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用科技探索古代木乃伊之謎!故宮埃及木乃伊展

用科技探索古代木乃伊之謎!故宮埃及木乃伊展

由國立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時藝多媒體、閣林文創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特展「大英博物館藏埃及木乃伊:探索古代生活」,今日起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大樓一樓特展室盛大開展。
由國立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時藝多媒體、閣林文創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特展「大英博物館藏埃及木乃伊:探索古代生活」,今日起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大樓一樓特展室盛大開展。本展為大英博物館古埃及文物2018亞洲最終站,主辦單位表示,本次展出木乃伊數量是台灣近年來最豐富的一次。此外,策展單位更採用最新電腦斷層掃技術(CT),以不破壞棺木的方式,透視西元前900年至180年間木乃伊在棺木內的詳細狀態,揭開文字未記載的生命故事。展覽將完整呈現大英博物館埃及館遠古時期的木乃伊及棺槨、陪葬品、石碑等超過200件物品。
故宮與大英博物館彼此之間長期以來一直都保持深厚的友誼及信賴,從大英博物館藏近十年來已四度來故宮展出即可得知。未來故宮將持續推動更多與國際之間文化交流的機會,希望能與更多國際知名的博物館有合作機會,讓台灣民眾能有機會欣賞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藝術。此次展覽,也希望台灣觀眾能一探大英博物館這些年來透過最新科技研究所展現的成果。
11月13日故宮舉行「大英博物館藏埃及木乃伊:探索古代生活」開幕記者會。由左至右為:六福萬怡酒店周復華總經理、廣達文教基金會徐繪珈執行長、閣林文創股份有限公司李玉佩總經理、旺旺中時基金會執行長胡雪珠、英國在台辦事處代表 Catherine Nettleton、國立故宮博物院林正儀院長、大英博物館代表 Nadja Race、國立故宮博物院李靜慧副院長、國立故宮博物院黃永泰副院長、台新銀行綜合企劃部資深副總經理夏敏蘭、城市美學新態度張慧菁總經理。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古埃及曾留下許多文字紀錄,但文字記載僅能呈現歷史的某些面貌。大英博物館近十年來致力於使用電腦斷層掃描技術與非侵入性影像技術對木乃伊做全面性的研究。透過電腦斷層掃描技術不僅能準確分析木乃伊的性別、骨骼、牙齒與健康狀況,更能藉此進一步推斷他們的飲食文化、生活習慣、甚至宗教信仰及死亡年齡。除了可以讓這些從未被寫進歷史的秘密公諸於世外,更完整的呈現了當時的物質與精神生活面貌。
來自第二十五王朝的「奈絲塔沃婕特」即為木乃伊製作的絕佳範例。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木乃伊製作
來自第二十五王朝的「奈絲塔沃婕特」即為木乃伊製作的絕佳範例。她的棺木以三層組成,分為外、中、內棺,從防腐技巧、繃帶包覆與棺木的風格與品質顯示,為古埃及富裕人家才有的待遇。早在1960年,當X光技術無法提供判斷木乃伊性別的線索時,奈絲塔沃婕特曾被認定為男性木乃伊。近年大英博物館透過電腦斷層掃描技術所產生的高解析度立體影像、骨骼與肌肉組織清楚顯示,奈絲塔沃婕特是一位女性,進而揭開她的性別之謎。此外,本次展覽也將完整呈現來自羅馬時期的埃及年輕人木乃伊,讓民眾得以認識埃及時期木乃伊與羅馬時期木乃伊製作方法的差異。
