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貽安(Yian Chu)

大學學習西班牙文,後修讀中國藝術史,有感於前生應流有鬥牛士的血液,遂復研習拉丁美洲現代藝術。誤打誤撞進入藝術市場,從事當代藝術編輯工作。曾任《典藏投資》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企劃主編,現為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副總編輯。

溫柔的戰術 費利克斯.岡薩雷斯- 托雷斯的滲透式美學
在一塵不染的美術館一角,一座由無數顆糖果堆成的小山閃閃發光。藝術家費利克斯.岡薩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
何政廣與《藝術家》:跨越半世紀的文化航行
【第29屆臺北文化獎得主出爐,兩位得主分別來自藝術家雜誌社創人何政廣及爾雅出版社創辦人隱地。文化局已於114年11月14...
閱盡天涯離別苦 伯格曼與哈同的時代、愛情與藝術
2025年6月5日至10月13日,布拉格藝術館(Kunsthalle Praha)舉辦了展覽「安娜–伊娃.伯格曼與漢斯....
【ART TAIPEI 2025】在市場變局下的守成與革新——專訪畫廊協會理事長陳菁螢
面對台灣藝術市場的新格局,ART TAIPEI理事長陳菁螢揭示,真正的競爭早已是全球性的。因此,畫廊協會正向內深化內容、...
【藝術市場壓力測試】投機熱潮退卻,正是以信念回歸藍籌,彰顯收藏本質的時刻
在市場的調整期,藏家該如何自處?寺瀨由紀認為,由藝術史經典所認可、並有穩固市場紀錄的「藍籌股」藝術品,為藏家提供了更安全...
【藝術市場壓力測試】市場的調整,讓「品質」與「稀有性」成為穿越週期的不變準則
黃林詩韻觀察,過去兩年半以來,亞洲與西方的藝術市場確實經歷了一場調整。 她坦言:「相較於五到十年前,亞洲市場的泡沫化程度...
在「邊界」上行走:弗朗西斯.埃利斯的詩意政治學 從卓納畫廊香港群展「界(線)」談起
曾受過專業建築師訓練,1990年代初,埃利斯放棄了傳統的建築實踐,轉而將城市本身作為其工作室與材料。對他而言,行走(pa...
文化外交的習得性無助——臺灣藝術展遭哈薩克國家博館片面終止合約
獲文化部「文化黑潮之中壯世代藝術家國際展覽」計畫補助,策展人王俊琪所策畫的「可變的不和諧:社區敘事、記憶以及過去和未來的...
【藝術市場壓力測試】韌性應對逆風,世代財富轉移將成為驅動市場未來的關鍵
在趨勢流轉中,Prasetio指出兩個並非炒作,而是「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的穩定板塊。首先,是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