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豪

陳飛豪,生於1985 年。文字寫作上期冀將台灣史與本土想像融入藝術品的詮釋。藝術創作上則運用觀念式的攝影與動態影像詮釋歷史文化與社會變遷所衍生出的各種議題,也將影像與各種媒介如裝置、錄像與文學作品等等結合,目前以寫作與創作並行的形式在藝術的世界中打轉。曾參與2016年台北雙年展,2019年台灣當代藝術實驗場之「妖氣都市: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2021年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及2020/2021東京雙年展。著有《史詩與絕歌:以藝術為途徑的日治台灣文史探索》。

梁廷毓的《斷頭河計劃》:藝術作為理性與非理性論述間的模糊地帶
藝術家梁廷毓自2017年開始延續迄今的「斷頭河計畫」,在「研究型創作」的框架基礎下,如同正規的學術研究者,長期經營同一個...
新海誠的災難敘事與神道哲學(二):《鈴芽之旅》中日本國家神話與311震災的反思與再創
《鈴芽之旅》中,男主角草太在執行「關門」任務時提到的「日不見神」,應是影射日本遠古歷史中的大國主命,與祂被迫「讓國」於天...
新海誠的災難敘事與神道哲學(一):《你的名字》與《天氣之子》中的當代巫女
從《你的名字》、《天氣之子》再到《鈴芽之旅》,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近期於台灣正式發表了《鈴芽之旅》。這三部動畫電影同為災難...
西鄉孤月的《幽靈之圖》和《男子幽靈圖》:與妖怪學大師井上圓了的台灣相會
日本畫家西鄉孤月所創作的《台灣風景》成為「不朽的青春」特展中的展出亮點,但西鄉的在台經驗,仍讓他有其他作品產出,其中最令...
東京「畢卡索與他的時代」大展與貝格魯恩博物館館藏的初始
2022年下半年於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以「畢卡索與他的時代:柏林貝格魯恩博物館展」一展展出貝格魯恩博物館與日本境內的畢卡索...
當代策展中的日治台灣在野美術:高美館「南方作為相遇之所」與北美館「在夾縫中行走」
日治時期有許多藝術家基於個人藝術理念的追求,並沒有走上官展體系的作品發表之路,選擇了「在野」的美術團體與展覽系統,或者開...
小本的?大本的?台灣多元性別文本的「尺幅」與對應的史觀想像
本文試著將近年台灣史中的多元性別研究、西方女性主義者重塑藝術史觀經驗與當代台灣藝術作品中蘊含的「微觀」或「鉅觀」想像,談...
時光の手箱:台語、日語、女語、男語和無語
台日混血作家一青妙家族故事所改編的舞台劇「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台日語混用的表演情境,這並非...
【2022鬼月專題】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中嵌入的臺灣脈絡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南美館方積極將台灣近年興起的鬼怪學論述與相關作品,置入於展覽當中,不只有國內博物館藏品,亦有純藝術作...
【2022鬼月專題】神鬼交合:淺談日本鬼怪主題的獵奇春畫
這些有時令人摸不著頭緒,甚至可能令人反感的鬼怪春畫,其實仔細觀察其時代背景,都有一定的文化脈絡與生成環境,也忠實表現出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