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美術館(簡稱高美館)跨年大展「奔.月——劉國松」(簡稱「奔.月」),於上周六(21)起至2020年5月3日展開,呈現「現代水墨之父」劉國松自1960年代迄今的創作。在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司長張惠君、余光中遺孀范我存女士、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潘安儀、哈佛大學教授汪悅進、本展顧問的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蕭瓊瑞、展覽官方虛擬實境合作夥伴HTC副總經理李玲、傾力支持挹注資源的山藝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明哲等人的與會見證下,「奔.月」以劉國松來臺70周年紀念展之姿正式開幕。
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奔.月——劉國松」大展,藝術家劉國松於開幕當日進行現場導覽。(攝影/林宏龍,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劉國松於1949年以遺族學校學生的身分隨軍隊遷徙來臺,經歷成長、就學、任教到今日成為兩岸最富國際盛譽的藝術家之一,其一生充滿傳奇。今年是劉國松來臺70年的紀念年,此展也是對這位現代水墨大家的一次禮讚。64件展品依題材區分為「狂草抽象」、「太空」、「水拓」、「漬墨」與「西藏組曲」等五系列;作品年代涵蓋自1964年迄今,縱跨半個世紀,如同高美館館長李玉玲表示,此次的展出不僅是藝術家個人創作歷程之精微再現,更是臺灣美術史上最舉足輕重、歷史性的展覽之一。
劉國松1932年出生於安徽,祖籍山東青州。1956年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第一名畢業,同時發起創立五月畫會,畢生推動水墨畫的現代化,被稱譽為「現代水墨之父」。對於展覽命名為「奔.月」,劉國松表示,1969年阿波羅11號完成人類首次登月任務,而前一年的1968年,美國太空船阿波羅八號繞過月球拍攝的地球照片,為他的藝術創作之路帶來重大的啟發。而劉國松名揚國際的「太空畫」於焉而生,且今年適逢人類登月50年,因此以「月」紀念人類登月50年亦用以表彰劉國松的太空畫。「奔」則是形容劉國松現代水墨傳教士般的行動與精神——奔走呼號,畢生以宣揚現代水墨為職志。
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奔.月——劉國松」展覽現場。(攝影/林宏龍,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劉國松的現代水墨藝術創作被全世界80餘所美術館典藏,華人在世藝術家無人出其右;於全球個展及群展300餘次。劉國松表示,本次在高美館的「奔.月」堪稱自己有史以來最好的個展,除展場燈光、展區佈置外,更重要的是加入了許多文獻檔案,讓觀眾能以更全面的角度理解他的藝術創作。
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奔.月——劉國松」大展,藝術家劉國松於開幕當日進行現場導覽。(攝影/林宏龍,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李玉玲亦指出本展覽四大重要面向,其一,向哈佛藝術博物館借展影響劉國松一生藝術發展至鉅的《寒山雪霽》,該作於1960年代劉國松個展曝光後,隨即赴美展覽。此次特展是本作品在睽違50年後首度回到臺灣展出;其二,除了《寒山雪霽》之外,其他展出作品全部借自臺灣收藏家及公私立美術館,呈現臺灣社會對現代水墨的鑑賞與支持。其三:首度完整呈現珍貴的文獻資料,包括劉國松與藝術史家李鑄晉、蘇立文、恩師朱德群、虞君質、詩人余光中、學者張隆延及藝術家吳冠中等人往來信件、合影照片,還原歷史見證60年來現代水墨發展;其四,與HTC合作,由科技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指導創作、重構劉國松水墨風景的VR作品《宇宙何許》,亦首度在展場發表。「奔.月」結合劉國松的藝術創作風格——在傳統中的實驗性與創新力,其可觀性及對於未來在劉國松之藝術成就的研究探索上,也將會是歷史性的回顧事件之一。
由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指導創作、重構劉國松水墨風景的VR作品《宇宙何許》, 首度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奔.月——劉國松」展場發表。(藝術家提供)
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奔.月——劉國松」展覽現場。(攝影/林宏龍,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過去劉國松曾榮獲諸多獎項,包括:國家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中華藝文獎之「終身成就獎」(中國最高榮譽),2016年更入選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先前入選者包含胡適與李遠哲等人,這項榮耀可說達到劉國松成就的巔峰。高美館以本展將劉國松深具特質與意義的作品,做為藝術家來臺70週年之紀念,並呼應人類登陸月球50年所代表的珍貴勇氣與行動力。
奔.月——劉國松
展期:2019.12.21-2020.05.03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201-203展覽室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ARTouch編輯部( 1684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