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今秋強檔:北京故宮「趙孟頫書畫特展」(上)

今秋強檔:北京故宮「趙孟頫書畫特展」(上)

圖5 元趙孟頫〈行書臨定武蘭亭序卷〉,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廖堯震 當然,談到趙孟頫的書法藝術,還是以行…
圖5 元趙孟頫〈行書臨定武蘭亭序卷〉,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廖堯震
當然,談到趙孟頫的書法藝術,還是以行書、楷書方面的成就最高。趙孟頫學書,一方面勤習同宗室的宋高宗趙構、及上溯三國至晉唐時期的鍾繇、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李邕、褚遂良等名家,另一方面,他也在往來杭州與大都此兩大文化中心、及遍覽元內府祕藏書畫的過程中,廣泛臨習古帖和墨蹟,遂造就其深厚的書法功底,堪與號稱集古字的米芾相媲美。如本次特別向上海博物館借展的〈行書秋興詩卷〉(圖4),即為趙孟頫30歲前所書之作,亦是目前趙氏存世最早期的書蹟之一。通幅章法疏朗,字體勻稱、圓潤,用筆勁健爽朗,令人賞心悅目,從中可以清楚窺見趙孟頫早年學習宋高宗的影子。至於趙孟頫宗法二王最經典的例子,則是如〈行書臨定武蘭亭序卷〉(圖5)、〈行書洛神賦卷〉、〈小楷黃庭經卷〉、〈小楷洛神賦冊〉等幾件名作;無論是優雅的結體、婉轉遒媚的運筆,處處充滿了高貴妍美的氣息,為他在追求古典書法正統典範的道路上,樹立最高標竿。
圖6 元趙孟頫〈小楷洛神賦冊〉,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廖堯震
圖7 元趙孟頫〈行書洛神賦卷〉,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廖堯震
縱覽本次展出的作品,觀者或許會注意到,三國曹植的曠世傑作〈洛神賦〉應該是趙孟頫最喜愛書寫的主題了。此篇辭賦因文藻華麗、感情浪漫且充滿想像力,歷代書家多有以此為題材的作品,而趙孟頫光是書寫〈洛神賦〉之作即有六、七件墨蹟存世。其中,〈小楷洛神賦冊〉(圖6)之結體於工穩精整中饒有綽約姿媚的風致,呈現出趙孟頫獲得王獻之傳世小楷名作〈洛神賦十三行〉後潛心臨習的成果;〈行書洛神賦卷〉(圖7)則是同類行書中極為精彩之作,其行距疏朗,結體方圓並濟,用筆時而清勁挺拔、時而圓熟溫潤;在落筆、收筆、或筆畫連帶間皆可見到筆鋒運行的痕跡,散發出流動飄逸的氣質,值得細細品味!
圖8 元趙孟頫〈楷書膽巴帝師碑〉,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廖堯震
除了小字,趙孟頫的大字也不容忽視。展品〈楷書膽巴帝師碑〉(圖8)即為趙孟頫63歲時參酌魏碑和唐人李邕風格所書寫的大字行楷,其結字端莊、用筆遒勁,剛健中蘊含婀娜之姿,具有極高藝術水平,堪稱趙孟頫碑榜大字中的代表作。
今秋強檔:北京故宮「趙孟頫書畫特展」(下)
若問及誰是中國藝術史上難得的書畫全才,許多人都會立刻想到天資聰穎、才華洋溢的趙孟頫。他雖在繪畫、書法上倡導復古,卻又能從中自創新意,繼而開創出中國文人藝術的新格局,遂成為後世文人書畫暨鑑藏家崇仰的楷模,其影響堪稱500年來無人能望其項背。然而,對於這樣一位「冠絕古今」的藝術家,近數十年來卻遲遲未見以其為主題所舉辦的特展。令人振奮的是,此一令眾多古書畫愛好者心心念念的盼想,終於要在今秋由北京故宮所舉辦的「趙孟頫書畫特展」予以實現了!
