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下一個黃金年代!白石畫廊台北開幕大展

下一個黃金年代!白石畫廊台北開幕大展

掛在展室入口的海老原露嚴最新墨字作品《我愛台灣》,為白石畫廊台北開幕大展定調。開幕當日熱鬧非凡,參觀人潮湧入近…
掛在展室入口的海老原露嚴最新墨字作品《我愛台灣》,為白石畫廊台北開幕大展定調。開幕當日熱鬧非凡,參觀人潮湧入近200坪的畫廊空間,除了白石幸生與白石幸榮皆出席與會之外,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代表沼田幹夫也獲邀致詞。參展藝術家中,見證日本美術發展的具體派人物前川強、名坂有子,兩位高齡80歲仍精神矍鑠的藝術家不辭遠道而至,展現一代名家的親和力。而藝術家豬熊克芳、上原木呂、小松美羽、川島優也都抵達現場,開幕前即有多位藏家購藏作品,例如台南一位資深藏家購入3件小松美羽之作,並吸引在場的日本媒體專訪。此外,預計將在白石台北空間舉辦展覽的《黃色小鴨》之父荷蘭藝術家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也是開幕盛況中的鎂光燈焦點。眾多台灣知名藏家,例如本屆清翫雅集理事長的晟銘電子董事長林木和、王道銀行董事長駱錦明、光寶集團新事業執行長廖學福、馨昌電子董事長鄧傳馨、立樺建設董事長趙素堅夫婦、美商優派董事長兼CEO朱家良等,以及眾多藝術專業人士紛紛到場支持,白石畫廊台北空間開幕,為今年春天台灣藝術圈最受矚目的盛事之一。
白石畫廊台北空間「我愛台灣」開幕與會的貴賓合影,圖左至右:藝術家霍夫曼、川島優、小松美羽、豬熊克芳夫人、豬熊克芳、上原木呂、名坂有子、前川強夫人、前川強,白石集團會長白石幸生、白石畫廊總監蘇芸加、口譯林珮鈺、白石畫廊社長白石幸榮。(攝影/游如伶)
社長白石幸榮受到喜愛藝術的父親影響,在世界各地旅行並進行藝術交流,這也使他體悟藝術能帶給人們自由,進一步奠定白石畫廊經營的理念:「藝術是無邊界的,沒有因為種族、性別而來的歧視與國界。真正的藝術能在全世界擴散,獲得所有人的認同。」此外,白石幸榮的妻子為台日混血兒,基於對台灣的緣分與情誼,使他一直期盼在台灣開設畫廊,他致詞表示:「我們現在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面對藝術風潮中心的轉移。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藝術風潮移到歐洲並聚集在巴黎,後來又出現了巴黎畫派。二戰爆發,在美國取得勝利之後,藝術的重心也移往美國。過往從歐洲移向美國的藝術風潮,之後又會移往哪裡呢?我認為在不久的未來,世界藝術的中心將會移到亞洲,亞洲畫廊應該隨時做好準備迎接這股風潮到來。比起黯淡的未來,我希望留給後代一個亞洲的黃金年代。而對藝術的熱愛與投資可以超越政治與經濟的束縛,帶給世界更多影響。」
白石畫廊台北空間「我愛台灣」開幕展一景。(攝影/游如伶)
日本具體派大規模呈現
層疊交錯延伸的檜木片板包覆門廳,穿過崖洞般的過道,視野隨之開闊,質精量豐、尺幅宏大且色彩圖案紛繁的平面作品,懸掛在挑高的白盒子中,非但不顯撩亂,反而予人寬敞、明亮、靜謐之感,貌似輕易完成的簡約空間,是在施作工程團隊齊力合作下,才克服困難達到最高效益及展牆承重需求,成為容放與烘托各式藝術品的舞台。這次便在白牆掛上草間彌生及奈良美智兩位藝術家高達3百萬美元的作品─《無線網》(2007)和《狠狠揍我》(2000)。圓點與網紋是草間彌生創作不輟也最受歡迎的題材,這次除了展出兩件不同年代的《無限網》,還有一件裝置藝術《無題》(1963)。
