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訪高美館新任館長李玉玲

專訪高美館新任館長李玉玲

懸缺近一年的高雄市立美術館(簡稱高美館)館長職缺,7月28日已由原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李玉玲正式上任…
懸缺近一年的高雄市立美術館(簡稱高美館)館長職缺,7月28日已由原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李玉玲正式上任,並在上月6日由市長陳菊主持布達典禮。陳菊在會中指出,成立於1994年的高美館是國內三大公立美術館之一,也是南台灣最重要的文化藝術機構,如今,22歲的高美館正面臨了全台各地掀起的籌設美術館風潮,其角色將更形重要,並肩負著啟迪未來城市想像的重任,希望在新任館長的引領下,透過行政組織革新,以及園區環境、館舍空間機能改善、典藏經費提升等方式,開啟嶄新局面,提升美術館的專業性、公共性、多元性、教育功能與國際競爭力,並翻轉高雄一直給予外界工業之都的形象。
李玉玲從市長陳菊手上接下館內重要典藏作品:黃土水《釋迦出山》銅像,象徵將肩負起擘畫高美館未來之重責,她表示美術館已是城市創意文化進步的指標,將全力讓高美館成為「孕育城市創意的發電機」。
李玉玲任高美館長。圖/高雄市立美術館
賦予「潮間帶」空間
新的意涵
有鑒於高美館歷經時代、環境的變遷及建築規章的變革,以及園區周邊包括鐵路地下化和輕軌都將於近幾年完成「美術館站」,故而李玉玲就任館長後的首要任務之一,將進行美術館空間,包含館內外建築外觀,乃至整體美術館園區的總體檢,並逐步提供到館的觀眾全新的館舍空間體驗。
「我希望美術館提供的是『遇見不同事物的機會』,遇見藝術作品、遇見藝術家、遇見不同的個人、甚至是遇見『真正的自己』。」李玉玲指出。因而在上任後的兩週期間,她已帶領全體館員走遍美術館的不同空間,除了許多基礎設備都因歲月而老舊待換,空間的美感與運用思維更待加強,目前已大致羅列出多處她定義為「潮間帶」的空間,也就是被冷落一旁的閒置或三不管地帶,未來計畫藉由與藝術家的合作,來凸顯這些空間的存在感。而李玉玲常認為「想做什麼事情,便積極尋求、爭取資源」的人格特質,截至筆者截稿之前,已獲得初步肯定,「美術館之友聯誼會」在得知她對美術館空間改造的想像後,已決議贊助所提出的空間改善三案。
李玉玲相信空間的改變,最重要的是先有人心/心眼的改變,因而將協同館員們,一同發掘那些閒置、不合理運用或是潛力尚未開發的空間,並於近期著手改造,當中包括餐廳、美術館賣店,甚至是虛擬的美術館網站空間;另一方面,也將搭配美術館外在建設規畫,例如入口動線的重新規畫,並賦予友善介面,以及兒童美術館的空間改善,與來自於園區周邊因開設新車站之故、所增添的「新翼」(new wing,源自英文對於美術館增建「側廂」的用語),李玉玲將此延伸為帶動高美館本館起飛的「新翅膀」,而本館則是能讓羽翼展翅高飛的「發電機」。李玉玲認為,「做為一座已有22年歷史的館舍,高美館有著很好的條件,但需要再出發,所以空間改造有其必然性(…)我希望能充分利用高美館所處自然園區的優勢與特色,以及我們臨近的愛河、中都溼地、歷史窯廠等等,打造一座尊重自然、生態,連結土地紋理與城市歷史記憶的當代性美術館。」
館長李玉玲帶領館員進行全館空間總體檢。圖/高雄市立美術館
行政法人,準備好再上路
先前備受外界關注的行政法人組織改造,李玉玲表示會盡力讓高美館妥善扮演試行的角色,並符合專業與公眾所望。目前將先尊重館內每位館員的感受,以公開透明的方式凝結一定共識,「唯有齊步共進、大家皆體認到有這個需求,是因為有不得不然的充分理由才推行,如此高美館才能真正的升級和轉型。」而首要任務將是先檢討研擬新的預算之可能來源,唯有財源擴張,才有可能突破現有的員額限制以及給薪條件,達到行政法人「行政鬆綁,用人自由靈活」的理想目標。
對於體制化的質疑
與跨域的推進
自承在知識性上接近1968年法國學運世代,李玉玲相信藝術對於社會可以有所貢獻,也希望高美館能夠體現改變事物的力量;而當年68學運反抗威權的精神與崇尚自由的信仰,則一直體現在她對於體制化(institutionalization)所保持警覺的態度與距離上,包括其一向致力開創的跨領域對話平台,已是現下美術館的顯學,但李玉玲卻持續地自我提醒,跨領域不是為了跟隨流行、亦不是為了集眾,其精神應該更接近成立於1977年的龐畢度中心(Centre Georges-Pompidou)所體現從建築外表到運作概念的開放與前衛,是一種對於邊界拓展的動能,並輔助以強烈辯證性的思考。
館長李玉玲帶領館員進行全館空間總體檢。圖/高雄市立美術館
匯聚了「媒體」一詞的多層次意涵,龐畢度中心既擁有豐富的媒體藝術收藏,亦善用媒體做為溝通與傳播訊息的方式,而其自身更是一個重要的媒介基地;如同它內部可靈活運用的空間一樣,藝術在此亦充滿各種可能,吸引著從全世界到訪的觀眾。因而李玉玲希望未來高美館每年至少主動規畫一檔特定國際主題展,是由館長集合館內研究人員,結合國內外不同專業領域學者專家進行跨領域對話,所共同策畫的展覽,除了激發對於藝術的想像,藉此持續探討藝術與社會、藝術與城市、藝術與觀眾之間多元互動的可能性,更是培育美術館在跨領域與國際接軌的能力。
無論是台灣現階段正面臨的政府組織行政革新,或是高美館做為台灣三大美術館,自身的持續拓展與競爭力提升,又或是美術館園區周邊重大交通建設即將陸續完成,李玉玲皆將此視為一個重要的歷史性時刻。而能在面臨改造的關鍵時刻被託付規劃高美館未來轉型的重責,李玉玲表示,「感覺既興奮又緊張,希望能不負所托,一起為台灣美術的發展,努力、努力、再努力。」
高子衿( 96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