本次展覽共匯聚了來自北京故宮、上海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等機構共計126件書畫作品,規劃為「溯本清源」、「書畫交輝」、「松雪遺韻」、「雲泥有別」等單元,分別針對趙孟頫的藝術淵源、書畫成就、藝術影響力及作品辨偽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展品中,除了趙孟頫與其家族的書法、繪畫,亦涵蓋了鮮于樞、錢選、黃公望、吳鎮、王蒙、文徵明、董其昌、王原祁等元、明、清三代書畫名家之作,就連清乾隆皇帝的作品也將一併展出,此參展陣容可謂豪華至極!以下即由展品中擇取精華,並搭配海內外收藏之趙孟頫經典作品,完整呈現這位藝術大師在書畫創作上的豐富歷程與寬廣多元的面向。
趙孟頫其人神采秀異、珠明玉潤,乃神仙中人
趙孟頫出身宋朝皇家貴冑,為宋太祖第11世孫。據說元世祖第一眼見到他,便為其「神采秀異、珠明玉潤」的容貌所吸引,以為其乃「神仙中人」。此後,趙孟頫一路仕途順遂,拜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官至一品。
圖1 元趙孟頫〈自寫小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廖堯震
圖2 元趙孟頫〈人騎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廖堯震
如此以文才相貌博得元世祖賞識的趙孟頫,其長相是否果真如史實所載那般俊秀呢?如今有圖可證,即北京故宮所藏趙孟頫46歲那年的〈自寫小像〉(圖1)。只見畫中一翩翩人物蓄著長鬚,曳杖立於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之間,態度閒適,儀容瀟灑。另有一幅〈人騎圖〉(圖2),描繪了一名蓄短鬚、著紅衣官帽的男子,正騎乘於馬背上。畫上雖未明指其身分,但由於這名男子長相清奇、器宇軒昂,其相貌與後來流傳的趙孟頫畫像有某種程度的神似,因此便有學者猜測此幅或許亦是趙孟頫自畫像!
趙孟頫雖以宋宗室身分出仕元朝,得以發展其經世濟民的才能,因而獲得「有元一人」的至高無上讚譽,卻也同時招來不少朋友的責難。像是遺民畫家鄭思肖便因趙孟頫為元朝所聘用,而與之斷絕往來。又如與趙孟頫亦師亦友的錢選,雖和趙孟頫同為「吳興八俊」之一,卻選擇了拒絕仕元,終身隱居,以畫為業;儘管錢、趙二人後來仍保持交往,但他倆的人生終究是走向殊途。由本次展出錢選〈八花圖卷〉卷後所留存之趙孟頫以詩唱和錢選的題跋內容,即可見到趙孟頫在指涉古代隱士的同時,似乎也表達了他對於錢選的處境與所作選擇的一種瞭解與無奈感。當中國文人面臨改朝換代,該選擇「仕」或「隱」?本來就是他們最難以處理的課題。趙孟頫在這方面的感受尤其深刻,所以他一生雖歷經宦海浮沉,但大部分時間都沉浸於書畫藝術當中,以此明志抒懷,成為他人生最大的寄託。
圖3 元趙孟頫〈真草二體千字文卷〉,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廖堯震
趙孟頫的書藝用盡五百紙,力追智永及二王
論及趙孟頫的繪畫,曾任元代奎章閣鑑書博士的柯九思曾予「國朝名畫誰第一,只數吳興趙翰林」之至高推崇,而著名的書法家鮮于樞亦有謂「子昂篆隸正行顛草,俱為當代第一」,足見趙孟頫之書藝在元朝實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趙孟頫的書法,兼擅篆、隸、楷、行、草各種書體,不拘一格。據說他初學書時,曾臨習背寫智永〈千字文〉,能「盡五百紙」,可證其用功之勤。本次展出的趙孟頫〈真草二體千字文卷〉(圖3),便是一件結體嚴謹、在點畫上相當注重細節豐富變化的作品,卻又具備章法之自然和諧,清楚呈現了趙孟頫早年以智永為範本且上承右軍(王羲之)法度、延續此一典雅流美書風的歷程與成就。
圖4 元趙孟頫〈行書秋興詩卷〉,局部,上海博物館藏。圖∣廖堯震
廖堯震( 5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