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夢想」是什麼呢?不知道現在的小學作文課,還有沒有「我長大以後要當……」這樣的題目。記得小學時我在稿紙上寫下了「長大想當女演員」,當然,這個夢想並沒有被實現,但非常意外地,我現在成為了一位臨床心理師還斜槓 Podcaster,而這個職業在我小學的時候,還沒有出現在世界上呢!
隨著知識和科技的進步,世界變化愈來愈快速。有些職業十年後已被淘汰,有些從未聽過的職業應勢而生。以前的人可能沒想過,只要面對一塊長方形的螢幕分享新知、美食或才藝表演,就可以獲得收入,甚至賴以為生。面對大環境的多變,在求學的過程中難免會感到迷惘,「我現在學的以後工作用得上嗎?」、「我以後要上什麼大學、讀什麼科系呢?」。如果能讓學習的重點不只是讀書,而是有策略地慢慢去認識自己,並深入研究自己喜歡的事,就有機會找到你的熱情與天賦。
向內探索
「天賦」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你比別人擅長又有熱情的事。你可能會想:「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或「不確定自己有沒有比較擅長?」,這些懷疑都很正常,且是非常好的開始,因為你對自己產生了好奇心。而要找到天賦,我們可以先探索自己喜歡做什麼。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做「心流」(flow),指的是人在從事某個活動時,一種完全沉浸的心智狀態。在這種專注投入的過程中,事情做起來會非常順手不需多加思考,好像身體會自動發揮一樣,你也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或是不容易覺察飢餓、睏睡。在事情完成後,你會有愉悅、滿足、成就感等正向情緒。許多成功的運動員一打起球來就忘了吃飯,有些藝術家一畫畫就沒日沒夜,他們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天賦,而實踐了自己生命的意義。
要想找到你究竟會對哪些事全心沉浸,可以問問自己以下問題:
- 我下課的時間都在做什麼?
- 哪些事情是我自動自發,就算別人不要求,也很樂意執行的?
- 哪些事會讓我做到忘了時間?
- 哪些事再難我都會想辦法克服?
一開始的答案也許會有點表面或模糊,像是「我喜歡打電動」,那也沒有關係。接著可以向下探詢自己喜歡打電動的原因,哪個部分最吸引你?是遊戲中的故事和世界觀、畫面的美術設計,還是人物角色設定呢?也可以思考自己喜歡什麼類型的遊戲?是策略推理、合作競爭,還是動作冒險呢?透過探究喜好的確切原因,這些都可能成為未來方向的線索。像是喜歡破解戰略遊戲的人,可能適合公司經營策略規劃;喜歡故事設定的人,可以考慮創作小說或劇本。甚至連你習慣選擇的遊戲角色,是負責攻擊、出謀略或補血,都暗示了你在團體中的定位與特質,有助於更瞭解自己。
在發現喜歡的事之後,我們還需要「熱情」作為燃料,來持續推動學習,才能發展出屬於自己獨特的天賦,否則大家的天賦應該都是吃美食、睡覺、打電動了。而熱情不只是享樂,更像是為了認同和喜歡的事,既使過程有些辛苦,你還是想完成它。像喜歡旅遊的人,如果在旅行的過程中認識當地的歷史文化、風土民情,甚至留下文字或影像等紀錄,就是熱情的展現。而喜歡烹飪的人,儘管廚房悶熱、煮完菜有一堆餐具要清洗,仍然會不厭其煩地嘗試做菜或研發新菜色,並細細品味料理的過程,做出美味的料理與人分享。
有了熱情的推動,你可能會開始自主學習,不再只從學校和課本吸收新知。例如,有些人因為喜歡追星而開始學第二外語,意外發現自己有語文天賦,之後出國留學、當導遊,或是成為外派記者、口譯人員。我身邊有個孩子從小就讀美術班,對植物特別有興趣,會自己看書研究該如何種植各種花花草草,也會把這些植物畫成圖或做成陶藝作品。這幾年多肉和觀葉植物的風潮興起,他就透過這些自學和經驗的累積,成為了植物風格師,為許多展場和商店做室內設計,也發展出自己的盆器品牌。
向外探索
向內探索自己喜歡的事物後,你還能向外蒐集資訊來找到自己的長處。平時可以多留意別人對你的肯定和稱讚,如果同學總是投票選你當班長或負責辦活動,可能表示你有很好的領導能力和說服力,或許適合當企業機構主管、民意代表、律師或業務;如果朋友稱讚你總是耐心傾聽他人,和你在一起感覺安全又備受支持,你或許很適合成為諮商師或是教育人員。要是還想更瞭解自己,可以直接詢問你信任的人,邀請他們說出你三個優點。
另外,有時候找到「自己想成為的偶像或榜樣」,並觀察他、跟隨他、學習他,也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許多藝術都是始於模仿,終於獨創,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也不失是個尋找天賦的途徑。
而如今向外探索的工具不再局限於閱讀,豐富的網路資源讓我們有更多元的管道可以接觸有興趣的知識,也拿回更多學習的主控權。過去的學習方式大部分是讀寫創作,但每個人喜歡和適合的學習風格不盡相同⸺喜歡聽覺說書的人,可能比較適合聽 podcast 來學習新知;對於視覺圖像較敏銳的人,可能慣用圖片或表格幫助自己記憶、歸納和思考,適合用繪圖、做簡報、線上課程或影片等方式來學習;有些人則最享受動態實作的過程,透過戶外學習、實地訪查等,享受腳踏實地的體現、合作參與的氣氛,就很適合透過營隊、玩桌遊、手作工作坊等方式學習。如果能夠瞭解自己的學習風格屬性,就更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外探索,找到令自己怦然心動的理想。
放手探索、用心感受
在探索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些不確定和遭遇困難的時刻,這時別忘了可以尋求身邊可信任、有經驗大人的意見和幫助。相信放手探索、用心感受,你將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天賦。
在看完這些向內、向外探索的方法以後,你是不是也蠢蠢欲動了呢?那就讓我們來嘗試一個小任務吧!
小任務:
研究自己最近覺得好奇、有趣的東西是怎麼被做出來的,再跟你的爸爸媽媽,或是好朋友分享。(例如:喜歡的動漫,可能就包含了劇本、繪師、聲優、動畫師、商品開發……等不同的專業。)
原文刊載於《安妮新聞 The Anne Times》Vol.15
文、圖|哇賽心理學執行編輯/臨床心理師蔡佳璇、cincin chang
審訂|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 陳一平教授
安妮新聞互動網站 https://reurl.cc/VNdNEY
延伸閱讀
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透過課程研發、教師增能、美感認知推廣,結合教育部、各大專院校、文化場館、縣市政府、專業各界等單位資源,與中小學各級學校師生合作,跨域整合多元學科,期望培養具有美感智能、設計思維的新一代。
美感智能閱讀計畫《安妮新聞 The Anne Times》,名稱源自於「美感報紙參與教育」,Anne 是「A New Newspaper in Education」的縮寫,也是《清秀佳人》和《安妮日記》中的安妮。她們對世界和生命所懷抱的好奇及熱誠,正是這份報紙對未來世代的期待:愛、美、勇氣、好奇心、探索力與創造力。
官網 https://aade.project.edu.tw/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aade.org
安妮新聞互動網站 https://aade.project.edu.tw/anne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