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映現真幻「鏡」界 日本大和文華館 「鏡中之美─鏡子所映照的世界」展覽

映現真幻「鏡」界 日本大和文華館 「鏡中之美─鏡子所映照的世界」展覽

鏡中映現的身影,究竟是真實、還是幻象?自古以來,反射光線、映照物象的鏡子,在人們眼中就是有著不可思議之力的存在,除了作為照見姿容的日常用具,也被運用在各式各樣的場合裡。鏡子據信也能放光,擁有映照出真實面貌的魔力,被用作是辟邪或護法的道具。而在日本,鏡子也成為神靈所依附的代用品,可在其中發現神佛的身影。另一方面,鏡面尚能照見人們自身的模樣,反映出人生和男女戀情,因此,在文學中,鏡子也成為重要的素材,被取而用之。
鏡中映現的身影,究竟是真實、還是幻象?自古以來,反射光線、映照物象的鏡子,在人們眼中就是有著不可思議之力的存在,除了作為照見姿容的日常用具,也被運用在各式各樣的場合裡。鏡子據信也能放光,擁有映照出真實面貌的魔力,被用作是辟邪或護法的道具。而在日本,鏡子也成為神靈所依附的代用品,可在其中發現神佛的身影。另一方面,鏡面尚能照見人們自身的模樣,反映出人生和男女戀情,因此,在文學中,鏡子也成為重要的素材,被取而用之。
現今日常使用的玻璃製鏡子,其原型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威尼斯發明出來的,但此前所使用的乃是金屬製的鏡子。中國從戰國到漢代,即盛行使用金屬(青銅)製鏡子,由隋入唐後,其造型和紋樣發展得更加華麗。日本方面,則是從朝鮮半島和中國傳入鏡子,於古墳時代製作出模仿中國鏡的仿製鏡,且直到江戶時代為止皆使用金屬製鏡子。
鏡子的背面,有著美麗的紋樣,且往往隨著時代的推移,被賦予各式各樣的意義和人們的祈願。漢代時,鏡子的背面,係以當時的宇宙觀作為紋樣,到了唐代,則於紋樣中納入反映東西交流的華麗動植物紋或人物故事。至於日本,在平安時代乃以綴有雀鳥或秋草一類的雅致紋樣為人們所喜愛,被裝飾在鏡子上。這些人們日益熟悉的鏡子上,鮮明地反映出不同時代的審美意識。
這次的展覽,將展示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所製作的鏡子實物,以及畫中所描繪的鏡子、收納鏡子的漆箱等約80件作品,一舉呈現飾有美麗紋樣的鏡子裡,所映現出人們的種種情感。
顯現神佛的鏡子
中國在漢代時,以卓越的技術製作出精緻且紋樣繁多的鏡子,當時的宇宙觀和人們所敬畏的對象,如神仙、靈獸的身影等,即出現在鏡子的背面。中國漢代〈方格規矩四神鏡〉(圖1)係以方形(方格)圍繞在圓鏡中央的鏡鈕(鑿有繫繩用孔洞的突起)周圍,其所要表現的,據信是以圓形代表天、以方形代表地的「天圓地方」宇宙觀。方格與圓之間,細膩地呈現出T、L、V字形圖案,和掌管四方的四神、仙人、靈獸等,於鏡中凝縮了廣袤的世界。
圖1 中國漢代〈方格規矩四神鏡〉,徑23.3公分,大和文華館藏。(大和文華館提供)
在日本鏡子則被視為神聖之物,出現了把鏡子當作御正體(神體)或御靈代(神靈的憑藉物),以之為神靈所憑附對象的看法。而隨著佛教的傳入和盛行,產生出以佛作為「本地」、以神作為「垂跡」(暫時出現的姿態)的「本地垂跡」思想之後,在鏡面上以線刻或半立體手法呈現佛像的鏡像和懸佛,便被製作了出來,成為信仰的對象,甚至被埋入經塚,或供奉在神社、寺院裡。重要文化財日本鎌倉時代〈日吉曼荼羅圖〉(圖2)是一幅繪有被奉祀在橫跨京都以迄滋賀的比叡山麓之眾神的宮曼荼羅,並且將社殿連同周遭景觀一同描繪出來。各社殿的中央,皆於金輪中描繪本地佛,社殿屋簷下,尚描繪有相互交疊的金色圓形,可看出是鏡像或是懸佛。現出本地佛的金色閃耀圓形,同時也是月輪(將眾生本心比作清淨的滿月),表現出清淨莊嚴的聖域。
