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HYU

264 Articles Published | Follow:
【青鳥退書事件評論#2】地租、地租、地租,三種口味:廉租辦?無本生意?造節同盟?
《VERSE》雜誌從事文化內容生產,發刊兩年半定調為「Culture Matters! 文化是重要的」,吸引不少平常並不...
行政溝通能力強、與史哲同為野百合世代,王時思出任文化部政務次長
王時思認為,最高竿的國際觀光行銷,是不直接提觀光,而是以文化內容作為替代。「壯大台灣內容、建立文化自信,讓世界看到」,這...
一種媒材的無限可能:「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胡朝聖談「石宇宙STONEVERSE」
胡朝聖期待在「石宇宙」的跨領域以及多元應用的組織手法下,實踐當代藝術、城市行銷與產業串聯,也將結合更親民的行銷社群宣傳,...
【青鳥退書事件評論#1】風波之後,獨立書店應該可以如何往前進?
將一本本書籍入手然後放到書架上,不再會是「書香世家」的美德飾品,更不用說,面臨房地產炒作的今天,一個愛書人,需要有多少儲...
5G時代下藝術多元性的再探討:「數據光景—2023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國際論壇
論壇主要分為兩大主軸──「速度與連結:5G世代下科技藝術展演及其可能性」與「科技藝術與光節的永續經營」,期待能與光影藝術...
過度與衰竭:蔡佳宏個展「褶肉記」中的時間體積
以陶藝雕塑走入當代藝術的眼界,蔡佳宏以大膽的嘗試,將一般對於物質性的感官經驗改寫,創造觸覺、嗅覺、味覺的想像,並以極富生...
企業投資藝術・好處超乎預期:吳東亮為「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落幕慶功
吳東亮更以個人喜好藝術,同時投入當代藝術獎項20年的經驗指出,企業界支持藝術文化發展,表面是需要丟錢、花錢的事,但是透過...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公布2023旗艦計畫,場館硬體持續優化朝低碳永續經營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中心)今(5)日宣佈2023年上半年節目及工程優化規劃。五檔節目包括碧娜鮑許烏帕塔舞團最新藝術總監...
酷兒的擬像:楊登棋個展「居家娛樂」的肖像攝影
「居家娛樂」提供了一個機會,讓觀眾思考個人、媒體與攝影之間的關係,它既不是「代表」(紀實的觀點),也不是「形式」(現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