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懷著款待的心意:日本茶道,與客人一心同體的精神

懷著款待的心意:日本茶道,與客人一心同體的精神

《茶湯的宇宙》

即便身處隔著一扇紙門、一面牆壁,看不到另一頭動靜的地方,也要和茶室裡的人懷著同樣心情。一心同體很重要,這道理不限於茶事,其他活動也是如此。要是站在第一線的人與後方支援無法齊心協力的話,活動便無法順利進行,唯有眾人齊心團結,才能呈現最佳成果。

花飾要如原野中的花般自然

茶湯的基本精神就是「體貼」。思考茶道具如何搭配,準備料理與茶點,清掃庭院,精心設計各種趣意,一切都是為了迎接賓客到來,而「利休七則」就是教導我們要抱持「體貼之心」的素養,喜迎賓客。

千利休離世約百年後,名叫立花實山(1655-1708,江戶時代的茶人,福岡藩的家臣)的茶人抄錄講述茶道的言行錄《南方錄》。書中有段敘述是關於有人向利休請教茶湯的奧秘,利休遂給了回應。「利休七則」便是以此記述為本,約莫於江戶中期定調。

  • 沏茶要適口合宜
  • 花飾要如原野中的花般自然
  • 煮水時的添炭方式要適當
  • 茶室必須保持冬暖夏涼
  • 提早做準備
  • 非雨天時,仍要備好雨具
  • 體貼同席賓客

(這是迎接賓客到來的一方應具備的素養,如何接待賓客,如何盡心準備一切)。

這位茶人聽聞後,說道:「若是這樣的話,這是誰都知道的事。」利休回道:「倘若你能全都做到的話,我就拜你為師吧。」

「利休七則」闡明自然實踐任誰都知道的事有多深奧的同時,也是訓示我們明白道理與能否親身實踐是兩回事。換句話說,正因為是任誰都知道、理所當然的事,才是款待的真髓。

倘若能自然而然地做些理所當然的事,讓客人歡喜、感動,即使同飲一碗茶也能嘗到截然不同的風味。

▶ 延伸閱讀 繼承千利休、古田織部──小堀遠州的茶道:賦予茶湯文學性與國際性

圖片取自《茶湯的宇宙》一書

有備無患

就像「非雨天時,仍要備好雨具」這句話的意思,在茶湯的世界,不會發生不該發生的事當然最好,但就怕萬一發生,所以非常強調面對突發狀況,做好準備的重要性,也就是所謂的「有備無患」。

例如,稱為「備用茶釜」的備品。正式茶事上隨著炭點前、會席、濃茶等流程,掛物、花入等其他茶道具會中途拿出來或撤掉,唯獨茶釜始終置於茶室正中央,成了自始至終的存在。

有時會使用室町時代傳下來的古釜,所以事前必須用小火煮釜,而且一定要仔細檢查茶釜的狀況,看看是否有鏽蝕;有時也會因為什麼緣故,使用時發生漏水情形。為了因應上述這些狀況,所以會在水屋(位於茶室旁邊,用來準備及清洗茶道具的地方)用另外一只茶釜煮水備用,這只茶釜就是「備用釜」。水屋裡的備用茶釜也用來溫熱茶碗,或點茶時需要用到熱水等情形。現在水屋裡也會以電熱水壺取代茶釜,但也有人堅持茶室傳統,還是燒炭,用茶釜煮水。

中國的景德鎮出產小堀遠州喜愛的茶陶,也就是名為「祥瑞」的陶瓷器,舉凡茶碗、水指、香合等各式各樣的作品。其中有一種比較特別的茶道具,那就是置於水屋用來盛熱水,稱為「水屋番」的茶碗。賓客在會席上喝了酒,難免想喝水,這時要是遞上一般的杯子,實在不搭,但如果端出祥瑞之類的小器物,印象肯定不一樣;不過這個水屋番也是賓客要是沒要求,就不會登場的「備品」。

對於遠州流來說,點茶時不可或缺的柄杓與茶筅的「備品」也是花了些心思製作的精緻茶道具。好比茶事用的柄杓與茶筅,用的是美麗的白竹新品。水屋那邊則是準備使用煤竹(遠山流派稱為紫竹)製作的茶筅備品。柄杓的備品也很講究,像是柄的部分有些許茶色紋路,所以遠看也能清楚知道與白竹明顯不同。

進行點前時,有一道步驟稱為「茶筅通」,亦即在盛著茶湯的茶碗裡清洗茶筅,藉由這步驟可以檢查茶筅的竹子是否折損。此外,過於緊張時也可能不小心失手,茶筅滾落榻榻米上,這時就是備品登場的時候。