圖2 重要文化財.日本鎌倉時代〈日吉曼荼羅圖〉,絹本設色,96.9×64.1公分,大和文華館藏。(大和文華館提供)
密教中,有為除魔和消災所修習的「六字經法」。而在被奉為該經法主尊的六字經曼荼羅中,也畫有圓鏡。日本南北朝時代〈六字經曼荼羅圖〉(圖3)畫面上方的巨大月輪中,以釋迦金輪為中心,周繞著六觀音;畫幅下方則滿布著大海,其上圍繞著面朝岩石座上的圓鏡禮拜、誦經除魔的供養天。正面示人的鏡面,彷彿輝映著光芒。
圖3 日本南北朝時代〈六字經曼荼羅圖〉,108×51公分,大和文華館藏。(大和文華館提供)
另外,日本室町時代〈一休宗純像〉(圖4)此幅祖師像,將室町時代的禪僧一休宗純畫在明亮的圓中。一休出現在圓鏡(圓相)內,顯示出其乃觀音之化身。
圖4 日本室町時代〈一休宗純像〉,大和文華館藏。(大和文華館提供)
照鏡:對鏡而照
誠如唐代張九齡(673-740)在鏡中見到自己的白髮,吟詠出「照鏡見白髪,宿昔青雲志,蹉跎白髮年,誰知明鏡裏,形影自相憐」(《唐詩三百首》)此一感嘆衰老的詩作所示,「映物(或姿容)」的功能,乃是人們所熟悉的鏡的使用方法。
但鏡子不只是映物,也被認為具有照出真實面貌的功能。除了認為鏡子會自行發光的靈鏡信仰,鏡子據信也能映出真實樣貌,使惡鬼和邪祟無法靠近,所以在道教和佛教中,也將之視為辟邪的道具。在晉代葛洪(283-343)所著《抱朴子》(317年成書)這部談論道教煉丹術等內容的著作中,便提到鏡子作為斥退邪祟的道具,被入山的道士給懸掛起來(《抱朴子.內編》卷17〈登涉〉)。此外,隋代天台宗大師智顗(538-597)所宣說的天台三大部之一,關於止觀法門的《摩訶止觀》(594年成書)一書裡提到,變化萬千的妖魔鬼怪一旦被鏡子映出,便會暴露其真實身分,因此修行僧眾同樣會懸掛鏡子來除擋它們(《摩訶止觀》卷第8)。凡此種種,不及備載。自古以來,鏡子就被認為具有辟邪的力量,就這點而言,於鏡面上映照出物象,格外能發揮其力量。
除此之外,鏡子也映照出人們生前的業行。據說,在死後人們所前往的陰曹地府裡,是由閻魔王(閻羅王)為首的「十王」來審判亡靈生前的所作所為,以決定其下輩子轉生之處。而「業鏡」又名「淨玻璃鏡」,則是亡者接受審判時,顯示其生前業行的鏡子。日本南北朝時代〈十王圖〉(圖5)中,在冥府也持續救度亡者的地藏菩薩出現在畫面上方,而被拖到閻羅王前、遭鬼卒扯住頭髮的男子,其臉孔則正對著鏡子前。鏡面上,顯現出男人生前披甲持刀的身影,清晰地映照出他在海上殺人棄屍的場景。對閻羅王來說,此處的鏡子可說是擔負了出示男人罪狀(真實行為)的重要角色。
圖5 日本南北朝時代〈十王圖〉,絹本設色,103.3×38.8公分,大和文華館藏。(大和文華館提供)
而在近年來被判定為摩尼教繪畫的中國元代〈六道圖〉(圖6)中,畫面按縱向被分為五層,在由下數來的第二層裡,可辨認出與十王審判場面相似的圖像(見圖6局部放大處)。其中,女侍者手中雖持有附柄的鏡子,但這裡所描繪出的是帶有花紋的鏡子背面,看不到鏡面。在此一審判場面中,並不見鏡子擔負起映照生前行跡的角色,也許,這裡的鏡子有著不同於佛教業鏡的意義。
圖6 中國元代〈六道圖〉,絹本設色,142×59.2公分,大和文華館藏。(大和文華館提供)
〈六道圖〉局部由下數來第二層圖像,相似十王審判場景,但不見鏡子正面,而是帶花紋的鏡子背面。(大和文華館提供)
於水面上映出物象,稱為「水鏡」;在平安時代成立的《伊勢物語》第27段〈水鏡〉中,就吟詠了一段和歌,將心情寄託在猶如鏡子那般「映照出的姿態」。日本鎌倉時代〈伊勢物語下繪梵字經〉(圖7),即是以《伊勢物語》為題材、純用墨色描繪而未賦彩的白描畫卷。紙張正反兩面,印有光明真言梵字經,以追悼繪卷的持有人。畫中的場面,描繪一名女性看向盆內的水,另有一名男子窺伺著這一切的模樣。女子一邊想著不再往來的男子,一邊凝視著為了洗手而積蓄的盆水中所映出自己的身影,吟詠著「本以為世上再無其他人,如我這般思緒滿懷,不意水下尚有一人」這樣的和歌。由此一微微斂首、髮絲垂於臉龐的女性身影,能感受到其對男人的思念深情。這樣看來,「映照出的身姿」裡,不單單只體現出形象,就連戀情和心情也一併投影了出來吧。
