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化作精靈漫舞森林 許常郁新作個展

化作精靈漫舞森林 許常郁新作個展

對於以森林為作畫對象的許常郁來說,歷年每次的創作發表都是不同階段自我心靈狀態的反映。一直以來,她作畫的方式是以…
對於以森林為作畫對象的許常郁來說,歷年每次的創作發表都是不同階段自我心靈狀態的反映。一直以來,她作畫的方式是以攝影做為初步對世界的認知紀錄,再透過繪畫重建一個想像世界,隱晦地向觀者述說祕密。主觀擷取模糊記憶,揉和內在心緒,大致不脫一種田園牧歌式的風景,迷濛,虛幻,置如夢境;說白了,是想像中的抑或理想自我的情感投射。
她的筆總望著遠方。
「一座森林的完成」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尊彩藝術中心
然而,2017年9月在台北尊彩藝術中心推出的「一座森林的完成」,三十幾件尺幅不一的作品則疊合過去的那份遙望與如今真實又踏實的自己,透露了2016年旅居瑞士後生命狀態的穩定。她願意在畫布上揮灑並讓人看見純粹的「許常郁」。
「嗯,我就是這個樣子。這就是我。」
看似「破壞」的「完成」
空間一直以來都是平面繪畫者的課題,近乎宿敵。想當然耳,一路走過學制系統訓練的她(2007年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畢業,2011年歐洲布列塔尼高等藝術學院,獲頒法國國家高等藝術表現文憑,國家評委會最高榮譽),更始終視「不同空間的視覺感」為必須不斷推進/突破的方向。
化作精靈漫舞森林 許常郁新作個展
藝術家許常郁、關渡美術館館長曲德益、藝術家楊茂林、尊彩藝術中心負責人余彥良。圖片提供:尊彩藝術中心
森林,林木層疊錯落無秩,葉隙間意外灑落光線,明暗的空氣裡流動也飄漫著肉眼可見與不可見的灰絮、塵物,有機無機一同漫舞這單一身體無法丈量的空間。所以,人類只能遙想、遠望,從來無法體悟其真實。不過,2016年許常郁人生經驗的改變——住進森林,使得肉眼心眼都可以從內部觀看細節,體驗森林的喜怒哀樂與無常卻有道的運行法規。在這一批名為「無題」的系列作品中,除了乍看怵目的繽紛噴漆顏料外,背後無法忽視的樹幹枝枒以既具象又寫意的樣態訴說其氛圍;站在畫前,宛如置身森林——林木參天,枝茂葉繁,青草凄凄,雪白曠野,彷彿一個轉身即是一個新的視野。那是森林的喜怒哀樂,也是許常郁的人生感悟。
走到了這一步。
當年如詩人般不斷尋求遠方,寄予對自由的狂熱,在此並非只是安靜下來,而是更暢情所欲。「打了格子後,我也不加以遮掩,然後開始畫上那些具體的林木風景,很古典也很規矩的。完成後好好看著它們,構建我要的另一個空間。」於是,長年以來僅能偶爾釋出的另一個「許常郁」出現——直覺性且大膽地運行身體,讓能量經由手持筆和噴漆罐落下顏料,或滴落、或噴撒、或暈開、或拖行……
這些彩度高的抽象線條「破壞」了原本具象風景的詩意。
許常郁《無題24》.油彩、壓克力噴漆、畫布.100×130 cm.2017。圖片提供:尊彩藝術中心
還沒看到實作而僅是收到畫廊文宣DM時,不禁納悶:常郁怎麼了?
但真的走在畫廊裡慢慢看過一幅又一幅的「無題」後,才知道常郁和內心多年來的喜怒哀樂和解了。她真正接受了自己。
「原來這麼瘋狂也沒關係。」而且對觀眾來說,或許瘋狂得剛剛好吧!
許常郁《無題26》.油彩、壓克力噴漆、畫布.130×100cm.2017。圖片提供:尊彩藝術中心
人啊,總有不同面貌。用理性、感性來概括的說法客氣了一點。就說是多重人格吧——一種不同的想望。在「一座森林的完成」中,簡單說是抽象與具象在一起了;畫家為了起稿打的格子、落筆細膩描繪的具象、對觀眾而言的「破壞」但對許常郁來說的「添加」或「補筆」,是一個層次又一個層次的空間壓縮。那是畫家眼睛看待世界的方式;僅屬於她。
看久了之後,不禁覺得這批「無題」好浪漫,彷彿常郁在畫布上施展了魔法,「破壞性的那些(色彩)顏料」像帶著光的精靈穿梭在冷峻幽森的林間,讓森林充滿動能,恢復了我們對它的認知與想像,不過實際上它就是那樣——熱鬧而充滿活力,不再是哪個文明的反面與焦慮的出口,而是自然的一種本質。
許常郁《無題30》.油彩、壓克力噴漆、畫布.130×170cm.2017。圖片提供:尊彩藝術中心
一座森林的完成,是過去想像的理想自我與踏實內在的彼此共存,因此那隻畫筆不再望向遠方,成了「許常郁」的完成。
許常郁《無題32》.油彩、壓克力噴漆、畫布.170×130cm.2017。圖片提供:尊彩藝術中心
許常郁《無題34》.油彩、壓克力噴漆、畫布.170×130cm.2017。圖片提供:尊彩藝術中心
陳芳玲( 64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