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愛閱讀|《蝸牛美美想獨處》從陪伴中,學習獨處;從獨處中,感受自由

愛閱讀|《蝸牛美美想獨處》從陪伴中,學習獨處;從獨處中,感受自由

如同「Me Time」的意思,是「我的」時間,是一段專屬自己的完整時間(不論長短)。人們在這段時間裡可以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自己」身上,不被任何外在因素打擾,暫停手機,好好地與自己獨處。

文/蘇鈺茹 (小鹿散步 身心工作 心理師)

好像因為天氣出現涼意,漸漸進入冬天,最近工作上,常碰到大家分享「覺得孤單」這個話題。我們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季節、天氣、溫度等周期變化,也會影響我們的心情。

而當我們生病、失戀、或在外地求學工作,也容易引發「覺得孤單寂寞」的感受。我們也可能在一群人中、在熱鬧歡樂的聚會裡,覺得融不進去、覺得一個人很孤單。

但,當自己一個人,不等於孤單。能好好跟自己(包含各種狀態、各種感受)相處,娛樂自己、照顧自己,在現代社會,是項重要的能力。

英國精神分析師唐諾‧溫尼考特 (Donald W. Winnicott),曾寫了一篇獨特的文章「獨處的能力」( The Capacity to Be Alone (1958)),裡面提到:

「人能自在獨處的能力,與成長過程是否有『足夠』、『適時』的回應、照顧、被陪伴的經驗有關。….獨處的能力和發現自我、了解自我有關,也關於一個人是否能察覺自己內心深處的需求、情感。」

這項主題可能太過抽象,但像「覺得孤單怎麼辦?」、「一個人時,不知可以做什麼?」這類我在工作中,常被問到的問題就很實際。我喜歡運用故事、繪本,打開一個安全的空間,陪伴我們進入各種抽象的主題裡,悠遊與想像。這次,讓我們從《蝸牛美美想獨處》這本繪本,沿著封面的軌跡,進入這個空間。

蝸牛美美想獨處
文:思琪.漢歐爾|圖:克里斯多.庫爾塔格魯
出版社:小典藏

在陪伴中,學習獨處

蝸牛美美想獨處》是作者思琪.漢歐爾於疫情後誕生的作品,個性外向的她,在隔離期間雖然感到痛苦,不過當一切回到正軌後,卻也十分懷念過去讓自己充飽電的獨處時光。故事裡,蝸牛美美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歡跟家人、朋友相處,但在難過的時候、有心事的時候、覺得別人很煩的時候,就想要自己一個人不被打擾。

我覺得很有趣的是,作者前一本創作《亂七八糟的口袋》,主題與依附關係有關,接續的作品《蝸牛美美想獨處》主題與獨處有關,彷彿映照了上面溫尼考特提到的,人的成長過程裡,先有了穩定的依附關係,建立起足夠安全感,才能漸漸感受到有關認識自我和內心世界,漸漸學習到獨處的過程。

蝸牛是群居的動物,也習慣「躲藏」在植物叢中、溫暖的環境,作者富有趣味地,將蝸牛的這些習性擬人、具象化,讓讀者產生想像的連結。像蝸牛分泌黏液,幫助蝸牛在各種表面上自由移動,化成像人「凡走過必留下的痕跡」,故事主角美美,還苦惱為什麼這麼容易就被其他「人」發現自己躲起來了,以及又如何跟好友學習到不被發現的好方式。

蝸牛美美想獨處》書籍內頁

我喜歡這本的圖象創作者克里斯多.庫爾塔格魯,運用水彩的特性,透過圖象傳達故事主角如何來回地尋找一個獨處的地方,以及在這個地方沈澱、休息。水彩明顯的筆觸跟暈染的感覺,奇妙地讓讀者感受到,這份在安全足夠的陪伴之下,還有不需擔心被評價、被視為異類的接納下所學習的獨處經驗,是一點一滴、擴散與渲染的,也需要探索、重覆和持續嘗試而建立,並非一次性、或是短時間可以速成的。

