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飯島孝雄(Takao Iijima)的日本當代藝術家靉嘔(Ay-O)時常被稱為「彩虹藝術家」,就其自1960年代便確立且持續發展的創作語彚而言,對他代表性風格更適切的描繪或許當是「光譜繪畫」,因為靉嘔並非單純以彩虹或彩虹形式為題材,而是以顏色光譜為造型觀念,在超過半個世紀的漫長創作生涯中廣泛探索跨越東、西的多重主題,闢出一條既富含獨特性、又具普世意義的特殊路徑。
Hiro Hiro Art Space近期為靉嘔舉辦的個展「靉嘔:虹的激浪狂熱分子」,展出多元類型、時間跨度幾十年的作品,更邀請了曾於2012年舉辦過靉嘔回顧展的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的策展人西川美穂子、以及長期觀察並收藏靉嘔作品的藝評家本阿彌清,做脈絡性的介紹與解析講座。而此之前不久,香港M+也推出名為「靉嘔:虹 虹 虹」的小型回顧展,作為「重點介紹亞洲藝術和視覺文化歷史上的重要藝術家和時刻」的一系列展覽之首展。兩次展覽包含彼此呼應的展出內容,皆可謂華語世界觀眾進一步理解這位風格鮮明的藝術家創作精神與脈絡的絕佳契機。
彩虹之前
1931年出生的靉嘔成長於戰後日本,在他開始創作的1950年代,就以明亮的畫作區別於大多數同時代的暗色調藝術創作。1950年代後期移居紐約後,他的創作開始與多元迸發的美國戰後藝術生態共振。然而他對於當時蔚為風潮的抽象表現主義不以為然,在經歷了一段挫折與摸索期後,毅然以否定和破壞的姿態對待自己一度嘗試、但終究無法繼續的行動繪畫(action painting)作品,例如在畫作上打叉、開洞、火燒,直至有一日酒醒後發現自己置身於擺在一起的這些作品間,赫然意識到環境與身體的關係在藝術中大有可為,從中完成了早期裝置作品《茶室》(Teahouse),也埋下了後來一系列與環境互動相關的創作之伏筆。
1960年代也是靉嘔與小野洋子及其他激浪派(Fluxus)藝術家們過從甚密、彼此啟發和創作的時期,他們共享互通的創作理念、前衛和批判的意圖,表演與行動讓日常物事與感知轉化為藝術創作,而不同藝術家在顛覆性的創作方向上進行的實踐彼此共振和激勵。策展人西川美穂子也強調,靉嘔與當時在媒材、觀念、形式上都更加開放的現代藝術發展之間始終保持著同步共振,又發展出他獨特的藝術觀念。
2014年的一次採訪中,靉嘔表示自己思考的重點在於「如何在不抄襲他人的情況下創作出真實的作品,並充分運用自己的敏感度」。他對獨特性的渴求表現在他為自己取的奇特藝名上,而對真實性的堅持在早期便根植於他的創作生命中,直至1960年代早期,他確立了以包括味覺、聽覺、視覺、嗅覺和觸覺在內的五感以及第六感為基礎的感官體驗為探索領域的創作方向,催生了箱子、盒子形態的互動作品,主要融合了觸覺、視覺以及空間環境元素,最著名的當屬參與1966年威尼斯雙年展的大型空間裝置《彩虹觸覺室》(Rainbow Tactile Room),以及著名的「手指盒」(Finger Box)——觀眾此次可在Hiro Hiro Art Space的個展中與作品互動,也是一大驚喜。
彩虹光譜的科學與觀念
1960年代起,靉嘔轉而探索何為「真實表現世界」的藝術方法,尤為特別的是他是以科學的態度來思考,否定了輪廓、線條等,認為那是這個由原子、分子構成的世界中的一種錯覺。而在撇除了輪廓與線條後,剩下的便是顏色。他將顏色視為具體的實在,而非用來描繪所見所感的內容和造型,更不是什麼抒發情感的表現手法或象徵載體。而如何表現這種作為實在物的顏色?
