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國家影視聽中心推出「在歷史的荒地造景:王童導演回顧展」再現台灣近代史三部曲

國家影視聽中心推出「在歷史的荒地造景:王童導演回顧展」再現台灣近代史三部曲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在今年四月透過「在歷史的荒地造景:王童導演回顧展」,帶領觀眾回到王童所處時代的脈絡,重新認識這位劃時代的臺灣導演。推薦閱讀:一回令人再三吟詠的相逢──王童導演與資深影評人藍祖蔚的七日對談──《王童七日談:導演與影評人的對談手記》

今年(2023年)即將迎來金馬60!回顧一甲子的華語電影發展,我們為優秀演員交出生涯代表作喝采,也見證風格導演推出一部部震撼人心的經典。其中,80年代初由美術轉任導演的王童,在1981年即以處女作《假如我是真的》,獲得金馬獎最佳影片的肯定!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在今年四月透過「在歷史的荒地造景:王童導演回顧展」,帶領觀眾回到王童所處時代的脈絡,重新認識這位劃時代的臺灣導演。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在今年四月透過「在歷史的荒地造景:王童導演回顧展」,帶領觀眾回到王童所處時代的脈絡,重新認識這位劃時代的台灣導演。(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從視覺開始建構起對電影製作的認識,自幼習畫的王童,從國立藝專美術科畢業後,便加入中影製片廠。他陸續與李翰祥、李行、白景瑞、陳耀圻、胡金銓等多位大導合作學習,十年來練就扎實電影美術的基本功。(► 從美術到導演,王童的電影之路

隨父母自中國來臺的成長過程,使他的創作在無形之中擁有了一種使命感:想以電影為臺灣書寫歷史。在拍完《看海的日子》(1983)之後,王童開始對這塊土地上的人物與情感有了更多感觸,並想從不同時代的小人物著手,反映不同時代的臺灣情貌。他過去受訪時就曾表示:「時代變遷下,這種離散的電影很多,離散發生了,石頭丟下來產生的漣漪越來越大,故事就產生了。」

王童的「臺灣三部曲」,《稻草人》(1987)、《香蕉天堂》(1989)、《無言的山丘》(1992)便應運而生,系列作品精準刻劃在社會底層掙扎、努力維持個人尊嚴的庶民形象,結合他深厚的美術底子,透過影像細節與質感雕琢,讓人身歷其境故事時代背景下的生活風采。

王童武俠作品《策馬入林》,以深厚電影美術功力還原故事時代背景的細節。(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王童的「臺灣三部曲」以不同時代的小人物著手,反映不同時代的臺灣情貌。圖為《香蕉天堂》劇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同時,我們也能看到多位資深男星、知名女演員三十年前登場大銀幕的青澀模樣。包括導演

鈕承澤、金馬影后楊貴媚、趙正平、林美照、澎恰恰等人,以及當年以電影《看海的日子》獲得第20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的陸小芬。(►白梅心內的門窗:《看海的日子》的鏡頭安排與服裝設計

「在歷史的荒地造景:王童導演回顧展」看見王童導演的創作軌跡,也窺見資深演員們年輕時登場大銀幕的模樣。圖前中為澎恰恰、圖前右為阿西陳博正。(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王童超過五十年的電影生涯,完成了15部劇情長片。與侯孝賢、楊德昌、萬仁等臺灣新電影健將,為80年代的臺灣電影帶來了嶄新風貌。此次「在歷史的荒地造景:王童導演回顧展」,回溯其創作原點,展映早期改編傷痕文學的《假如我是真的》(1981)與《苦戀》(1982),並選映9部歷史題材的作品,經典的臺灣近代三部曲不可少,亦有難得一見的《看海的日子》台語版,武俠片《策馬入林》(1984),另特別放映他擔任美術指導的《天下第一》(1983)。

除了放映之外,更邀請各界重量級影人與王童導演進行延伸座談。有作家黃春明、導演魏德聖、影評人塗翔文,以及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藍祖蔚,以電影美學、歷史、鄉土文學等角度,邀請影迷再次爬梳他獨樹一格的創作心法。

(本文整理自國家影視聽中心新聞稿)

在歷史的荒地造景:王童導演回顧展
影展時間:2023/04/08(六)—2023/05/14(日)
啟售時間:2023/3/22(三)12:00 TFAI會員搶先購票,3/24(四)12:00開放全面啟售
購票連結:https://reurl.cc/pL3eNb
更多相關資訊可上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官網


延伸閱讀

《王童七日談:導演與影評人的對談手記》

從文本改編、美術設計、角色選擇、場景刻畫、音效燈光,甚至是現場調度的應變,走過台灣電影戒嚴與風華年代的王童灑落道出一個導演的能與不能、取與捨,從土法煉鋼到國際電影工業新科技的發展,其中點滴與光影間隙裡或工筆或寫意的擇取拿捏,無所不言,言而不盡。本書跟著兩位電影界資深前輩的牽引,循著七天七齣戲七個故事構築出一個壯闊無盡的視角,適足以滿足偶爾總會在某部電影中發現熟悉場景或氛圍的你我,以及所有的電影愛好者。


Artco Books 典藏藝術出版( 14篇 )

出版藝術專業論叢,從策展、建築、藝術史、藝術投資市場、藝評書寫到文創產業等,帶給讀者豐富的藝術觀點!

網路書店Facebook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