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故宮教育推廣最前線:故宮志工問卷調查

故宮教育推廣最前線:故宮志工問卷調查

At the Forefront of National Palace Museum’s Educational Promotion: NPM Volunteer Surveys

國立故宮博物院志工團隊自1989年推動至今已三十餘年,為故宮與中華文物的教育推廣付出了許多努力。本次「故宮體檢」專題,徵集到40位熱心的志工向讀者們分享他們多年來的觀展體驗與對故宮發展的建議,以許故宮更美好的未來。

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故宮)除內部編制的專家學者與行政人員,至今已成立三十餘年的志工團隊,站在第一線服務社會大眾,亦為故宮與中華文物的教育推廣付出了多年努力。

故宮北院志工團隊的建立,為1989年故宮前院長周功鑫(時任展覽組組長)所推動,1900年始正式招募,至今已有近500名成人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現另有導覽小志工、青年志工、青少年文化大使等志願服務岡位)。有志成為故宮志工者,需在通過甄選初試後,參與一系列密集的課程訓練與嚴格的篩選考核,課程內容包括文物知識、導覽技巧、志工基礎教育等,培訓期間需完成期中考試與各項文物門類的導覽測驗,學員可從書畫、青銅器、玉器、陶瓷、佛教美術、圖書文獻、清宮珍玩(集瓊藻展廳)等類項挑選三個科目進行研讀,後由資深志工與院內研究員負責相關考核,未來方能向參訪觀眾傳遞正確的文物知識。課程結訓後,尚須通過期末資格測驗,再經歷為期三個月的見習志工實習,方能成為正式志工。(註1)

故宮北院成人志工的組成包括在職、退休人士與學生,工作內容除正館文物導覽,亦含服務臺諮詢、兒童學藝中心導覽、學生團體導覽、身心障礙團體導覽、張大千紀念館導覽,同時也會走入公私立學校、偏鄉校園、樂齡安養中心進行教育推廣,近年另有協助錄製導覽、宣傳影片等工作。

為了能配合不同導覽客群,以及故宮定期更換的特展主題,志工們常自發性地組織讀書會,由資深志工或院內研究員帶領研讀相關資料。同時院方也會規劃演講與培訓工作坊,提供正式志工持續進修管道,以期為觀眾呈現最專業的服務表現。

作為故宮第一線的工作夥伴,志工們對故宮有著最切身的觀察。本次「故宮體檢」專題,我們針對故宮北院「展件陳設」、「展場空間」、「展覽內容」、「館內設施」、「近五年最喜歡的特展」設計滿意度問卷,向身處故宮教育推廣第一線的志工們發起調查。經為期一週填答(填表期間2024年4月11日始至4月19日止),徵集到40位熱心的志工向讀者們分享他們多年來的觀展體驗與對故宮發展的建議,以許故宮更美好的未來。

此次填表者包含服務5年至30年以上的資深志工(圖1)。在「展件陳設」單元,我們針對與展櫃的相關問題設計滿意度調查(圖2),整體勾選普通至滿意評價的人數高於70%,僅「櫃內燈光」與文物「擺放距離與玻璃清晰度」類項少數人認為可加以改進。有關此議題,過去故宮北院曾藉由提高櫃內基礎照明色溫,與添購展櫃低反射玻璃等方案進行改善,由於燈光亮度與玻璃的選擇實與文物保護技術緊密相關,期待未來的研究與新技術的開發能使展櫃有更完美的呈現(註2)。

圖1 填表志工服務年資圓餅圖。
圖2 「展件陳設」滿意度調查表。

「展場空間」單元,勾選普通至滿意以上的人數高於70%(圖3),其中30%填答者認為「人流容納度」與「展場光線」值得調整。隨著疫情的結束,近年參訪旅客的大幅增加,展廳內的人流控管將成為新的改善議題。除了考慮擴增展場空間,故宮2014年在年度觀眾意見調查報告上,曾提出針對人流控管問題的解決方案,包含開放夜間參觀、鼓勵16:30至18:30離峰時段票價優惠等方案(疫情前週一至週四及週日閉館時間為18:30,週五及週六為21:00。疫情至今週二至週五閉館時間調整為17:00,週六、日為18:00)或許也可研擬參考。

圖3 「展場空間」滿意度調查表。

在「展覽內容」(圖4)的評比,勾選普通至滿意以上的人數高於90%,足見在第一線向觀眾導覽的志工,不論在展覽主題、說明卡、選件、DM、圖錄上都給予近年故宮策展團隊高度評價。