獨處的經驗,也不一定是全然美好的,如同故事裡,蝸牛美美來來回回的軌跡、或找不到路回家,似乎也像極了面對孤單感、一時找不到答案的迷茫,以及,我們生活上,面對社會規範和扮演的角色期待,想表達自己真實的需求與符合外界期待之間,產生的反覆掙扎。

蝸牛美美想獨處》書籍內頁

這些探索的經驗與感受,會讓我們更認識自己,並在我們內在裡漸漸形成一個照顧自己的能力,在往後獨處時或面臨較大波動的情緒時,能夠了解自己的感覺、並陪伴自己,知道如何調節情緒。

孩子成長過程如果缺乏這樣經驗的累積基礎,長大後,在獨處時容易覺得不自在,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空掉了。

但大人並不用時時刻刻、無微不至地回應孩子,有越來越多研究指出,讓孩子有適時獨處、自己決定/安排玩什麼的時間和機會,孩子同時知道需要人幫忙時,去哪找大人協助的情況下,都能讓孩子發展自我認識、創造力、想像力、獨立性等。

從獨處中,感受自由

回到「一個人可以做什麼?」那一題,蝸牛美美也帶給我們許多好主意。

故事裡的蝸牛美美,終於找到了一個獨處的空間,在裡面享受沒有人打擾、一個人安靜發呆,什麼都不做,單純地感受身體接觸土地的感覺、享受陽光照在身上的溫暖、打開耳朵聆聽風的聲音….

蝸牛美美想獨處》書籍內頁

現代生活裡,無時不刻受到大量資訊轟炸,大腦隨時處在高速運轉、回應外界的狀態,因此更需要安靜的獨處時光來沉澱身心。讓身體感官的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唯有身體感官獲得休息,心靈才能同步得到放鬆。

當我們能擁有一段屬於自己、不被打擾、能夠全權決定要做些什麼的時光,才會有機會消化各種人事物經驗,獲得心理與心靈上的休息。

如同「Me Time」的意思,是「我的」時間,是一段專屬自己的完整時間(不論長短)。人們在這段時間裡可以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自己」身上,不被任何外在因素打擾,暫停手機,好好地與自己獨處。

這樣的時光,帶給我們一種平靜感,看似安靜、什麼都沒做,但關於自己的感受與認識,其實也正悄悄地醞釀著,有機會接觸內在最深處的想法與感受,並且重整這些想法與感受,這也是近年許多心理研究上提到能舒緩壓力,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

蝸牛美美想獨處》書籍內頁

Me Time ,不僅大人需要,也適用於孩子身上。當我看到故事裡,蝸牛美美在獨處地方巧遇好友小博時的對話,小博那句:「這裡可以放鬆一下,沒有人碎碎念、叫你趕快寫作業…」,像極了我們常會聽到孩子模仿家長碎念的樣子,讓我們覺得生動又好笑。我相信,當孩子讀到這段,也會很有共鳴。

因為,不論大人小孩,在快速變動的現代生活,同樣需要屬於自己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不用擔心表現、不用追求認同、無須擔心受到批評,在這樣的時間裡好好地玩、放鬆、享受想像與自己決定做什麼的自由,才能真正認識自己的感受、整理思緒、調節身心。

「與自己相處」是我們一生都在學習的課題。而獨處與參與社群、互助,並不全然互斥,是需要彈性調整的。就像故事結尾,美美與小博,找到自在合適的互動方式,也帶我們從中感受到,當人能從獨處中安在、認識自己,也更有機會培養同理心,了解他人,尊重彼此的界線,好好相處。

