽》導演林君昵、黃邦銓
我們這次選擇用8mm底片呈現《少女》胸像的修復過程,並使用大量特寫鏡頭,就是希望呈現無法再被放大的粗糙的畫面顆粒組構下,...
紅領巾、金蝸牛、發光金字塔:從朱拉亞農・西里彭的敢曝美學看當代泰國獨立電影與錄像藝術的對抗論述
朱拉亞農.西里彭(Chulayarnnon Siriphol)目前正於「2020年第七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ANIMA阿...
持續差異的動能,抵抗的姿態:記2020南方影展實驗片競賽
實驗電影作為持續呼應外界環境而流變的抵抗姿態,其在台灣脈絡下的「現身」,仍很大一部分受到學院教研框定、歐美實驗電影形式的...
「Passages」:穿越,香妲・艾克曼裝置藝術中的囚牢
艾克曼拍攝電影時的漫遊姿態,其電影的鏡頭運動,近乎「無事發生」的情節,本應特別貼合在白盒子觀看作品的方式。在美術館、藝廊...
從白方塊到黑盒子,「行為無敵手」撐開域外之地:記 2020 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
2020 年,黃明川氣魄十足地策劃了「行為/藝術」單元(Performance/Art),選映多部行為錄像作品,開啟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