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代一年展」現場一景。(視盟提供)
然而在近年來,對於外界而言,「藝術博覽會」愈加確立其明晰的商業基調,故而視盟決定將這個肩負重責的年度藝術盛事重新命名,「讓藝術家博覽會能與『博覽會』做出區隔,使其更名符其實地回歸到著重推廣、活絡藝術生態動能的非營利大展,同時希望這個新名詞能夠貼近當代潮流並具有國際視野」,故而在審慎地討論之後,自藝術年度展、藝術嘉年華、藝術節的各式選項中,以呼應國際藝術大展經常使用之雙年展、三年展名詞脈絡的「台灣當代一年展」做為定案,意指一年一度、台灣當代藝術的大展覽,亦簡稱為「一年展」,台灣藝術家博覽會一詞則功成身退、進入歷史。從第15屆回歸第一屆,一年展將期許自我邁向下一個竭力服務藝術家的新里程碑。
延續去年連結創作、策展與非營利空間介紹等藝術創作展演大連線的有效性與積極企圖,本次一年展仍選定花博公園爭艷館做為展場,除了在地理位置上能主動與台北市立美術館連動之外,在時間上更鎖定與台北雙年展同日開幕,藉此吸引更多因國際展覽而到訪台北的國內外藝術專業人士、媒體與參觀人潮,借力使力,讓原先立足於台灣的藝術平台得以擁有更多的自我曝光機會。
主題策劃區之一,前者為伊祐噶照作品《海洋變奏曲08:包容》,後方牆上畫作則是宜德思盧信的《等待出航》。(Nakaw Putun提供)
今年一年展的內容結構,除了以往強調藝術平權的徵件展,以及鼓勵在地策展人持續策展實踐的主題策畫區及影展策畫區之外,另也邀請主要來自亞洲各國的藝術機構參與,加上台灣的另類、實驗或替代空間的對照,期待能將藝術空間多元而豐富的運營方式、展演內容介紹給藝術群眾。而多年來一直維持以平面繪畫及雕塑類作品為主要的風格,為了讓展覽能有更多元的風貌,今年也新設創作計畫類徵件,鼓勵更為自由的創作形式及空間運用,進而開拓包含複合媒材、錄像、行為藝術等類型的作品面貌。
「中山好融異」一區中,莊媖智的攝影作品《菲律賓酒吧》。(葉佳蓉提供)
主題策畫區之一的「原來的樣子」,策展人Nakaw Putun邀請六位原住民藝術家以作品呈現對於自身身分及族裔文化的追尋,特別是在接受過現代社會歷練與專業藝術教育訓練之後,如何與血液裡的部落脈動,以及族群歷史的積累結合,成為獨特的自我,而非再現外界固著認知的祖先模樣。其中,伊祐噶照的裝置作品以數百根細木條延伸成為海浪的線條,巨大聳立的姿態象徵了大自然的力量,今日雖遭逢人工的無情破壞,導致海流改變了方向、海洋的節奏產生變化,然而猶如下方散落的石頭,雖有堅硬的內在構成,但在面對海浪無論是瞬間衝擊或是長時間的淘洗時,終將伏首承認自身的脆弱與渺小;藝術家將時序上同於一秒鐘發生之眾多自然現象,切割成為不同的過程片段,轉化為不同的立體部件,組構成為此一作品的各部分空間環節,形塑出海浪千變萬化的迷人姿態。
悍圖社展區一景。(視盟提供)
自2013年開始的「中山好融異:藝術造街計畫」,今年則聚焦於圓山里、晴光里、恆安里街區內的人文風情,在不大的地理範圍內,不但同時並存天主教聖多福教堂、基督教真光堂,以及傳統道教廟宇景福宮,還有日治時代創建的學校、曾在經濟起飛時期大發利市的舶來品商店街,以及伴隨國外勞工聚會所林立的異國風情商圈。計畫策展人葉佳蓉花費數月時間,藉由訪問里長、商圈店家與學校等田野調查,踏查中山區在地歷史發展,策畫除了常見的文史導覽之外,由菲律賓朋友帶領民眾一窺台北最具異國風情的街區,或是天天經過卻不認識、從街道路樹到店面盆栽的植物常識導覽等,分享街區大小事的有趣散步行程;另一方面,也邀請攝影師陳斌華發起「金萬萬藝術公寓」藝術計畫,為期一個半月進駐假日菲律賓購物商場—金萬萬大樓,歡迎大家準備一個生活中的故事來分享,交換免費的攝影跟輸出相片,不但廣受喜愛拍照的菲律賓朋友歡迎,獲得了許多精彩的生命經歷故事,也為許多欲參與藝術計畫的台灣觀眾,打開首次進入與瞭解其他族群生活空間的契機。在一年展的現場空間中,莊媖智的攝影系列「熟悉/不熟悉的所在」便再現了中山區濃厚的異國風情面貌,以及多元、異質的視覺美學,菲律賓移工以聖多福天主堂為信仰中心,周邊發展出極具特色的菲律賓商店、餐館等,然而雖有許多不同的族群於此生活,彼此之間卻少有互動,故而莊媖智希望藉由拍攝這些有特色的公共/消費空間、以及在此生活的人們,「希望透過觀看這些照片,能夠讓社區民眾回憶起他們的在地經驗,或是對於陌生的空間產生好奇心,進而開始去認識這個地方。」
始自於2002年,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簡稱視盟,前身為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立基於開放給所有藝術家的平台,使用「台灣藝術家博覽會」之名,舉辦以藝術家個人而非畫廊為單位、提供創作者自主展現自我的全國性作品交流大會,不但鼓勵了更多藝文愛好者投入這個不設門檻的大門,隨著十數年的口碑積累,也可在展中看到知名中堅輩藝術家與創作新鮮人的同台競豔。
「台灣當代一年展」現場一景。(視盟提供)
高子衿( 97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