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價值與價值

價值與價值

Different but Coexistent Values

當我們回望前不久剛結束的各地秋拍,以及一貫以來的二級市場,不難發現超高價拍品及其藝術家在至少一定時期內的穩定。拍賣市場的高價成因複雜且各不相同,除經濟與市場邏輯之外,要麼有在藝術品一級市場、美術館和學院體系層面上完整與持續的亮相和評價,要麼有直接接軌當代後網路文化商品邏輯的能力(但也有市場降溫迅速的危險),幾乎是當代藝術市場出現新的市場寵兒的必經之路。

自從包括台北當代(Taipei Dangdai)、ONE ART Taipei藝術台北、ART FUTURE藝術未來在內的海外與本土藝博會紛紛選定新年伊始舉辦,藝文世界愈發無淡季。許多台北的畫廊也都在這個藏家紛至沓來的月份裡,安排規劃旗下重要藝術家展覽。經歷了去年的火熱元月,從整體上明顯可以感受到藝術世界對這一新的市場旺季持續保有信心。

然而不可否認,新的藝術市場旺季帶來最突出的動能,在於海外畫廊帶來優質的國際藝術家與市場寵兒,進一步攪動台灣本身作為開放市場的流通潛能。一方面來看,市場透過各式推廣平台(無論是藝博會還是畫廊,或是同一機構內的分支平台)既為已活躍於其中的藏家提供新的收藏視野,也以各種方式推進新藏家群的拓展,在各自定位與目標市場上立足和擴展;另一方面,藝博會、畫廊等平台持續引介什麼樣的內容、哪些藝術家,在多大程度上為整體市場帶來延續和拓展的貢獻,同樣值得關注。

那麼,藝術世界的價值該如何判斷?

當我們回望前不久剛結束的各地秋拍,以及一貫以來的二級市場,不難發現超高價拍品及其藝術家在至少一定時期內的穩定。拍賣市場的高價成因複雜且各不相同,除經濟與市場邏輯之外,要麼有在藝術品一級市場、美術館和學院體系層面上完整與持續的亮相和評價,要麼有直接接軌當代後網路文化商品邏輯的能力(但也有市場降溫迅速的危險),幾乎是當代藝術市場出現新的市場寵兒的必經之路。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重申在如今全球化藝術市場所裹挾的複雜性前提下,市場價值與藝術價值之間時常出現的落差,高價藝術品中屢見不鮮的是成功接合了東、西方的作品,而與本土文化深刻連結的藝術作品往往並非國際開放市場上的寵兒,但並不代表其藝術審美甚至文化價值相較於前者就來的遜色。近年來的一句流行語「越在地、越國際」似乎並不直接適用於藝術市場、尤其是二級市場;這或許意味著我們應該在尊重各種價值存在的合理性前提下,也將目光持續投向那些屬於深刻文化記憶、卻難以在市場上成為鎂光燈焦點的藝術創作。本期雜誌的兩個企畫專題,「諸相非相—當代藝術裡的東方」與「唯有記憶換不回—本土藝術作品的價值」,正是意在從不同角度探討這一課題,希望能在這藝術市場火熱升溫的元月,在為讀者帶去一些藝博會、展覽現場經驗之外並行的參考。


本文原刊載於《今藝術&投資》2020年1月號328期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更多今藝術&投資最新消息】

Facebook

嚴瀟瀟(Yan Xiao-Xiao)( 216篇 )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