圖4 「展覽內容」滿意度調查表。

另在「館內設施」方面(圖5),除對故宮「交通方便性」有約35%作答人認為仍有改善空間,其他議題勾選普通至滿意以上人數高於75%。故宮現有連外交通工具以公車與計程車為主,近年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推動的捷運環狀線北環段上,新設計了可由士林站轉乘至Y28故宮博物院站的交通動線,故宮現也正與臺北市都發局研擬可直達圖書文獻大樓前廣場的出入口,期待未來故宮的交通方便性能有更便捷與多元的選項(註3)。

圖5 「館內設施」滿意度調查表。

在展覽主題部分,本次我們調查了「近五年最喜歡的特展」,並統計出前十大最受志工們喜愛的北院特展(圖6)。其中2021年10月6日至11月16日舉辦的「鎮院國寶─范寬.郭熙.李唐」(圖7)奪得桂冠。該展一次展出北宋范寬〈谿山行旅〉、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三件畫史名蹟。三件作品均為展陳不能超過42天的限展品,且規定每次展出後需休息三年以上方能再次展覽,距上次合體展出已有十年,故深受服務多年的志工們喜愛。

圖6 故宮近五年來,十大最受志工喜愛的特展。

喜愛度排名第二為2019年4月1日至6月25日舉辦的「巨匠的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圖8),該展將故宮收藏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寄存精品一次展出,包含早年的摹古之作、敦煌時期佛像畫,以及晚期的巨幅水墨與青綠潑彩等。張大千自用印也於本次展出,為近年全球最具規模的張大千個展。

排名第三的為展期2022年9月16日至12月18日的「閒情四事:插花.焚香.掛畫.喫茶」特展(圖9),該展為器物處與畫畫文獻處共同舉辦的跨處聯展,展覽以12世紀宋人雅緻的日常生活為主軸,展示宋代花器、香具、茶器與書畫名蹟。本展同時向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與京都大德寺龍光院合作借展,展出日本國寶〈油滴天目茶碗〉、〈飛青瓷花生〉等精彩作品,以豐富多元的展出品項帶領觀眾遙想八百年前古人的精緻生活。相同票數的「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展期2022年10月5日至2023年3月21日,該展覽以明代重要的史家與文學家王世貞為策展主題,並以晚明收藏家的視角,帶領觀眾深度認識王世貞在書畫、器物上的收藏品味。

左 圖7 2021年「鎮院國寶─范寬.郭熙.李唐」特展海報。
中 圖8 2019年「巨匠的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特展海報。
右 圖9 2022年「閒情四事:插花.焚香.掛畫.喫茶」特展海報。

在上述調查外,本次不具名問卷,同時邀請志工們具名分享自己的私房推薦文物,以及對故宮的期許與建言,以下酌選呈現:

故宮志工的私房推薦文物:

唐 顏真卿758年作〈祭姪文稿〉

陳舜仁:風格勁秀真情流露

唐 顏真卿758年作〈祭姪文稿〉,紙本墨書,書心28.2×7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唐 懷素777年作〈自敘帖〉

馮麗蘭:狂草的墨蹟本珍貴而有藝術性。自唐代以來流傳有緒,是限展國寶書法的扛鼎之作。

唐 懷素777年作〈自敘帖〉局部,紙本墨書,書心28.3×755公分,圖為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 范寬〈谿山行旅圖〉

孟若雯:照亮中國山水畫夜空的燦爛火花
張錦雲:氣勢磅礡

北宋 范寬〈谿山行旅圖〉,絹本設色,206.3×103.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 郭熙1072年作〈早春圖〉

許瑞鵬:以高超畫技畫出中國山水畫之 可行、可觀、可居,亦可遊的最高境界代表作!
侯翠香:意境

北宋 郭熙1072年作〈早春圖〉,絹本設色,158.3×108.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 蘇東坡1082年作〈書黃州寒食詩〉

賴淑美:蘇軾書法風格與人生經歷的重要作品

北宋 蘇東坡1082年作〈書黃州寒食詩〉,紙本墨書,書心34.2×199.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 蘇東坡〈書前赤壁賦〉

林世彪:文章、書法俱佳

北宋 蘇東坡〈書前赤壁賦〉局部,紙本墨書,書心23.9×258公分,圖為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趙構〈宋高宗賜岳飛手敕〉

曹慧姝:顛覆刻板歷史印象的珍貴史蹟。

南宋 趙構〈宋高宗賜岳飛手敕〉局部,紙本墨書,書心36.7×61.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元 趙孟頫1295年作〈鵲華秋色〉

