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出作品除了上述借件外,還有藝術家手稿及五幅首度發表新作《拔河練習》、《終線》、《樹泡湯》、《拾荒》以及《行道之樹》,而展場動線的梳理以編年式的方式展開,首先是從1970年代末期一路到1990年代的兩個階段,展場過道為蘇旺伸個人年表的整理、作品手稿、筆記與藝術家紀錄片等文件資料。隨後在最大展間中則囊括了1990年代、蘇旺伸離開淡水之後的創作,此批作品同時也回應了台灣1998年以後,在社會上發生較為強烈的政治動員事件,包括各種政治活動,立委選舉、北高兩市選舉等,以及2000年總統大選一路到今天傳媒的興起等環境變化。
蘇旺伸│啊 摩天輪 200x280cm 2008 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多年來,蘇旺伸以作品回應台灣社會脈絡的發展,在他的畫面中似乎還能讀到當時的縮影與歷史現場,而約在2005年後,蘇旺伸作品中的政治題材也逐漸淡化,轉向了動物特技俱樂部式的表演,這類表演也讓人聯想到政治馬戲團的隱題,但蘇旺伸採取的是較為詼諧的語彙。王嘉驥談到,此時期蘇旺伸作品中的「放空」,實則反映了新世紀以來,社會所面對到的許多空洞化問題。
蘇旺伸│官邸(四) 117x91cm 1993 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來到最後一個展間,其作品則大致回應了蘇旺伸近年來對於環境變化的關注,與隨之而來的各種問題,他藉由動物的足跡讓觀眾看到台灣整體生態與環境的變遷與危機。經由這樣編年式的動線,除了得以更了解蘇旺伸的創作脈絡,同時也可看到藝術家對環境的觀察與見解。
日前於台北市立美術館開幕的「動物莊園:蘇旺伸40年繪畫展」,邀集藝術家蘇旺伸自1970年代末期以來,近40年各個階段的代表作品,展覽邀請到資深藝評家王嘉驥擔任策展,藝術家、策展人與館方共歷經一年多的時間進行往返討論。王嘉驥談到,在展覽討論之初是由藝術家先羅列出約168件作品,策展人再以此為基礎進行主題性的挑選,最後縮小至約126件左右的規模,並同步展開借件工程。此次個展為蘇旺伸創作多年來的總匯,多數作品現已經為各藏家所擁有,其中包含機構與私人收藏,王嘉驥提到策展團隊在借件工程上花費了許多心力,最後共借到來自50多處來源的112件作品。
展覽以「動物莊園」(Animal Farm)為名,除如實反映蘇旺伸長期以來的題材特色,亦有意引觀者聯想英國作家歐威爾(George Orwell)著作《動物農莊》(Animal Farm, 1945)。該作以動物為主角,擬仿童話文體寫成諷喻蘇聯以民主革命做為開始,最終卻導致獨裁的政治小說;回看蘇旺伸的創作,他長期以狗貓為畫作主角,在作品中揉合兩者的天敵關係和動物本性,藉此影射台灣民主進程的發展以及複雜的人性本質。
蘇旺伸│雲與雲之間 200x280cm 2006 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林怡秀( 132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