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簡秀枝專欄】藝術銀行遠征歐洲有譜了!我國駐教廷大使李世明親自返國洽商

【簡秀枝專欄】藝術銀行遠征歐洲有譜了!我國駐教廷大使李世明親自返國洽商

這兩年,文化部一直希望把藝術銀行推廣到公家機關以及駐外使館,目前已選擇美國紐約、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日本東京、泰國曼谷,以及新加坡等5個外館做試驗。然而,我國駐教廷大使李世明返台,積極與國美館洽談租借藝術銀行作品事宜,為藝術銀行遠征歐洲跨出有力大步。
台灣藝術銀行就要遠征歐洲了!
我國駐教廷大使李世明於11月2日飛返國門後,就立即搭高鐵到台中,與國美館館長林志明親自洽談租借藝術銀行作品事宜,為藝術銀行遠征歐洲跨出有力大步。
其中台灣當代藝術家賀蕙芝,引諭聖經的畫作《上帝之愛》非常受到李世明大使欣賞。此行,他將親訪藝術家賀蕙芝,有意把未來展覽訂名為「上帝之愛-台灣當代藝術展」,作為呼應濃厚宗教氛圍的梵蒂岡聖地。
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
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
教廷是我國駐歐的唯一邦交國,近期蒙受諸多耳語干擾,壓力升高,館內上下為了運籌帷幄,經常忙到通宵達旦。好不容易挺過連番風暴,李世明大使總算可以在忙裡偷閒,稍稍安排私人的休假行程。
不過心繫公務,雖名為私人休假,李世明大使念茲在茲的,還是他懸念已久的台灣藝術銀行借畫事宜,他視為這趟休假行程中的當務之急。
李世明大使事母至孝,九旬高齡母親,到梵蒂岡陪伴他生活了7個月,畢竟年紀大,需要返國醫療檢查,此行他一路陪同媽媽飛行。另外,他故意借道新加坡,打球訪友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要親自向推動台灣當代藝術有成,同時也是我國現任駐新加坡代表梁國新請益,了解台灣藝術銀行的交涉要領。
教廷前線無戰事,陳建仁副總統伉儷揮手報平安。
這兩年,文化部一直希望把藝術銀行推廣到公家機關以及駐外使館,目前已選擇美國紐約、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日本東京、泰國曼谷,以及新加坡等5個外館做試驗,其中新加坡成績斐然,2016年以來,成功把藝術妝點外館辦公空及官邸間,發揮極致。租期一年到期,又換了新作,目前進入第二輪。新加坡代表梁國新於上月間,在新舊畫作交接之際,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迎新送舊」大展,更加賣力推薦台灣當代藝術家與作品到新加坡,吸引駐地友人及僑界人士的共襄盛舉,普受好評。
李世明大使這回利用過境新加坡的機會,特別在1日下午拜會梁國新代表,並參觀了掛滿台灣當代藝術作品的新加坡代表處辦公空間。
梁國新代表與李世明大使,本來就是陳年舊識,同樣駐守外交前線,話題與感受更親。1日下午兩人在新加坡辦公室相見歡,敍舊之外,談話焦點正是梁國新代表推廣有成的台灣藝術銀行。李世民大使在耳聞梁國新代表的成就之餘,有心效仿,但對借展及主題規劃有些猶豫。梁國新代表歷經多次借展的實質運作,早已是熟門熟路,加上他熱心個性使然,果然掏心掏肺,完全傾囊相助,不但帶著李世明大使現場作導賞,也提供全套借展作業流程,同時出示官邸陳列新舊照片,讓李世明大使大開眼界,心情為之豁然開朗、信心大增。
台灣當代藝術家賀蕙芝,引諭聖經的《上帝之愛》,將成為駐教廷大使館的展覽主打作品。
當梁國新代表展現一幅曾懸掛在官邸空間的作品《上帝之愛》,那是台灣當代藝術家賀蕙芝引諭聖經的創作,深獲李世明大使青睞,他立即向梁國新代表提出希望向藝術銀行借出該作到梵蒂岡展示的心意。
原來英雄所見略同,兩人都喜歡賀蕙芝作品,梁國新代表更開心、更惺惺相惜,他立刻提供藝術銀行及藝術家的聯絡方式,當場以國際通訊約訪,讓李世明大使一返抵國門,馬上展開洽商借展事宜。