日本藝術家吉原治良於1954年領軍開創的「具體美術協會(GUTAI)」,畫會核心精神是「勿仿效他人,要創作前所未有的作品」,奠定具體派藝術家突破平面繪畫框架、充滿實驗性的表現形式,為日本現代美術開創新局,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地位,且近年具體派之作獲得高度重視,成為亞洲藝術市場的焦點所在。長年經營具體派作品的白石畫廊,這次規模盛大地展出具體派之作,包括吉原治良、嶋本昭三、上前智祐、白髮一雄、田中敦子、元永定正、鷲見康夫、前川強、向井修二、名坂有子、松田豐、木梨Aine等,觀眾可盡覽具體派藝術家的精彩力作。
白石畫廊台北空間「我愛台灣」開幕展一景。(攝影/游如伶)
白石畫廊台北空間除了作為平面、雕塑及裝置藝術的展示平台,也以跨領域的藝術交流場域定位自身,開幕即邀請台灣新生代編舞家周書毅現場演出《具體之聲/身》,向具體派的成就致意。周書毅認為,具體派藝術家突破繪畫的表現性,運用身體來創作,就如表演藝術般觸動人心,因此欣然受邀編導並演出全新舞作,而在具體派群像中,他特別受嶋本昭三的創作精神啟發。嶋本昭三是具體美術協會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畫會的命名者,他於1956年發表「丟擲瓶子」行動表演,將盛裝顏料的瓶子使勁投擲在畫布上,依畫上迸裂的碎片及濺灑的顏彩就地創作,使作品具有隨機偶發的特質,這次於畫廊展出的晚年之作《無題》(2010),便可見漫溢的綠黃塗料中凝固著銳利的玻璃碎片,以及藝術家調動全副身體所留下的速度感與破壞力道。
與嶋本昭三形成對比的,則是置放在入門端景的上前智祐1960年代的《無題》,這件以金屬框住的作品,有如一片粗糙厚實的紅色礁石,繪畫的肌理以塗覆厚重顏料的細籤構成,不若其他具體派藝術家追求風馳雷掣的身體創作痕跡,上前智祐反倒以細密扎實的手工,緩慢地累積繪畫的厚度。鷲見康夫的繪畫創作,則是行動優先於思考,在靈光爆發的瞬間採取行動,這次展出的油畫《作品SY-6》(1965-90)流動著算盤的軌跡,疏密有致的細線繁複交錯,構成混沌卻又亂中有序的畫面。前川強的兩件作品《斜對角》(1963)、《無題》(1986),皆是藝術家著名的粗麻布浮雕繪畫,他將上色後的畫布平鋪地面,再將粗麻布黏在畫布上,並利用粗麻布柔韌的物質特性,加以塑形或切割露出基底的畫布,構成具有立體感的繪畫,而《無題》(1986)彷彿表現了藍天中自由不羈的風,在純淨空曠的空間中流動。
白石畫廊台北空間「我愛台灣」開幕展一景。(攝影/游如伶)
今年77歲的向井修二仍活躍於藝術領域,去年紐約Louis Vuitton Soho店開幕,他便受邀創作裝置藝術,於店中矗立的柱體表面繪滿符號。以黑白、細小、各式各樣的符號綴滿畫面,即是向井修二的創作標誌,這次也有平面作品展出。1956年,田中敦子以約100根燈管與80個燈泡製成《電器服》,並將其穿戴在身上發表於眾,這件作品也成為她創作的母型,她的繪畫圖案多以電纜般凌亂的線條串連不同的圓圈,彷彿將微小電流四散迸發的瞬間,轉化成鮮豔瓷漆飛濺流淌的抽象繪畫,入門後第一個展室即掛放一件田中敦子的大型作品。而周書毅《具體之聲/身》的舞作佈景,便從這件作品下方連接無數燈管,橫亙於第一展室,舞蹈家在光影明滅中躍動並捧灑繽紛透光的玻璃紙,與田中敦子彷彿通了電般流光四溢的抽象畫產生微妙關聯。
