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影形力專欄】刑房銀幕:當錄像藝術遇上黑電影

【影形力專欄】刑房銀幕:當錄像藝術遇上黑電影

蘇匯宇尤其自《臨風高歌》(2015)與《超級禁忌》(2015)以降,無不在戒嚴政體與違禁身體等攸關社會背景與流行文化的關鍵基礎上,將1980年代尚處青少年的自己重新置放到歷史語境中,嘗試與回不去的時代對視。由此框架來領會蘇匯宇新作《女性的復仇》(2020)顯得重要,避免陷入對作品採純粹形式主義,甚至僅視其為邪典追捧(Cult following)之作的闡釋。實際上,作品要義觸及藝術家如何歷史化影像,及將歷史影像化的雙軌實踐工程。
作為當代跨域藝術的核心現象之一的「補時論」(Extra Time),(註1)它之於已故藝術家作品系譜與精神的完而未了,乃從已盡中轉而對於種種未竟展開補修、重思與組裝。倘若補時論具備某些要領與表徵,箇中觸及的時間觀既非即期,亦非過時,而意味著在原本無可規避的線性時間邏輯中,補入某種兼具及時與延時的潛在涵義。這直接了當闡明了,藝術家作品系譜與精神實則絲毫不存在逾期甚至誤期之說,而是更關乎後來者如何在事...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孫松榮( 14篇 )
孫松榮(Song-Yong SING)。法國巴黎第十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電影學博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電影創作學系教授(合聘)。現任《藝術評論》主編與《中外文學》編委。曾任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董事、《藝術觀點ACT》雜誌主編與召集人、臺新藝術獎觀察人、「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不只是歷史文件:港臺錄像對話1980-90s」、「啓視錄:臺灣錄像藝術創世紀」、第八屆臺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紀錄之蝕:影像跨界的交會」策展人等。主要研究領域為現當代華語電影美學研究、電影與當代藝術,及當代法國電影理論與美學等。著有《入鏡丨出境:蔡明亮的影像藝術與跨界實踐》(2014),編有《蔡明亮的十三張臉:華語電影研究的當代面孔》(202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