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柏逸
【藝術中的建築專題】既殘酷又美好的廢墟影像
廢墟是現代化的剩餘、排除與廢棄物,而「幽靈的無用廢墟」跟「人活動的經濟都市」恰恰成為了一組鏡像。換言之,廢墟彰顯現代性排...
【北方以北專欄】道德批判?美學批判?談影像挪用的「倫理─美學」
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在同一星球上」引起了許多爭議以及廣泛的討論。儘管遭受許多內部與外部的抨擊,但這些攻擊都讓藝術擴...
台灣的當代攝影實踐:檔案、後數位與裝置
在當代藝術的攝影實踐可以從兩個面向來看,一方是從攝影記者的本格訓練出發,再慢慢接觸當代藝術的語彙,比如張乾琦、沈昭良、周...
「結構、權力、壓迫」的延燒討論:# MeToo 運動與當代攝影
隨著#MeToo運動的延燒,曾與日本知名攝影師荒木經惟合作的模特兒/舞者KaoRi今年4月發表了一篇控訴荒木的長文,但不...
傳統與當代的攝影共振:Foam與Huis
兩者作風雖然不同,但館舍都沿用了過往的住宅空間改造而成。因此在空間與動線上,皆承繼了舊有建築的傳統肌理,但是在展覽實踐與...
攝影博覽會的潛能與想像:Unseen攝影博覽會
當我們步入Unseen攝影博覽會,心裡悄然升起一股陌生感。在這個攝影博覽會的現場,基本上見不到人們熟悉的攝影大師,而是許...
虛擬時間的創生 吳其育《時間91平方米》
拍與被拍間的想像敘述 致穎「像,攝像機,閃光」
創作的未竟之業 杜韻飛
十年藝術覓相知 從明日博物館到忠泰美術館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ARTouch 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V-Touch 藝術影音頻道
ARTbience 藝術環境音
Online Viewing Rooms 線上展廳
小典藏 Artco Kids
Critic Tic-Tac-Toe
更多典藏
Artco Books 典藏藝術出版
Artco De Café 典藏咖啡館
典藏 33 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