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阮慶岳專欄】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系列一——王大閎

【阮慶岳專欄】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系列一——王大閎

Architectural Attitude: Portraits of Post-War Taiwanese Architects Series I - Wang Da-Hong

王大閎1917年生於北京,13歲進入瑞士的栗子林中學,後就讀英國劍橋大學建築系,與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建築代表作品,一般認為是國父紀念館與已拆除的建國南路自宅。王大閎早年譯寫《杜連魁》,同時也繪畫、作曲及寫作,而帶著些許自傳色彩的英文小說《幻城》,應該是王大閎私心最在意的創作作品。
【簡介】 王大閎1917年生於北京,13歲進入瑞士的栗子林中學,後就讀英國劍橋大學建築系,與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建築代表作品,一般認為是國父紀念館與已拆除的建國南路自宅。王大閎早年譯寫《杜連魁》,同時也繪畫、作曲及寫作,而帶著些許自傳色彩的英文小說《幻城》,應該是王大閎私心最在意的創作作品。 【概述】 台灣現代建築的發展一直崎嶇,日據時期建築的主要角色,幾乎完全操縱在日籍人士...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阮慶岳( 20篇 )

小說家、建築師、評論家與策展人,為美國及臺灣的執照建築師,現任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著作有文學類《神秘女子》、及建築類《弱建築》等30餘本,曾策展「2006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並獲臺灣文學獎散文首獎及小說推薦獎、巫永福文學獎、台北文學獎等、2009亞洲曼氏文學獎入圍,2012第三屆中國建築傳媒獎建築評論獎,2015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