圖7 日本鎌倉時代〈伊勢物語下繪梵字經〉,紙本水墨,21.9×188.9公分,大和文華館藏。圖為局部。(大和文華館提供)
裝飾鏡子:映現時代的紋樣
裝飾於鏡背的紋樣,反映著時代,鮮明地映現出當時的文化和審美意識。
中國唐朝,是西域商人通過中亞地區進行往來、多種文化精彩紛呈的時代。而人員的交流中,也伴隨著文物的傳入,促成了紋樣和技術的傳播。隋唐時期的鏡子上,有著葡萄、狻猊等可一窺國際交流的多種紋樣,鏡子的形狀也不限於圓形,開始出現了八稜形、六花形等多種樣式,呈現華麗的樣貌。此外,中國還採用了從波斯等地傳來的金工技術,製作出精巧的金銀器,那些施加金銀裝飾的鏡子,訴說著唐代豐富多彩的文化。重要美術品中國唐代〈銅製貼銀鎏金雙鳳狻猊紋八稜鏡〉(圖8)的鏡背上,貼附有押印出紋樣、並施加鍍金的銀板。鏡鈕仿獅子造型,四周是穿梭於唐草紋間的狻猊(獅子)和鳳凰,其上方有小鳥飛舞。唐草紋、狻猊等紋樣及壓模技法,都是從西域傳來的,可說是在東西交流盛行的時代下所誕生出的造型。
圖8 重要美術品.中國唐代〈銅製貼銀鎏金雙鳳狻猊紋八稜鏡〉,徑15.2公分,大和文華館藏。(大和文華館提供)
日本平安時代,則以小型鏡為多,其上常見草花、樹木、鳥、蝴蝶等以日本的自然物象作為背景的紋樣。這種優美可愛的紋樣,亦通用在和服和日用器皿等方面,反映了平安時代以貴族為中心、文化繁榮的審美意識。日本平安時代〈松喰鶴舞蝶紋鏡〉(圖9)的整個鏡背上,都表現了鶴啣著松枝飛行的模樣。鶴、松,都是象徵長壽的吉祥紋樣。松喰鶴紋,則是以波斯或中國傳來的含綬鳥紋(鳥啣綬帶的紋樣)或花喰鳥紋作為起源,再經過日本化之後的紋樣,於平安時代廣泛出現在鏡或漆工藝上。這面鏡子,據信是山形縣羽黑山御手洗池(鏡池)內所供奉的眾多鏡子之一,展示了鏡子如何被運用在信仰當中的一件作品。
圖9 日本平安時代〈松喰鶴舞蝶紋鏡〉,徑10.3公分,大和文華館藏。(大和文華館提供)
至於為珍藏鏡子而精心設計、以蒔繪施加各種裝飾的鏡巢(收納鏡子的箱盒),也有許多保存至今。日本鎌倉時代〈金貝蒔繪鳳凰唐草紋鏡巢〉(圖10)全面展示了由金貝製成的鳳凰與以金蒔繪繪製的唐草紋。所謂金貝,是以薄金屬板剪出花紋的形狀、再進行嵌飾的技法,而這件作品所使用的銀板,則是裁剪成鳳凰的模樣,此乃多用於佛具裝飾的紋樣,以金和銀的對比,營造出莊嚴的作風。另一件日本室町時代〈蒔繪櫻桐紋鏡巢〉(圖11)上,合併多種蒔繪技法,呈現出結合了櫻花樹和桐紋的華麗圖案,構圖亦猶如和服的半邊,相當大膽。目前已有不少鏡巢的箱子內部,被改作為硯箱(文具盒),讓裝飾精美的鏡巢在喪失原本鏡箱的功用後,又獲得了新的使命,被珍而重之地傳承下來。
圖10 日本鎌倉時代〈金貝蒔繪鳳凰唐草紋鏡巢〉徑10公分,大和文華館藏。(大和文華館提供)
圖11 日本室町時代〈蒔繪櫻桐紋鏡巢〉,徑13.4公分,大和文華館藏。(大和文華館提供)
小小的鏡面,映現出諸多方方面面,有人們的心情、人生、真實面貌,甚或廣闊的空間及前世等。不僅是東洋,在西方也留下了許多圍繞著鏡子的故事和傳說,從中亦能看出人們對於鏡子感受到巨大的敬畏和魅力。期盼大家從鏡子和圍繞著鏡子的繪畫和工藝中,可以感受到鏡中所映照出各種人們的心情。
(翻譯│何玉新)

本文原載於《典藏古美術》第336期(2020年9月號)
更多古美術精彩圖文,請關注 典藏古美術Facebook

鏡中之美―鏡子所映照的世界

展期:2020/08/21-2020/10/04
地點:日本奈良大和文華館

 

瀧朝子( 5篇 )

大和文華館學藝部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