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媽媽》:蜘蛛是我對母親的一種歌頌

《媽媽》:蜘蛛是我對母親的一種歌頌

《藝術7鑰:從現代到當代,解密20位大師的經典之作!》

布爾喬亞對於蜘蛛的關注主要來自於對照護與保護的需求,以及對於被拋棄的恐懼。如同這件奇特作品的標題—《媽媽》試圖讓人憶起母性—maman為法語的母親。

雖然露易絲.布爾喬亞(1911–2010)自1940年代以來持續有作品展出,但是,直到1980年代她才在國際間確立了聲名。布爾喬亞的幾件佳作誕生於八十多歲之際,且直到九十八歲過世前都在從事著突破性的藝術創作。布爾喬亞的作品兼容並蓄,其著眼於視覺符號的製造,這些符號是一種深層的心理狀態並且因此產生了共鳴。表述性手法使她的作品超脫了美觀的考量。

《媽媽》(Maman )的潛在意涵取決於其與精神生活的關係。這個龐大的蛛形綱生物可不只是一隻普通的蜘蛛。牠是擔任保護者的蜘蛛媽媽抑或是捕食者—又或者以上皆是?

《媽媽》(Maman)。2001年鑄件。青銅、大理石及不鏽鋼,895x980x1160公分,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

生平之鑰

露易絲.布爾喬亞的作品等同於自我坦白的自傳,也向我們證明,在詮釋一位藝術家的作品時,檢視其人生活細節是十分受用的辦法。對於布爾喬亞而言,藝術是一種自覺之道,她認為自覺絕大部分是痛苦的,因為人的境遇充滿恐懼與焦慮,故曾如此寫道:「所有的藝術都來自於巨大的失敗和所懷抱的巨大需求。」她認為自己的藝術創作是一種「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如同治療性質的探索,亦是將個人創傷善加轉變為泛用意涵的文化符碼(cultural code),藉此來面對心魔的方法。

上西城一間咖啡館裡的露易絲·布爾喬亞,1992年。(圖片取自《藝術7鑰》一書)

布爾喬亞1911年出生在巴黎的富裕家庭,1938年,她與美國藝術史學家羅伯特.戈爾德懷特(Robert Goldwater)結婚,並且搬到紐約市長住,最終成為了美國公民。布爾喬亞的母親於她二十歲時過世,她悲慟萬分,幾天之後,她跳河自盡,還好被她的父親即時救起。1951年,父親過世,她對父親顯然懷抱著非常矛盾的感情,布爾喬亞開始進行精神分析;她的分析一直持續到了1980年代初。

布爾喬亞對於蜘蛛的關注主要來自於對照護與保護的需求,以及對於被拋棄的恐懼。如同這件奇特作品的標題—《媽媽》試圖讓人憶起母性—maman為法語的母親。

具體來說,布爾喬亞所指的是她自己的母親,她對母親有著深厚的感情。她稱母親為「最好的朋友」,母親「從容、慧黠、包容、安全、理智、優雅、敏銳、無可取代、有條有理,並且像蜘蛛一樣對人有益。她還可以保護她自己、保護我,拒絕回答那些『愚蠢』的、追根究底的、尷尬的私人問題。」

《媽媽》是在讚頌一位母親對於女兒的付出,布爾喬亞解釋道:「蜘蛛是對我母親的一種歌頌。」「我的母親就像蜘蛛一樣,她是一名織布工。我家從事掛毯修補生意,作坊由我的母親負責管理。如同蜘蛛,我的母親非常慧黠。蜘蛛是一種友善的生物,牠吃蚊子。我們知道蚊子會傳播疾病,十分討厭。因此,蜘蛛是一種益蟲並且能夠提供保護,就像我的母親一樣。」布爾喬亞也在文章中這樣描寫她的母親:「我永遠不會疲於描繪她。我想要:吃飯、睡覺、爭吵、傷害、破壞⋯⋯」

感受之鑰

《媽媽》幽森森地佇立在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之外。龐大的尺寸讓它彷彿一棟建築,腿部則暗示著教堂的哥德式拱門。當我們站立在八隻腳下方的空間時,一袋卵高懸於其上,作者想讓人們反思生物的耐心,也反映牠是哺育與保護性的存在—至少根據布爾喬亞的說法是如此。

細長的腿,支撐著宛如坦克一般的身軀,這座雕塑因此帶有一定程度精緻的脆弱及感染力。也許布爾喬亞想要讓我們回想起當小孩的感覺—彷彿一切都是如此巨大,甚至可怕,我們的父母無私地給予一切我們所需的,必要時不顧一切挺身保護。就像是一個來自神話或夢中的生物,《媽媽》以一種不可思議的姿態步入我們的心靈。它不僅令人不安,同時也具有一種奇異的熟悉感,在這個層面上,它是佛洛伊德所謂「詭異」的典型範例。事實上,布爾喬亞的許多作品都具有這種奇特的二元性(duality)。

就文化層面而言,蜘蛛在我們的想像之中是既迷人又怪誕的生物,是無情的殺手,編織美麗的網是為了捕捉獵物。某些蜘蛛具有毒性,或者,像黑寡婦那樣會吞食自己的伴侶,是噩夢和恐怖故事的常客。布爾喬亞的蜘蛛十分巨大,牠沒有眼睛又少了頭部,更為這個角色增添了威嚇性,讓那些黑暗的寓意揮之不去。


本文節錄書籍

《藝術7鑰:從現代到當代,解密20位大師的經典之作!》

「七把鑰匙/七個關鍵」(seven keys)解釋作品的創作根源及其與社會文化的互動交流。


西門.莫雷(Simon Morley)( 8篇 )

出生於英國,牛津大學現代史學士、金匠學院藝術碩士、南安普敦大學藝術史和跨文化研究博士學位。藝術家暨作家,目前定居南韓,在檀國大學(Dankook University)藝術學院擔任助理教授職位。曾於泰特美術館(Tate)、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海沃德美術館(Hayward Gallery)、蛇形藝廊(Serpentine Gallery)、白教堂美術館(Whitechapel Gallery)以及卡姆登藝術中心(Camden Arts Centre)等地擔任講者;亦曾協助《第三文本》(Third Text)、《世界美術》(World Art)、《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LS)、《伯靈頓雜誌》(The Burlington Magazine)、《藝術月刊》(Art Monthly)、《藝術新聞》(The Art Newspaper)、《當代藝術》(Contemporary Art)及《星期日獨立報》(Independent on Sunday)等刊物之撰述及出版事務。他研究的範圍包括現當代繪畫、崇高理論、東西方跨文化研究。其著作《藝術7鑰:從現代到當代,解密20位大師的經典之作!》、《簡單的真相:現代藝術中的單色畫》已由典藏藝術家庭出版中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