而兩人在《上帝之愛》作品共鳴的高昂情緒中,推敲出未來展覽名稱「上帝之愛-台灣當代藝術展」。因為他們都認為,該名稱對宗教聖都駐梵蒂岡使館來說,既應景,又貼切。
有了梁國新代表的意見加持,李世明大使信心及興趣都大增。2日中午,當他抵達桃園機場後,便迫不及待地從機場直接轉搭高鐵到台中國美館,與新上任的林志明館長研究藝術銀行借展作品,洽商展出事宜。
曾在歐洲留學的林志明館長,深諳歐洲藝術底蘊的深厚,認同我國駐教廷大使館以藝會友,增進國際交流的必要性,全力協助,不但仔細聆聽李世明大使借展的考量原則,更熱心推薦藝術銀行相關作品,同時允諾出借國美館收藏的其他前輩或名家作品。一個下午的懇談,果然為台灣藝術家作品遠征歐洲,跨出積極的一大步。
帶著借展漸入佳境的心情,李世明大使於晚間再搭高鐵回台北,19點45分出現在典藏長安咖啡館,意氣風發地分享了他以台灣藝術作品妝點教廷大使館,以及即將推動以藝會友的新方向,興奮與期待之情溢於言表。
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李世明。(攝影/簡秀枝)
做事一向積極、強調效率的李世明大使,真是馬不停蹄,3日即與創作《上帝之愛》的藝術家賀蕙芝在木柵見面,因為他急於向藝術家表達景仰喜愛之意,同時希望更準確掌握藝術家的原創精神,讓將來介紹起該藝術家作品更有話說。
預計4日就要再搭機返回梵蒂岡住所的李世明大使,期待落實教廷大使館的展覽,而且是越快越好。目前對於選畫、租約、保險、運輸的逐步了解之外,他也詢問許多關於展覽燈光照明、掛畫細節,滴水不漏。
謙稱過去投注大部分時間在繁重公務上,較少涉獵藝術賞析,出任教廷大使後,李世明大使加倍對於歐洲地區藝術文化的無所不在,感到驚艶;同時,因為年歲漸長,他在維持拼命賣力精神之餘,也期待日後加重藝術作為生活調劑的比例。
最近李世明大使查覺自己的藝興大發,他幽默地解釋,當代藝術界流行「行為藝術」,他覺得行為藝術的核心價值,除了行為點子創新外,應該包含行為的落實與行為的持續。因此,他舉一反三,規劃了一套「李氏行為藝術」哲學,即曾讓自己以連續12天,走訪12個不同國家,作為李氏行為藝術創作。歐洲國家位置相連,走訪起來並不算太困難,他順利完成心願。
這回,他又為「李氏行為藝術」再推升級版,也就是他又希望自己,連續以一個月在一個不同的國家或地區,打一場高爾夫球,作為考驗。所以,這回返國休假倉促行旅中,他把時間精打細算,10月31日到印尼巴淡島打一場球,11月1日又在新加坡聖陶沙打另一場球,如此高效能,才2天就已落實了2個月計劃,他又順利圓夢。
說到這裏,他彷彿有了人生在奔波之後,面對未來,well-prepared的成就感,他歸功於泛藝術精神的發揮。
雖自忖與藝術相見恨晚,但李世明大使腳步飛快,從實質藝術作品的展覽規劃,到泛藝術精神的自我詮釋與落實,李世明大使越來越像藝術信徒,也越來越得心應手。
至於如何讓更多人接近藝術、生活起居有藝術,他有著滿腔的分享熱忱,呼籲從校園的基礎美育推廣開始。
「現在各大學院校積極招募EMBA(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為什麼不是推動EMCA(Executive Master of Culture Administration)呢!?」李世明大使追問。
李世明大使堅信,更多的EMCA,必有助於培養出更多藝術賞析人口,對落實藝術生活化、延伸藝術精神,必然會如虎添翼、水道渠成。
一個半小時的藝術經驗分享,李世明大使興緻高昂,也信心十足。
我們相約,不久的將來,於梵蒂岡的中華民國教廷大使館內聚首,共同見證「上帝之愛-台灣當代藝術展」的開幕,因為那個時候,就是台灣藝術銀行遠征歐洲的落實之時。
我們用力握手道別,更滿心期待⋯。
簡秀枝 (Katy Shiu-Chih Chieh)( 290篇 )

典藏藝術家庭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