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燒不盡 、「湠」無窮:「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

燒不盡 、「湠」無窮:「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

「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主視覺。(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自2008年開…
「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主視覺。(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自2008年開始主辦的台灣美術雙年展(簡稱台雙展),至今邁入第十年第六屆,台雙展自第五屆開始,邀請館內與館外的策展人進行共同策劃,此次「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簡稱「野根莖」)由館外策展人龔卓軍,協同策展人王品驊,以及館方策展人國美館助理研究員周郁齡共同策劃;參展藝術家共計32組,包含王惟正、另一種影像記事、吳其錚、吳梓安、吳耀忠、李俊陽、身體氣象館、拉黑子.達立夫、東海岸佑、林玉婷、林柏樑、林純用、高俊宏、張立人、張恩滿+楊文山(古樂樂.巴拉撒邵)、張紋瑄、張照堂、莊靈、郭俞平、陳云、陳宣誠+林彥伶、陳瀅如、陳耀圻、喬治.克拉克(George Clark)、森人─魯閣藝駐計劃、澎葉生(Yannick Dauby)+蔡宛璇、鄭婷、蘇予昕、蘇育賢、蘇新田與蘇匯宇。
「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展前記者會。左起:藝術家王墨林、姚立群、見維巴里、蘇予昕、國立台灣美術館代理館長陳昭榮、策展人龔卓軍、周郁齡與王品驊。
策展人龔卓軍。(攝影/劉星佑)
9月18日舉辦的台北展前記者會由國美館陳昭榮代理館長、龔卓軍、王品驊、周郁齡,以及參展藝術家王墨林、姚立群,蘇予昕與見維巴里等人一同出席。陳昭榮表示此次展覽,跟過往展覽最大的不同,在於田野調查的實踐,並且增添許多的現地製作,因此在佈展期間即表現出獨特的張力。此外,除了館內的靜態展示,在展覽前期製作期間便已從館外開始動工,讓人直觀地感受到「野」的力量。龔卓軍於今日的記者會中描述了自己與藝術家拉黑子的對話,表示「野根莖」並非是在原住民文化的層次上所探討的展覽,並以「無政府主義」來形容這一次展覽的關係性,雖然該修辭有點敏感而弔詭,然而策展人卻認為,當中試圖要引導出的是協作式的治理方法,去中心並以不預設一個政府的、體制化與階層化的組織方式來運作。因此參展藝術家有很多是計畫型的創作,包含東海岸佑、身體氣象館與高俊宏等人的創作,都有著近似的方法論,而這也是觀看這一次展覽的重要切入點之一。周郁齡延續「無政府主義」的修辭,思考國美館作為一個國家機構,主辦雙年展,究竟是何種角色?在館方的基調上,思考典藏品對話的可能性,讓當代藝術家與典藏品進行對話,進而重新詮釋這些未被發掘的歷史關係,而不只是單一的歷史故事。她希望將機構外的能量帶入館內;館藏藝術家吳耀忠的作品,以及席德進所拍攝的5,000多張幻燈片,都將在本展中,延續「野根莖」的精神,「湠」(編按)出新的討論方式。並重新定位雙年展與國家機構之間的位置。
蘇予昕《河流摺,日落谷》。(藝術家提供)
在雙策展機制下,「野根莖」分成「野山海」、「野史野影」、「野身體」、「野星叢」、「野家屋」等五個根莖系,邀請藝術家從生活中的處境出發。而在五個子題中,亦可以看見策展人與策展人之間,策展人與藝術家之間,乃至藝術家與觀者之間,用不同以往的方式與姿態,除了提出命題與主張之外,更強調在既有的主流價值與框架邊界,挖掘出被忽略的關係性與情感交流。

編按 湠(thuann3),出自台灣俗諺「番薯毋驚落土爛(nua7/ luann7),只求枝葉代代湠(thuann3)」一句,湠有開枝散葉的意思,在本文中呼應雙年展野根莖的修辭譬喻。
東海岸佑,〈東海岸,佑!_一起一起,自己自己〉,漂流木、竹子、複合媒材,尺寸依展出場地而定,2018。(藝術家提供)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立體模型,760x810x260cm,2010-2017。(藝術家提供)

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

展期:2018.09.22-2019.02.10
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戶外廣場、E亭、大廳、103-107展覽室、201-202展覽室
地址: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劉星佑( 58篇 )

熱愛第一代神奇寶貝,熟悉庫洛牌使用方法。專長當代影像評論、書畫研究,關注農業環境與性別議題。現為獨立策展與藝術創作。文章發表於典藏、Art Plus、藝術家雜誌、等平台。曾策展於香港牛棚藝術村、臺灣國立美術館數位方舟、臺北數位藝術中心、臺北國際藝術村、台南總爺藝文中心等。影像作品曾獲「臺北美術獎」優選、「台北國際攝影藝術獎」Grand Prix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