靉嘔創造性地不在不同顏色之間作出選擇,也不在特定顏色與特定物體之間建立直接聯繫,而是思考視覺與顏色的本質。1962年後,靉嘔就不再以傳統的表達方式來創作繪畫,他獨樹一幟地用可見光譜內一切顏色序列作為基礎造型元素,這些顏色序列平等地出現在所有物或人身上,整件作品自然如佈滿彩虹,繽紛而有序。此次展覽中幾件早期作品,如油畫《亞當與夏娃》(1967)、裝置《虹的階梯》(1969),也可窺見靉嘔以裝置形式創作彩虹光譜作品的早期形態,它們後來才逐漸發展出純粹的平面畫作。
曾於1971年參加聖保羅雙年展的《亞當與夏娃》實則當屬繪畫裝置,畫面中描繪並排站立的男人與女人,淋漓盡致展現靉嘔以彩虹光譜作為造形觀念的應用方法,也包含後來沿用幾十年的基本造形細節:如借由線條方向的互補性和色階序列的起訖位置,來形塑人或物的形態。這件作品也包含裝置形式的元素,遮羞的樹葉為彩虹光譜的立體裝置,裝裱畫作的木框也覆以彩虹光譜,暗示透過顏色的感官經驗來認識真實存在的整體環境。
西川美穂子強調,靉嘔在以彩虹光譜為主要創作方法之前與之後,在藝術精神上所具備的一貫性。他的作品全然以日常生活為基礎,以實際而科學性的構思作為原則。若進一步思考靉嘔以這種方法創作的作品與現實之間的關係,不難發現他專注於具體存在的事物、而非想像,他以獨特方式去除所有輪廓,表現所見、所接觸的世界之樣貌。這即是他蘊藏於彩虹之間的重要觀念。
靉嘔從觀念性出發來使用顏色,依可見光譜的順序創作,卻將不同作品上顏色組合的具體選擇交由偶然,同時也發展出不同層次的色階漸變強度,從24色、48色、96色、直至據說是人類肉眼可辨識之極限的192色,為了避免顏料互相摻混,他每天只畫一道顏色,此次展出了1984年的壓克力繪畫作品《96階漸變彩虹冥想》,「冥想」一詞凝聚了這種創作方法中高度觀念性與精準手法之間的融合。
彩虹光譜的探索及其自由
彩虹光譜的創作方法是靉嘔一生堅持的遊戲規則,看似簡單、實則不易,成為他從1960年代至今的一生挑戰。而同時,也恰因為有這樣持之以恆的創作規則,透過以光譜色階這樣看似單調的手法來創作,靉嘔反而達到了某種探索的自由。他將自己從主觀的視角解放出來,不斷以抽象的手法逼近透過藝術所追求的真實。
喜歡挑戰自己的靉嘔也熱愛嘗試新事物及不同媒材。油彩、壓克力乃至現成物都是他會放入畫面中的構成媒材。與許多上個世紀中期開拓性的前衛藝術家類似,他也積極運用絲網版畫這一兼顧手工原創與復製性、尤為適合觀念性作品的媒材來創作,直至晚年皆如此。此次展出多件橫跨其整個創作生涯的絲網版畫作品,與油彩、壓克力等其他媒材作品一齊觀看時,同樣可感受到靉嘔創作脈絡中的多元性何在——並不追求單純圖像內容上的差異,而在於從堅定的原則入手、探索真實世界給人以感官與認知上的多樣性。
靉嘔創作中也包含在尺幅規模上的自由探索。他曾依託巴黎艾菲爾鐵塔、紐約雙子星大樓而創作地景式的彩虹光譜作品,而在2012年國立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的回顧展上,他也將類似的長幅彩虹布旗從美術館高高的天花板處懸掛而下,周圍懸掛著母親務農時的工具,也在地面上環繞而組織了依彩虹色階排列的物件,他更會定時改變物件的排列(《物件曼陀羅》)。我們在此次展覽中看到的《虹的階梯》(1969)是安於壓克力盒內的絲網印刷小型紙雕,卻給人以無盡的想像。無論作品尺幅如何,大至與艾菲爾鐵塔等高、小至牆上畫作,靉嘔都以從宇宙客觀事實中抽象提煉出的元素來建構作品,以科學的方式創作來再現世界,而非個人主觀想法或是感覺的表達。
靉嘔藉彩虹色階來描繪一切真實事物,他碰觸的畫面題材廣泛,對待不同內容或是東、西方元素的態度也並無差別,從抽象色階、自然風景、人物形象到晚年所熱衷的恐龍主題,都一視同仁,呼應了他對於宇宙世界之本質、而非特定主題進行探索的興趣。法國畫家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是靉嘔相當推崇的藝術家之一,靉嘔對其獨具原創性、而非模仿他人的藝術品質產生很大共鳴,多年來創作了一系列作品向盧梭及其藝術風格致敬,此次展出其中的絲網版畫《致敬盧梭》(1987)、《在盧梭的森林中沉思的虹猿》(1999)等。
在以彩虹為方法接近真理的漫長過程中,靉嘔也遠非一成不變的古板先生,恰相反,他的作品中展露出豐富的幽默感、表演性乃至遊戲性。1970年創作的絲網版畫《彩虹北齋》尤為代表性地表現了這些面向,這幅由54個單獨印刷的方格組成浮世繪春畫,畫面中直接指涉葛飾北齋、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公式來傳達對科學與藝術的尊崇與幽默轉化,除了此次臺北展出的版本,也可如拼圖般自行組合為抽象圖案錯落的全新作品,香港M+展覽中便可見其一。
早年靉嘔與激浪派同儕共有的批判性與創造性,始終存在於他後來幾十年的作品中。他的創作在精神與題材形式之間的連貫性成為其獨特標誌,也形塑橫貫東西、連結從戰後現代藝術到當代風格的特殊脈絡,更在堅持一生的遊戲規則中達至最大的藝術自由,餘韻無窮。
靉嘔:虹的激浪狂熱分子(Ay-O: A Rainbow Frenzy)
展期 | 2024.04.20 – 06.09
地點 | Hiro Hiro Art Space (台北市中正區紹興南街10號)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