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1218

785 Articles Published | Follow:
【蕭文杰專欄】失敗的文化運動:台北市老房子運動
文化資產保存最重要目的,不就是替後代子孫留下見證,保留這塊土地歷史變遷的痕跡,讓人民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嗎?為何「老房子文...
無限次元的開示:李禹煥展
李禹煥把藝術從既定的主題、意象與意義中解放,在極度抑制之中看清點、線與空白的分布,進而思考到自我、周遭人事與社會的關係。...
老頑童劉墉,畫話童年的點點滴滴:大院子「劉墉─畫我童年」展
劉墉成名既早,以作家身份最令人印象深刻,在繪畫創作上亦是耕耘豐碩,睽違10年於臺北展覽,10月7日至11月30日「劉墉─...
【蘭天律師專欄】創作者如何維護權益?解析「著作人格權」的內涵與實踐
著作權法為尊重藝術家之創作自由與精神權益,特別賦予「著作人格權」的保障。創作者可自行決定作品是否公開發表、問世時點,以及...
文化部發布一級主管人事安排
文化部今(29)日宣布,藝術發展司長由現任國立歷史博物館副館長陳春蘭陞任、文化資源司長由原綜合規劃司長林宏義接任、綜合規...
【高森信男專欄】未知世界與真實世界的雄辯術:第23屆米蘭三年展側記
在過去印象中,米蘭三年展似乎象徵著設計領域的某種標竿和風向雞。而三年展中的國際參與項目,也成為各國競相展示其軟實力的角力...
「史博.大師面對面」感恩茶敘暨記者會,紀州庵文學森林溫馨登場
史博館特選於教師節前夕9月27日,假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辦「史博.大師面對面」感恩茶敘暨記者會,邀集受訪藝術前輩、家屬與門...
【阮慶岳專欄】建築的風景:謝英俊的四條路徑─未來文明的想像:部落、社區、永續
我們講社區總體營造與地方創生,背後想像的其實就是部落價值,想重新找回人跟人的關係。「永續」是其中主軸,並以美國綠黨的10...
風雪征人淚,江山志士心:「帕米爾公園」正式揭牌,于右任摩崖書法再現
「帕米爾公園」座落於臺北市郊內雙溪的五指山西側,陽明山國家公園東南部,距離國立故宮博物院僅約10分鐘車程,為深具自然風貌...
「史博有大師─大師面對面」紀州庵文學森林展出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長期記錄臺灣土地上藝文點滴,此次推出書展「史博有大師─大師面對面」,於9月9日起至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