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小典藏│愛看展】大人看不懂的兒童展覽,那就對了!

【小典藏│愛看展】大人看不懂的兒童展覽,那就對了!

嘉義市立美術館的兒童藝術教育區開館首展—《嘉義的形狀》,將《諸羅風情》解構後,以孩子們更容易解讀的形狀重組為一個立體的空間。「美感教育,從小做起」在嘉義,絕對不會只是口號。
館方於空間內設置三座拱型的「閱讀角」,附有輪子可以移動的書櫃,可以「走」到戶外中庭,未來也會舉辦故事活動,增加在地親子與美術館的感情連結。書櫃裡陳列著被精心挑選過的國內外優質繪本,讓人不禁佇足翻閱。
呼應本次展覽主題——《嘉義的形狀》,由木木藝術主理人—張怡文首選60本優質的繪本,一次展示約30本,展期間經常替換,展期結束後這些繪本就會由館方典藏,新的展覽會再採購不重複的書目,讓每次親子共讀的繪本都是不同的。
三座拱型的「閱讀角」陳列著被精心挑選過的國內外優質繪本!除了知名繪本─艾瑞.卡爾的《畫了一匹藍馬的畫家》和《好餓的毛毛蟲》,以及赫威.托雷的《小黃點》,還有許多小典藏繪本,包括《跟著線條走》、《紅色在唱歌》、《我想告訴你》等,一共展出60本繪本!讓你讀個過癮~(圖片提供: 嘉義市立美術館)
中外文書比例為1:6,而本土藝術家的繪本更要維持在一定的比例,讓孩子們在這裡就可以接觸到台灣藝術家的作品,並透過主題的篩選,就可以在無形之中成為他們對在地意識的養分,例如:陳又凌的《會生氣的山》、劉旭恭的《車票去哪裡了?》……等等。
閱讀角選書的理念:
1. 與策展主題相關的形狀書籍
2. 沒有年段差異的藝術概念書籍 (Art concept books)
3. 接近繪畫的、美術館的本質的
舒適的閱讀角落能讓親子共讀的時光更加精緻,並且透過時間逐步累積對這個空間的信賴感,會是建立美感教育的良好基礎。
多功能區規劃為能配合館方不定期舉辦的親子藝術工作坊、說故事活動、繪畫等。(圖片提供: 嘉義市立美術館)
多功能區規劃為能配合館方不定期舉辦的親子藝術工作坊、說故事活動、繪畫,搭配既有的投影設備,也期望在未來有更多更彈性的空間運用。
展館約三十坪,為了維持良好的觀展體驗,每次上限為 20 人,目前開放現場候位。 每日共分四時段,每時段上限為二十人,現階段採現場領票登記入場,後續將調整為線上預約與現場登記各半。
在試營運期間觀察到孩子們一進入館中,就會脫掉鞋子,所以館方因應小朋友們的「反射動作」,歡迎大家不要客氣,進門就開始光著腳丫滿場飛吧,也預計再次提升環境硬體讓孩子們有個更舒適自在的環境。
在嘉義市立美術館可以看見一個地方美術館所背負的社會使命,以及未來將要 發展的高度,「美感教育,從小做起」在嘉義,絕對不會只是口號。

兒童美感教育就從小典藏繪本開始!展覽中,你也可以看到小典藏繪本唷!
《蝸牛出發了: 帶你去找一幅現代名畫》│作者:喬.莎克斯丹(Jo Saxton)
從小朋友的視角,進入現代藝術的大門!
《跟著線條走: 環遊全世界》│作者: 羅拉.朗菲斯特 (Laura Ljungkvist)
不只了解全世界,更在線條和色塊之間,學習如何讓畫面產生平衡的美感。
《小黑大變身: 千變萬化的造形故事》│作者: 曹俊彥
在有趣的故事和遊戲中,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
馬諦斯的剪刀│作者:貞娜‧溫特(Jeanette Winter)
他很開心,他的畫也讓人很開心。
《我想告訴你》│作者: 王淑慧
父母的愛,是一首溫柔的詩,是一封深情的情書,你聽見了嗎?
我想告訴你
初到展間,看到館中有一座小巧的展間,半封閉式的獨立空間,有著入口和牆面上的各種不同形狀的孔洞。具有如母親懷抱般的包覆感,讓孩子一進入就能安心地展現創造力。
嘉義市立美術館的兒童藝術教育區開館首展——《嘉義的形狀》(圖片提供: 嘉義市立美術館)
這是嘉義市立美術館的兒童藝術教育區開館首展——《嘉義的形狀》。
主要的展館室內空間約30坪,由於是古蹟,必須維持牆面與建築本體結構的完好,於是策劃第一個展覽的木木藝術在種種條件限制中發揮了無限的創意。
如果你期待進入兒童藝術教育區就能看到畫作、雕塑、或各種形式的藝術品,那很可能讓你不知所措,因為這展區顯然不是為了有備而來的大人們所設計的。
揭開布簾,在你還在思考這當代藝術所要表現為何物時,孩子們已經開始許多的「自動化行為」,當你想要制止的他們觸碰展品的同時,才發現他們正進行的「玩法」才是「正確」。在這空間裡,會發現有著幾個小小的告示牌,當你仔細閱讀使用守則時,孩子們已經用自己的五感本能去體驗展品了。
這展區顯然不是為了有備而來的大人們所設計的…?(圖片提供: 嘉義市立美術館)
《嘉義的形狀》其發想是來自於本館正展出的作品——林玉山・《諸羅風情》。
林玉山以藝術實踐的方式,透過寫生認識了腳底下的這片土地,3-6歲的孩子是否也能透過相同的方式來了解嘉義的形狀呢?
《嘉義的形狀》發想來自於本館正展出的作品——林玉山・《諸羅風情》。(圖片提供: 嘉義市立美術館)
小朋友對於藝術的攝取不見得是「看」,有很多事可以摸可以碰。策展方花了近一年時間研究了許多幼兒發展的資料,以龐大且堅固的學理架構出一個符合幼小孩童身心發展的展覽,孩子們一看就懂,毋需說明,他們自己就是最好的導覽員。展間裡每個物件都是可以被觸碰、被移動的,讓孩子認知到自己擁有可以掌握及改變的能力。
這次展覽最艱鉅的任務,就是將《諸羅風情》解構後,以孩子們更容易解讀的形狀重組為一個立體的空間。策展方邀請了擅長以幾何為創作素材,同為嘉義原生的當代藝術家溫孟瑜來進行這個解構重組的工程,將層層疊疊,不同色階的山啊、水啊、樹啊、土地啊,變為孩子們能自由排列組合的色塊,能夠再次透過自己的手眼型塑出獨一無二的世界。
孩子們能自由排列組合的色塊,能夠再次透過自己的手眼型塑出獨一無二的世界。(圖片提供: 嘉義市立美術館)
展間裡每個物件都是可以被觸碰、被移動的,讓孩子認知到自己擁有可以掌握及改變的能力。(圖片提供: 嘉義市立美術館)
何聖理( 3篇 )

熱愛展覽,熱愛寫作,熱愛採訪交流。 關注親子,關心社會,關懷是天職。 Celavie68@gmail.com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