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香港巴塞爾〉佩斯畫廊 探索物畫之間 1C22

〈香港巴塞爾〉佩斯畫廊 探索物畫之間 1C22

仇曉飛《奔》.棉布、亞麻布、舊針織圖案布、棉線、丙烯、粉筆.230×230 cm.2016。圖/佩斯畫廊 從2…
仇曉飛《奔》.棉布、亞麻布、舊針織圖案布、棉線、丙烯、粉筆.230×230 cm.2016。圖/佩斯畫廊
從2012年的「山前木後山」開始,仇曉飛的平面繪畫作品中開始出現三維物品。在2013年民生美術館的個展「反覆」中,藝術家用充滿偶然性的意識流淌為畫面與物體間構建出新的關係,這種傾向也直接導致了他隨後在北京公社的個展「勞申伯格說,拐杖總比畫杖長」。
在那一時期出現的幾件作品中,《雞木》、《皂房》、和《球足》,物體與繪畫相互扮演著延伸與侵入的角色。正如仇曉飛所談到的:「如果繪畫是一件塗有顏色的物體,那麼帶有顏色的物體也同樣可以被稱之為繪畫。」此次的個人項目「應物象形」正是他對「物與畫」之間關係的進一步探索。
一直以來,繪畫與物體、主觀與客觀之間的關係總是被不斷的討論,從柏拉圖對神、木匠與畫家三者之間造物行為的論述,到謝赫《六法論》中「應物」的繪畫觀,都圍繞著模仿與現實之間的從屬關係。在仇曉飛的新作品中,這一從屬關係由於意識、記憶與主觀性的介入而變得含混。
在作品《黑鳥》中,一個木雕被安置在作品的右上角,形象仍隸屬於殘破的物體,而下方的繪畫卻呈現了顏色本身的物性,左側微微翹起的畫布是以傳統方式製作的基底,空無一物的畫布上帶有經年的時間感,隱約浮現著物像的痕跡。在這三者的關係中,畫布與物體分別扮演了不同卻又相互侵入的角色,藝術家的感性經驗則將這三個冰冷的概念凝聚且合而為一。
典藏投資編輯部( 6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