1942年出生的松田豐是具體派最年輕一代的成員,這次展出的《鄉音》(1997)是其動態藝術表現之作,以單色與極簡圖形構成畫面,且畫作背後設定繁複的機械裝置,圖形邊緣有如昆蟲纖足般的細線,會依循時鐘秒針的節奏轉動,展現精巧的手藝與創造性。掛在茶室裡的吉原治良《圓》(1971),看似書法一揮而就的渾圓筆畫,實是細細塗繪而成,為藝術家終其一生追求的簡約造型。此外,還有以腳滑行作畫、日本行動藝術先驅白髮一雄的作品,元永定正有如宇宙星體般明亮的圓形畫,名坂有子的同心圓浮雕繪畫,木梨Aine的藍色抽象繪畫……這些以不同媒材、不同形式翻轉時代的作品,分布於一、二樓展間,觀眾可一睹曾經前衛、如今猶風采不減的具體派美術創舉。
白石畫廊台北空間「我愛台灣」開幕展,與會貴賓合影。(白石畫廊提供)
亞洲藝術多元面貌
戰後日本美術流派,除了具體派之外,尚有1960至1970年代前期興起的「物派」,物派創作者將木、石、鐵等不經加工的物體擺放、陳列、結合,以此建構物質與空間的對話關係,代表人物之一即韓國的李禹煥。這此展出李禹煥知名的「從線」繪畫系列,縱下的線條猶如書法筆觸,由群青趨於雨水般清靈透明,消逝在虛幻中。李禹煥的作品與日本書法藝術家井上有一濃黑遒勁的《足》並列,又與上原木呂的抽象水墨畫對照,共呈多元而獨特的繪畫表現。此外,日本藝術家水島哲雄(Tetsuo Mizù)的「旗幟」系列,靈感來自船隻之間的溝通語言「國際海事信號旗」,他將旗幟的色塊形狀與代表的訊息轉化成抽象繪畫,這次也有作品展出。而豬熊克芳的「藍之中」系列,於畫面堆疊層層藍色並調入咖啡粉,呈現如靜夜般複雜幽邃的顏色。
另一以年輕藝術家作品為主的展間,則有小松美羽、川島優、金丸悠兒、渡理、蛇目、綿引展子、二川和之、鴻崎正武等人之作。80後日本藝術家中,渡理以動物造型及名列美術史的畫作與雕塑為本,運用製作食物模型的工藝技術加以修飾裝點,創造出甜點般的「Fake Cream Art」,他的奶油甜點雕塑風格令人印象深刻;小松美羽從歷史文化尋源,運用細緻的線描法,讓色彩絢麗、造型詼諧的日本神獸躍於畫布之上。眾多當代藝術家同台展演,將自身的經歷、對古典美術的重探、對歷史文化的興味、對現代社會的觀察反映在作品中。開幕大展其他展出者,還包括日本藝術家磯行久、高松次郎、中西夏之、赤瀨川原平、齊藤誠、矢柳剛、名坂千吉郎,中國當代藝術家楊泳梁、黃宇興等。白石畫廊台北空間盛大開幕,展現畫廊50年來爬梳日本美術史的專業厚度,以及提攜亞洲當代藝術新秀的眼光,帶給台灣藏家與所有藝術愛好者豐盛的大禮。
在日本白石集團會長白石幸生,社長白石幸榮領軍下,成立50年的白石畫廊,從東京總部發跡,轉往藝術交易活躍的香港插旗,如今在台灣設點,亞洲版圖又往前拓展一步!由建築師隈研吾設計的白石畫廊台北空間於4月8日正式開幕,基湖路1號以嶄新面貌呈現,為車水馬龍的商辦區平添藝文氣息。白石畫廊台北以「我愛台灣」為策展起點,輻射出日本半世紀以上的現當代藝術脈絡,5大展間及一間茶室皆布置作品,總計呈獻近百件學術高度與市場價值兼具之作。開幕大展分成三個階段,首檔展覽從4月8日至30日止,展示白石畫廊的重要典藏及長年經營的藝術家作品,此後兩個月將陸續引介完整的具體派大展和年輕藝術家,未來更規畫與法國、荷蘭、美國、菲律賓和中國當代藝術家合作,成為跨時代的國際藝術平台。
白石畫廊台北空間。(白石畫廊提供)
游如伶( 3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