幼童木乃伊。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幼童木乃伊
關於古埃及人對於兒童的看法,雖然所知有限,但仍可見到墓室中少數的幼兒擁有精心安排的葬禮。在古埃及人的家庭組成中,孩子是家庭重要成員之一,所以在墓室中會見到他們全身赤裸,單邊蓄髮的樣貌,以小比例的成人形象出現。古埃及人很重視教育,特別著重讀與寫的訓練,主要是因為識字能幫助他們從事軍職、擔任祭司或行政管理等工作,此外在墓室中也出現類似現代的球和玩偶的陪葬品。此展中難得的是有一尊約莫兩歲大的幼童木乃伊,以層層絲線包裹起來,從現場的電腦斷層攝影中即可得知男童的死亡年齡以及軀體保存的狀況。在古埃及幼童被製作成木乃伊並不常見,這個男童來自哈瓦拉地區,哈瓦拉在希臘、羅馬統治時期曾被當地的居民作為墓地的用途,此外從孩童塗滿金色的人形棺面具亦可得知他可能出身自擁有社會地位的上層階級的家庭。
卡諾卜壇。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卡諾卜壇
主要是做為呈裝臟器的容器。中王國時期(約西元前2040年至西元前1650元)之後,卡諾卜壇會被置放於箱櫃內。櫃子每一面會有荷魯斯之子的畫像,旁邊會有一位女神協助淨身,守護女神涅伊絲會在胡狼頭身上倒水,並施念咒語。
凱的石碑。攝影|陳意華
凱的石碑
此為第十九王朝早期,約西元前1250年,可能來自埃及阿拜多斯的石碑。畫面最下方為逝者凱與妻子奈節姆珮荷瑞,正接受兒子奉獻的供品。在石碑畫面上一位身著豹紋者是祭司,正準備祭祀三位神祇俄賽里斯、西方女神和狼頭人身的安努畢斯。前面的青銅器則是香爐,主要是燃燒花或葉等植物,透過香氣的散發,使神祇環繞在愉悅的氣氛中。
木乃伊護身符
位於第三展區「阿蒙神吟頌者塔慕特」所呈現的木乃伊護身符,不僅造型、材質(玉、玄武岩、銀等)各異,也代表著不同的守護寓意。古埃及人認為,護身符具有法力,可以使擁有者獲得神聖力量,保護他們不受到侵害且協助重生,更可以透過特定的儀式來啟動其效力。在名為《死者書》(Book of the Dead)的古代咒語集就收錄著護身符的使用方法以及發揮法力的咒語。
心臟聖甲蟲.新王國時期,約西元前1550年至1070年或更晚‧來源不詳。攝影|楊椀茹
例如在本次展出的一系列護身符之中,心臟聖甲蟲的造型應該是台灣觀眾感到最為熟悉的形象。對它的認識多半源自於知名電影「神鬼傳奇」出現的聖甲蟲,在劇中會迅速爬到盜墓者的身上啖食肉體致其死亡,而讓觀眾感到毛骨悚然。但其實原名為蜣螂(俗稱糞金龜)的聖甲蟲在古埃及人心中的地位相當崇高;成日推著糞球行進的天性被視為如同太陽天體的巡迴運行;此外,聖甲蟲習慣將卵產於糞便裡再埋在土中,待幼蟲長成後爬出地面的生態狀況,也被以為具有死而復生的能力;所以被古埃及人視為太陽神的化身,象徵著復活和永生,是木乃伊護身符當中最重要的一類。
古埃及人認為,逝者的思想和回憶都存於心臟,因此在製作木乃伊的過程中會將聖甲蟲護身符擺在心臟的位置予以守護。而本次展出的心臟聖甲蟲護身符,其上便銘刻《死者書》第30B號咒語。當逝者在冥王俄賽里斯(Osiris)的大廳等候審判時,聖甲蟲護身符所銘刻的咒語能防止心臟洩漏出自己曾經做過的壞事。
此件護身符上刻著咒語的開頭,空白處填上主人的名字:俄賽里斯[姓名從缺]。他說:噢,我的心啊!(我)母親的心啊!噢,我心的不同化身啊!請不要在天秤前擔任見證人。請不要在審判時與我作對。
陳意華( 112篇 )
楊椀茹 (Yang, Wan-Ju)( 159篇 )

典藏ARTouch資深採訪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