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姚瑞中《廢墟啟蒙》序言:所見廢墟已非廢墟便見廢墟乃無廢墟,乃真廢墟哉

姚瑞中《廢墟啟蒙》序言:所見廢墟已非廢墟便見廢墟乃無廢墟,乃真廢墟哉

大部分人們對廢墟充滿厭惡情緒,集骯髒、陰翳、灰暗、恐怖、神祕、鬼怪於一身的廢墟究竟能啟蒙什麼呢?

這三十餘年爬過高山、浪遊離島、混跡廢墟、遍尋巨神乃至人造地獄,才體悟廢墟宛若宇宙星系無數黑洞,有如被時代淘盡之浪花,潮起潮落、消失無痕,也不乏時代造就之文明窟窿,如同柏拉圖洞穴寓言、如幻似影,寂寞在此觸礁,孤獨幻化永恆,陰影沒入黑洞而不可自拔也。

然文明發展更迭必有廢棄空間,市井小民謂之廢墟、鬼屋、爛尾樓、閒置空間,民眾探之、傳之、懼之,膽小勿入; 官家避之、掩之、拆之,唯恐不及。有些甚至為建商眼中待琢璞玉,更多是無產階級、拾荒者、無家可歸者、被壓迫者、混跡江湖不如意者乃至罪犯、異端、怪胎喘息之處。廢墟也許充滿負面意象,卻也蘊藏許多可能,其斑駁殘破、光影魅惑、時空流逝、乏人管控、無所監督、規避審核……尤對藝文工作者或次文化族群有獨特吸引力,台灣當代藝術1980 年代發展與崛起,即拜全球化後工業廢墟之賜,造就前衛與實驗之溫床。

廢墟啟蒙-場域: 民宅

但大部分人們對廢墟充滿厭惡情緒,集骯髒、陰翳、灰暗、恐怖、神祕、鬼怪於一身的廢墟究竟能啟蒙什麼呢?

人生充滿了不平等、階級壓迫、暗黑剝削、恐怖殘酷的一面,甚至比多數鬼片還要驚邪、比恐怖小說更加迷離,人心慾望深淵扭曲變形投射之心魔千奇百怪,廢墟不過是眾多世間令人厭棄物之一罷了!雖對多數人來說乃是不潔之處,然萬物潔淨實奠基於相對概念之上與心念周旋,佛教三十七道品四念處之首「觀身不淨」,即藉由觀察世間不潔而離世間一切垢,但塵垢畢竟是假名,修行者借假修真以觀空,我等凡人、世間過客只圖個立錐之地,能不被現實巨獸吞噬已屬萬幸。

弔詭的是,失能空間卻往往提供有情眾生諸多可能。

廢墟啟蒙-場域: 神廟

▶ 姚瑞中:全台一萬二千座廟宇神像白皮書,萬眾慾力無法擋

在廢墟內,所有規則皆可拋棄,一切世間法無法適用,沒有憲法、不存法律、乏人管理,這法外之地、無用之處,提供了被世俗烈日灼身難耐之人的暫時居所,那些失意的天涯浪子在此沈思該往何處,憤世忌俗的藝術家擇一隅破牆充當畫布浪躑才華,入夜後塗鴉客肆無忌憚噴漆標記、揮霍青春,生存遊戲戰士在此體驗獵殺與被宰之快感,佳偶披上白色婚紗、微揚嘴角仍不免對未來忐忑而留下幾分對過往情懷之惆悵遺憾,而那些追尋電影夢的無名導演可能因以廢墟拍片而一朝成名,更不必說那些搔首弄姿、化妖成魔、搖身一變幻想成為奇幻教主受萬眾擁戴的扮裝者,裸拍猥褻敗德者在此顯得理所當然,三教九流、奇人異士、騷人墨客,無不在廢墟內留下各種羨慕嫉妒恨、寂寞空虛冷的「鬼飛踢」(Graffiti),五感揉雜,噴發、迸裂出那無可名狀、憤悶填膺的失敗人生痕跡。

廢墟啟蒙-場域: 工業

若說人們內心最大恐懼並非死無葬身之地,而是來自不了生、也脫不了死,如行屍走肉般雖生猶死,最為殘酷之事莫過被歷史拋棄、被社會遺忘、被人們唾棄、被時間歸零。廢墟讓人們體悟所有一切終歸平等,萬物終將碎為微塵,既然沒有永恆不變的物質,又何必執著色身?

面對無主廢墟之無言與詞窮,與其質問廢墟為何荒廢?

廢墟啟蒙-場域: 軍事

還不如悲壯承認「所有一切都將成為未來的廢墟」!生命奇妙之處並非我們生下然後死去,而是我們一直都在死去,細胞每天新陳代謝,無時無刻不斷毀滅再生,宇宙法則建構在此之上,沒有消亡就不會重生,這非宿命,而是必然。如同生老病死、成住壞空,永恆存在實為人生過客之託詞,時間在此交會,價值於此觸礁,什麼財富、豪宅、外貌乃至於地位、權力、名聲,通通只是過眼雲煙。無論是鑽石或灰燼、敵人或朋友,盡頭畢竟平等,甚至連平等本身都被時間給平等了。在廢墟裡,一切世俗價值皆被質疑,面對廢墟,一切慾望執著都應放下,因肉身必腐、軀殼必毀、幻影必殆。

廢墟啟蒙-場域: 樂園

廢墟也許能召喚著每人心中幽深闇黑那難以開啟的心魔,但也暗示人生短暫不過一瞬,君不見滄海桑田難為水、白雲蒼狗幻化間,萬物唯一不變真理乃變化也。

無論是肉身軀殼、水泥叢林、傾頹屋舍乃至於白矮星、超新星、黑洞皆為宇宙變化之表相,廣義的廢墟不過是這些外相顯現狀態罷了。至於廢墟啟蒙端視個人機緣而生,心有妄念者,無法見廢墟;心有嗔癡者,無法見廢墟;心有罣礙者,無法見廢墟。所見廢墟已非廢墟便見廢墟乃無廢墟,存乎於「解空」而非「斷滅」矣,乃真廢墟哉。


▶ 全境觀伺之眼 談「巨神連線」系列的攝影實踐

本文摘錄自書籍

《廢墟啟蒙》

繼十餘年前風靡攝影迷和廢墟愛好者圈的《台灣廢墟迷走》之後,攝影藝術家姚瑞中集結30餘年的廢墟地收集與一而再的探訪,在1990年至近期的上萬張黑白底片精選八百餘張作品成冊。


姚瑞中( 5篇 )

1969年生於台灣台北,1994年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曾受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橫濱三年展、布里斯班亞太三年展、上海雙年展、首爾媒體城市雙年展、曼徹斯特亞洲藝術三年展、深圳雕塑雙年展、亞洲雙年展、雪梨雙年展、台北雙年展…。1992年獲台北攝影新人獎,2013年獲香港集群藝術獎,2014年獲新加坡亞太藝術獎,北藝大傑出校友,2018年獲台新獎。著有《台灣裝置藝術》、《台灣當代攝影新潮流》、《台灣廢墟迷走》、《台灣行為藝術檔案》、《流浪在前衛的國度》、《廢島》、《姚瑞中》、《人外人》、《幽暗微光》、《逛前衛》(合著)、《恨纏綿》、《萬歲山水》、《萬萬歲》、《小幻影》、《海市蜃樓一至七輯暨英文版》(編著)、《攝影訪談輯一至三輯》(主編)、《地獄空:姚瑞中拍立得地獄寫景》《巨神連線》《巨神連線補遺》等書,2020年台灣雙年展策展人。目前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兼任副教授,幻影堂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