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回顧藝術家賈茜茹的創作生涯,我們可以發現,將生活中枝末節的細節或視覺符號,以現成物、裝置以及雕塑的形式呈現,是她一以貫之的藝術理念。這類使用現成物創作的藝術家,事實上不在少數,但我們卻可從賈茜茹的作品中,看見了一絲絲隱藏在生活中的不安與恐懼如何被最大化成一個驚悚的「集合體」或「有機物」,最後成為一個宛如夢靨般的場景。而她這次在北師美術館的「這是一個在自助洗衣店的故事」個展創作計畫,除了集過去創作脈絡的大成之外,也嘗試與舞者與編舞家等表演藝術工作者合作,並給予了一個副標題:「一部懸疑驚悚的愛情故事」。這樣的嘗試也讓她作品中各種因為過去裝置形式限制下、而不一定能傳遞的敘事性想像與訊息,更為直接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這是一個在自助洗衣店的故事」劇照。(攝影/吳政融,北師美術館提供)
賈茜茹於「這是一個在自助洗衣店的故事」記者會上,介紹這次的創作計畫。(攝影/j.long 藝術研究室,北師美術館提供 )
在賈茜茹的創作歷程當中,所謂的「懸疑驚悚」元素事實上常出現在她過去的作品當中。藝術家創作於2014至2015年間且計畫持續發展的《髮球》,其實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作品中,她將生活中遺落的頭髮組成一個大型的髮球,而對亞洲觀眾來說,頭髮是可以代表一個人的生理象徵物,且常被廣泛用於傳統咒術之中,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之下,髮球的詭譎造型給予我們略帶驚悚的想像空間——它可以是個人生命意象(特別是死亡)片段的累積塑造出的恐懼集合體。賈茜茹亦曾在自述中表示:「預計每次展覽都會讓它再成長一點,直到跟一個房子的高度一樣為止,製造一種隨展覽而成長的擬生物狀態。」而觀眾的恐懼則來自於這樣無限膨漲後,這集合了人類生命碎片的詭異怪物將會以何種姿態存在於世?而我們要如何面對集體恐懼自爆後的悲慘後果?
「這是一個在自助洗衣店的故事」劇照。(攝影/陳長志,北師美術館提供)
「這是一個在自助洗衣店的故事」劇照。(攝影/陳長志,北師美術館提供)
除了頭髮之外,在賈茜茹的創作脈絡中,2015年的《衣磚》與《衣牆》則是出現了將衣服作為人類身體與精神延伸的隱喻,將其打造成冷冽的無機物,如堅硬的磚頭與緊密構成的牆面等。她沒有強調衣物柔軟輕盈並帶有彈性的媒材特質,反而形塑成一道阻絕溝通的牆,成就出難以言喻的疏離與冷漠,而這樣的情緒,也在「這是一個在自助洗衣店的故事」展演計畫中被更加明確地揭示。
「這是一個在自助洗衣店的故事」劇照。(攝影/吳政融,北師美術館提供)
「這是一個在自助洗衣店的故事」展覽現場。(攝影/陳長志,北師美術館提供)
「這是一個在自助洗衣店的故事」劇照。(攝影/陳長志,北師美術館提供)
近期的台灣社會,自助洗衣店跟夾娃娃機一樣,成為了街頭巷尾最常出現的商業設施。隨著住居與家庭型態的改變應運而生,主宰著重要的生活要件,人們在此來去,卻如同行屍走肉般在這個空間翻攪。彼此的關係冷冽,卻不斷地來回於這個空間,而這樣的交會相信是藝術家此次展出計畫的重要基底。走進賈茜茹個展的表演現場,舞者們各據展場一方,身戴玩偶頭套呆若木雞的吉祥物、數名在衣服堆中不斷攪動自己身軀的女性、半裸的男子站在二樓天臺冷漠地環顧四周、一名洗衣店員工打扮的人機械化地完成各種例行公事……。他們慢慢地在這個模擬成自助洗衣店的展覽空間中相聚,交會瞬間卻做著令人摸不著頭緒的動作,半裸男子穿上女裝為毫無生氣的女子用清潔劑洗刷身體,洗衣店員工將衣服堆中的舞者以衣服的方式折疊扭曲,以對待衣物的方式對待人類身體且毫不在意。之後一長串的衣服從二樓突兀地落下,卻又慢慢地捲入盤踞展場中央最大的衣服堆(或者說象徵秩序)之中。在此,自助洗衣店彷彿不再只是日常生活的場景,比較像不斷膨脹的巨獸或有機體吞噬著依循這體制生活的人們:就像前段所述那團不斷增生的髮球,無止境地持續擴張中。
「這是一個在自助洗衣店的故事」劇照。(攝影/陳長志,北師美術館提供)
「這是一個在自助洗衣店的故事」劇照。(攝影/陳長志,北師美術館提供)
「這是一個在自助洗衣店的故事」劇照。(攝影/陳長志,北師美術館提供)
賈茜茹於北師美術館發表參與「作夢計畫」的作品「這是一個在自助洗衣店的故事」。(攝影/j.long 藝術研究室,北師美術館提供 )
這是一個在自助洗衣店的故事
展期:2019.12.29、2020.01.05、01.12、01.19,16:30-18:00
地點:MoNTUE北師美術館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Tags
陳飛豪( 118篇 )追蹤作者
陳飛豪,生於1985 年。文字寫作上期冀將台灣史與本土想像融入藝術品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