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豪

陳飛豪,生於1985 年。文字寫作上期冀將台灣史與本土想像融入藝術品的詮釋。藝術創作上則運用觀念式的攝影與動態影像詮釋歷史文化與社會變遷所衍生出的各種議題,也將影像與各種媒介如裝置、錄像與文學作品等等結合,目前以寫作與創作並行的形式在藝術的世界中打轉。曾參與2016年台北雙年展,2019年台灣當代藝術實驗場之「妖氣都市: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2021年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及2020/2021東京雙年展。著有《史詩與絕歌:以藝術為途徑的日治台灣文史探索》。

西鄉孤月的《幽靈之圖》和《男子幽靈圖》:與妖怪學大師井上圓了的台灣相會
日本畫家西鄉孤月所創作的《台灣風景》成為「不朽的青春」特展中的展出亮點,但西鄉的在台經驗,仍讓他有其他作品產出,其中最令...
東京「畢卡索與他的時代」大展與貝格魯恩博物館館藏的初始
2022年下半年於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以「畢卡索與他的時代:柏林貝格魯恩博物館展」一展展出貝格魯恩博物館與日本境內的畢卡索...
當代策展中的日治台灣在野美術:高美館「南方作為相遇之所」與北美館「在夾縫中行走」
日治時期有許多藝術家基於個人藝術理念的追求,並沒有走上官展體系的作品發表之路,選擇了「在野」的美術團體與展覽系統,或者開...
小本的?大本的?台灣多元性別文本的「尺幅」與對應的史觀想像
本文試著將近年台灣史中的多元性別研究、西方女性主義者重塑藝術史觀經驗與當代台灣藝術作品中蘊含的「微觀」或「鉅觀」想像,談...
時光の手箱:台語、日語、女語、男語和無語
台日混血作家一青妙家族故事所改編的舞台劇「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台日語混用的表演情境,這並非...
【2022鬼月專題】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中嵌入的臺灣脈絡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南美館方積極將台灣近年興起的鬼怪學論述與相關作品,置入於展覽當中,不只有國內博物館藏品,亦有純藝術作...
【2022鬼月專題】神鬼交合:淺談日本鬼怪主題的獵奇春畫
這些有時令人摸不著頭緒,甚至可能令人反感的鬼怪春畫,其實仔細觀察其時代背景,都有一定的文化脈絡與生成環境,也忠實表現出當...
【2022鬼月專題】亞洲神鬼奇想的大眾性傳述
隨著由美術館與大眾類型電影開啟的熱潮,民間即將在農曆七月時節啟動的各種祭祀活動,如全台各地各大廟宇的法會、祭典與風俗,勢...
《網路煉獄:揭發N號房》:新舊媒體互為監督觀照的特殊關係?
近期Netflix所製作的《網路煉獄:揭發N號房》紀錄片詳實地介紹了這整個事件從發生到將主謀逮捕歸案的過程。這是一部「由...
李琴峰的《彼岸花盛開之島》:一篇小說裡暗示的另一篇小說需要翻譯
透過《彼岸花が咲く島》的語言設定與情節的呼應,李琴峰不只透過這樣的語言實驗探索她熱愛的日文,以及這個創作媒介背後蘊藏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