如同前述,作為備品的茶筅顏色不同於最初使用的茶筅,這是為了讓賓客一眼就明白替換過茶道具,也是一種無言的傳達方式。

還請各位回想一下當我們在餐廳用餐,刀叉不小心掉落地上時,雖然服務人員立刻送上乾淨的餐具,款式卻是和掉在地上的餐具一模一樣,讓人不免懷疑:「拿來的真的是新餐具嗎?」

只要準備一把不同顏色的茶筅作為備品,便能讓賓客知道「確實換了一把新的茶筅」。客人也能安心地再次專注於眼前的點前。作為備品的柄杓紋路之所以稍稍不同,也是基於同樣理由。總之,作為備品的茶筅與柄杓都沒用到當然最好;雖然可能一輩子都用不到,但水屋這邊還是要備著,這就是備品的用途。

白竹製茶筅(右)與紫竹(煤竹)製茶筅備品(左),圖片取自《茶湯的宇宙》一書

一心同體

茶湯的世界能讓人看到肉眼瞧不見的東西,享受箇中樂趣。什麼都具象化不見得好,正因為無形才能驅使想像力,發現更大的樂趣。

茶事進行時,雖是由亭主負責款待茶室裡的賓客,但光靠亭主是無法達到賓主盡歡的成果,要是擔任後臺水屋的人無法與亭主齊心協力的話,便無法催生一場美好的茶事。

在水屋待命的人可以趁端膳或茶道具到茶室時,窺看茶室這邊的情形;但還是要視情況而定,譬如不能在亭主進行點茶時,推開拉門窺看,只能憑聲響與動靜想像拉門另一頭的情況。當亭主突然推開拉門,朝水屋喊道:「請拿○○過來。」必須立即回應。要是聽到吩咐才倉促準備的話,茶事便無法順利進行。藉由聲響與動靜,想像茶室的情形,隨時準備回應要求,擔任水屋方面的工作就是這麼回事。

冬夜舉辦的茶事稱為「夜會」(也稱為夜話),可說是相當特別的活動。夜會不會開燈照明,用的是插著和燭的手持燭台。

夜會進行點前時,茶室內的燈火只有兩盞或三盞插著和燭的燭台,因為要是有光線流洩進來的話,便失了情調,所以水屋這邊必須一片昏暗。在水屋待命的人身處黑暗中,反而更能清楚聽到拉門另一側的動靜。

和燭和一般蠟燭不太一樣,越燒越短時,燭芯卻越來越長。因為燭芯一旦變長,燭影也會跟著變長搖晃,所以必須適時剪芯;但因為剪芯時會有一股味道,所以不能在茶室裡剪芯,必須視情況點好新燭火,以便隨時替換。

替換用的蠟燭必須先在水屋點妥,才能拿進茶室。進行點前時,主客都要保持靜默,所以對於負責水屋事宜的人來說,要在一片靜謐昏暗中算準替換燭火的絕佳時機,亟需高度專注力。

即便身處隔著一扇紙門、一面牆壁,看不到另一頭動靜的地方,也要和茶室裡的人懷著同樣心情。一心同體很重要,這道理不限於茶事,其他活動也是如此。要是站在第一線的人與後方支援無法齊心協力的話,活動便無法順利進行,唯有眾人齊心團結,才能呈現最佳成果。

在後臺待命支援的人必須認知自己肩負的使命,畢竟人生不可能永遠站在舞臺上,總有在臺下待命的時候。這時就要徹底達成自己的任務,努力讓站在舞臺上的人發光發熱。只要抱持這般努力與決心,總有受人肯定的一天。


承自千利休
遠州流茶道宗家13世家元小堀宗實
清麗颯爽的茶道之書

《茶湯的宇宙》

茶湯,匯集了日本人美學意識的宇宙,也是內視自我與外觀自然的交融時刻。

本文節錄自《茶湯的宇宙》一書,惟內容經網編編修,欲閱讀完整文章請參閱書籍。

小堀宗實( 2篇 )

生於一九五六年,學習院大學畢業後,於大德寺派桂德禪院修行。二〇〇一年,繼承遠州茶道宗家十三世家元。秉持「透過茶湯,豐富心靈」的理念,致力推廣日本傳統文化、提升精神文化、培育青少年,促進地方建設等,並積極與國外人士進行文化交流。

遠州流茶道 https://www.enshuryu.com/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