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瀟瀟(Yan Xiao-Xiao)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

【ART TAIPEI 2025】第二屆「台北藝術週」揭幕在即,開啟城市藝文整合新局
回顧一年多以來兩屆台北藝術週的籌劃過程,力促其成型的畫廊協會理事長陳菁螢表示,去年的第一屆藝術週準備時間短促,僅六個月便...
【ART TAIPEI 2025】歐洲根基,亞洲回響:貝浩登亞洲合夥人龍玉談畫廊在全球藝術版圖中的亞洲實踐
貝浩登被定位為一個跨區域網絡,讓其所代理的風格多元的藝術家得以在不同文化與市場中被認識。參展2025年ART TAIPE...
與時間結盟:迪亞藝術基金會總監傑西卡.摩根談機構永續及謝德慶回顧展
迪亞有別於典型博物館的展覽和營運模式,持續關注如何為藝術家提供持續實驗與實現雄心計畫的空間與資源。在對迪亞藝術基金會與謝...
從友誼到傳承: 伊萬.沃斯談瑪麗亞.拉斯尼格的藝術資產
身為一位先驅者,拉斯尼格的作品至今看來仍是充滿活力,並對後世藝術家產生了深遠影響。她創作出強而有力、大膽且內省的繪畫,探...
自我與他者: 彼得.帕克什談瑪麗亞.拉斯尼格
自2014年藝術家辭世後便致力於推動針對其畢生作品的研究、推廣與展覽的拉斯尼格基金會,此次也與畫廊密切合作完成展覽。基金...
「我為不確定之物編織秩序」瑪麗亞.拉斯尼格的藝術旅程
拉斯尼格以「身體意識」(body awareness)為這一方法命名,這也成為她終其一生的創作核心。就此,她明確區分了透...
【藝術市場壓力測試】進入複合壓力時代的亞洲藝術市場,價值與韌性將決定未來格局
藝術市場在國際地緣政治、關稅貿易戰等大環境連動下遭逢挑戰,同時還需應對證券市場回報更高、更高流動的投資管道的競爭。據魏蔚...
「民主」如何在攝影中展演?首屆TIPF台灣國際攝影節
正因為「民主」難以被單一化理解,它在本屆攝影節中的運用才格外引人思考;比起給出定論,更重要的,或許是分辨這個詞在不同語境...
「宇宙迷宮」:喜馬拉雅當代藝術的兩種凝視
臺南市美術館的「宇宙迷宮:喜馬拉雅當代藝術」展雙線並行,包含尼泊爾藝術家才仁.夏爾帕(Tsherin Sherpa)及三...
從藍圖到行動:李玉玲談亞大美術館的雙主軸與新展規畫
李玉玲曾在兩個館長任期內帶領行政法人化後的高雄市立美術館之軟、硬體轉型,頗具成效;轉向民間美術館後,有機會實踐另一種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