底下推薦其他延伸閱讀,讓像《蝸牛美美想獨處》這類主題的更多繪本、創作、遊戲,一起陪伴大人小孩,進入獨處的探索,體會獨處的美好,享受內在的自由。

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蘇鈺茹著,商周出版,2023。

詳細介紹人與安全感、獨處的關聯,並提供陪伴孩子或各自獨處時的遊戲點子。

頭碰頭說說話》,幾米著,大塊出版,2020。

疫情拉遠了人們之間的距離,讓人覺得孤單難熬。來看看故事主角們,如何從「神奇的平行時空」裡,經歷色彩繽紛的旅程,獲得陪伴和力量。(適合大人們的獨處時間)

綠色的星星》,林木林著,林真美譯,維京出版,2022。

從一個人安安靜靜的時刻出發,觀察生活各種細節,到望向天空的串連,同樣也是水彩媒材,帶讀者從奇妙的觀察視角,與想像可能,讓人感覺陪伴和與世界的連結感。

小魚散步》,陳致元著,信誼出版,2001。

當小魚一個人時,充滿想像力地看待生活中的點滴,有聲音、有動作,透過疊字、狀聲詞等,讀起來讓人覺得充滿趣味。

讓我安靜五分鐘》,吉兒。莫非著,李紫蓉譯,維京出版,2018。

媽媽們一定對於這樣的故事非常有共鳴,也是讓孩子認識到每個人都有獨處需要的趣味故事。

Sunny》,松本大洋著,許嘉祥譯,尖端出版。2013。

故事裡安置家園的角落停著一台破舊老跑車,大家稱這部車子「SUNNY」,離家的孩子們在這裡遊戲、做夢、哭泣。SUNNY具體化了一個實體空間,讓孩子們獨處、沈澱、也彼此分享心事。

推薦閱讀

蝸牛美美想獨處
文:思琪.漢歐爾|圖:克里斯多.庫爾塔格魯
出版社:小典藏

送給內向和外向並存的每一個人
~ 雖然獨處,卻不孤單 ~

美美是一隻快樂的蝸牛。
她喜歡跟朋友一起玩,也喜歡和家人在一起,
可是,她偶爾也有想獨處的時候。
遇到這種時候,美美就會悄悄溜走,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躲起來,
但是不管她去到哪裡,老是會被發現。

「為什麼我每次躲起來都會被找到?」

「你經過的地方都留下了痕跡,只要跟著就能找到你。」

「究竟要怎樣才能有自己的空間呢?」

美美左思右想,漫無目的地來來回回,等到她想回家的時候,發現她已經找不到路了。

就在這時,她遇到了好朋友小博正在享受悠閒的時光,他告訴美美一個很棒的辦法……

《蝸牛美美想獨處》是作者思琪.漢歐爾於疫情後誕生的作品,個性外向的她,雖然在隔離期間因為無法外出而感到痛苦,不過當一切回到正軌後,卻也十分懷念過去讓自己充飽電的獨處時光。

繼以袋鼠媽媽獨有的育兒袋,巧妙裝入親子間的成長故事《亂七八糟的口袋》後,她將疫情時的感觸轉化成以蝸牛特性為出發點的故事,從溜來溜去的蝸牛,不停留下路過的線索,而無法完全擁有自己空間的困境,找出了不著痕跡的解法,創造出一個內向和外向並存的世界。

延伸文章

【小典藏|愛閱讀】《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協助孩子從身體感受中培養調節情緒的能力

【小典藏|愛閱讀】《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學習辨識情緒與身體感受,引導孩子思考討論情緒主題繪本推薦!

蘇鈺茹( 8篇 )

英國倫敦大學Goldsmiths College舞蹈治療碩士、諮商心理師(諮心字第002298號)曾任高雄市教育局學生諮商中心專任心理師高雄醫學大學諮商輔導組兼任心理師、新北市私立種籽親子實驗小學教師。現任高雄美國學校兼任心理師、台南自然就好諮商所合作心理師,經營FB粉專「小鹿散步 身心工作」。相關著作:《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心理師教你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彈性,陪你在育兒的路上好好照顧自己》、合著《不想談也沒關係:心理師帶你以非語言方式,為封閉的心靈打開些許空間,擺脫失落,獲得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