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貽安(Yian Chu)

大學學習西班牙文,後修讀中國藝術史,有感於前生應流有鬥牛士的血液,遂復研習拉丁美洲現代藝術。誤打誤撞進入藝術市場,從事當代藝術編輯工作。曾任《典藏投資》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企劃主編,現為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副總編輯。

【藝術市場壓力測試】投機熱潮退卻,正是以信念回歸藍籌,彰顯收藏本質的時刻
在市場的調整期,藏家該如何自處?寺瀨由紀認為,由藝術史經典所認可、並有穩固市場紀錄的「藍籌股」藝術品,為藏家提供了更安全...
【藝術市場壓力測試】市場的調整,讓「品質」與「稀有性」成為穿越週期的不變準則
黃林詩韻觀察,過去兩年半以來,亞洲與西方的藝術市場確實經歷了一場調整。 她坦言:「相較於五到十年前,亞洲市場的泡沫化程度...
在「邊界」上行走:弗朗西斯.埃利斯的詩意政治學 從卓納畫廊香港群展「界(線)」談起
曾受過專業建築師訓練,1990年代初,埃利斯放棄了傳統的建築實踐,轉而將城市本身作為其工作室與材料。對他而言,行走(pa...
文化外交的習得性無助——臺灣藝術展遭哈薩克國家博館片面終止合約
獲文化部「文化黑潮之中壯世代藝術家國際展覽」計畫補助,策展人王俊琪所策畫的「可變的不和諧:社區敘事、記憶以及過去和未來的...
【藝術市場壓力測試】韌性應對逆風,世代財富轉移將成為驅動市場未來的關鍵
在趨勢流轉中,Prasetio指出兩個並非炒作,而是「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的穩定板塊。首先,是對女...
【專題】壓力測試:危機下的反思與座標重設
舊有的規則正在鬆動,新的路徑正在浮現。幾乎所有專家都抱持著審慎的樂觀,他們一致認同,無論挑戰為何,此刻對於回歸收藏初心、...
穿越哈瓦那的色彩與記憶── 亞歷杭德羅.皮涅羅.貝洛的藝術回聲
亞歷杭德羅.皮涅羅.貝洛的創作以其充滿活力的抽象畫作為核心,這些畫面深植於他對個人身分與集體記憶的探索,並由故鄉古巴的精...
【我重生了】創意何方?藝術畢業生的迷茫與可能的想像
如果藝術的核心精神是「創造性」,藝術大學畢業生所面臨的困境、選擇上的局限,以及解決方案的不足,是否也引發了我們對「創造力...
巴別眾聲:語言、時態與邏輯弔詭處的「Sounds of Babel——如果我們的語言是……」
從「青鳥行動」的喧囂到社群媒體的激烈交鋒,我們正處在一個充滿雜音、渴望對話的時代。C-LAB年度大展「Sounds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