郭志強:不論故事的內容或是繪畫技巧都非常值得深入的觀賞

元 趙孟頫1295年作〈鵲華秋色〉,紙本設色,畫心28.4×93.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元 黃公望1350年作〈富春山居圖〉

賴艷秋:〈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與子明卷兩卷同展可研讀不同之處
鄭王莉莉:可行、可居、可遊

元 黃公望1350年作〈富春山居圖〉局部,紙本水墨,畫心33×636.9公分,圖為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明 仇英〈漢宮春曉〉

陳渝青:畫工精細主題有趣

明 仇英〈漢宮春曉〉局部,絹本設色,畫心30.6×574.1公分,圖為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商晚期〈蟠龍紋盤〉

李劍華:浮出盤面的龍面加上水器的應用很有想像的空間。

商晚期〈蟠龍紋盤〉,銅,高16.3公分,徑43公分,腹深7.5公分,足高8.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西周晚期〈毛公鼎〉

鄧淑鳳:國之重器,小而美,文化密碼滿載!

西周晚期〈毛公鼎〉,銅、金屬,高53.8公分,腹深27.2公分,徑4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戰國中期〈嵌綠松石金屬絲犧尊〉

楊適芬:禮器,造型討喜,鑲嵌工藝精湛。

戰國中期〈嵌綠松石金屬絲犧尊〉,銅、金屬,長39.5公分,寬14.5公分,高2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 定窯〈白瓷嬰兒枕〉

徐少甄:討喜/有時代背景可講述

北宋 定窯〈白瓷嬰兒枕〉,瓷,高18.8公分,徑31公分,寬13.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 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

黃美青:唯一的極致美

北宋 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瓷,高6.9公分,口徑23×16.4公分,足徑19.3×12.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至明〈玉荷葉杯〉

黃啟榮:工藝含義造型等俱為上乘

南宋至明〈玉荷葉杯〉,玉,長15.2公分,寬6公分,高9.5公分,底作為清〈玉荷葉杯木座〉,木竹漆器,長14.8公分,寬7公分,高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民國約1940年〈玉屏風〉

羅慎姮:玉屏風來臺的曲折過程,彰顯故宮文物獨特的歷史內涵。

民國約1940年〈玉屏風〉,玉、木,高188.5公分,單片木框寬33.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志工對故宮的期許與建言(按姓名筆畫排序)

許瑞鵬:

多與國內外博物館文物聯展,經驗交流。

馮麗蘭:

  1. 建議除了訂導的時段安排,也能在各類器物展間安排文物諮詢的志工。協助觀眾在展間能找到與展件相關的資訊與引導。增加參觀的深度與樂趣。
  2. 建議能有地方讓觀眾可以觸摸或把玩器物的3D模型。增加上手的樂趣。
  3. 書畫展件能多做些展覽的說明背板或補充燈箱更能有效幫助理解。但是看板燈光要夠亮。
  4. 期許玻璃展櫃反光的問題能有效改善。

黃美青:

針對正館1-3樓,在硬體上,因小學低年級不容易觀賞高高的展件,建議可設置便於觀看的設施。另在小小旅客的管理上,因孩子就是好奇好問好動站不久,建議不要讓孩子在開心大聲回答時馬上被噤聲,不要在孩子席地而坐時馬上禁止等。

黃啟榮:

  1. 在FB的經營上,南院明顯更活潑,更貼近年輕人,是值得北院努力的。
  2. 目前有許多的「特展」,或許可以於星期六加開快閃團,例如愛硯成癡+祀與戎共一小時。

註釋:

註1 程維新〈博物館教育推廣的生力軍─導覽志工〉,《故宮文物月刊》第245期,2003年8月,頁76-80;國立故宮博物院志願服務協會〈兩岸故宮志工交流紀實─兼介兩院志工制度〉,《故宮文物月刊》第321期,2009年12月,頁122-127;呂憶皖〈三十而立,攜手同行─志工協會三十周年回顧與展望〉,《故宮文物月刊》第447期,2020年6月,頁90-103。
註2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中華民國105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 國立故宮博物院單位決算〉,2016,頁77;林姿吟〈點亮國寶:以故宮陶瓷展廳環境改善案為例〉,《故宮文物月刊》第422期,2018年5月,頁116-125;張琳〈打開天窗說「亮」畫─文物的照明探討〉,《故宮文物月刊》第457期,2021年4月,頁116-121。
註3 臺北市政府〈臺北市都市計畫書 修訂臺北市士林區至善段五小段3-1地號等機關用地(國立故宮博物院)山坡地管制範圍細部計畫案〉,2023。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蝦皮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

古美術編輯部( 25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