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東亞七國陶瓷,盡收眼底:故宮策展人導賞「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

東亞七國陶瓷,盡收眼底:故宮策展人導賞「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

「看好、看滿、看歡喜」故宮南院有史以來首次最大規模的陶瓷精品展。自公元前15世紀橫跨至20世紀,前後逾3000年,先為東亞各地陶瓷找出時間座標。從陶瓷典範——中國出發,再分述越南、泰國、柬埔寨、緬甸、韓國、日本等地域單元,呈現各地陶瓷器競起的樣貌,進而述及文化交流等議題,是為空間座標。
CHINA,即是瓷器。中國陶瓷發展歷史悠長,製作技術之高超,使得西方人以「china」泛稱瓷器。但除了中國,東亞各國也都燒造有陶瓷器,當中或多或少受到中國的影響,並在自身的文化中發展出獨有的風華,甚至能在國際市場上與中國分庭抗禮,各自美麗。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6月29日至11月10日「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精選300件陶瓷,自公元前15世紀橫跨至20世紀,前後逾3000年,先為東亞各地陶瓷找出時間座標。從陶瓷典範——中國出發,再分述越南、泰國、柬埔寨、緬甸、韓國、日本等地域單元,呈現各地陶瓷器競起的樣貌,進而述及文化交流等議題,是為空間座標。展覽宏大,「看好、看滿、看歡喜」,為故宮南院有史以來首次最大規模的陶瓷精品展,其中的13件北宋汝窯瓷器為世界級吸睛焦點。如何精準定位?策展人南院處助理研究員翁宇雯講述主軸、林容伊為觀眾導航服務。
 

East Asia 陶瓷座標
翁宇雯開啟展覽脈絡,「南院在織品、佛像、茶文化上已展出有亞洲展,陶瓷過去雖曾有『藍白輝映—院藏明代青花瓷展』、『芙蓉出水—越南青花瓷展』、『尚青—高麗青瓷特展』及『揚帆萬里—日本伊萬里瓷特展』,但並非亞洲跨域展覽。這次策劃較大的時空範圍,全世界最普遍的質材—─泥土,在跨越了時間軸、空間軸有怎麼樣不同的風貌?原本規劃展出南院藏品150件,後經吳密察院長指示增加北院珍藏,也就是現在的300件,成為更全面的東亞陶瓷展。」
清乾隆〈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300坪展場,300件陶瓷,星羅棋布閃耀在地圖空間裡,透過GIS地理資訊系統互動裝置,可觸控面板探索其中。「泥土的座標」第一站從「陶瓷典範」出發,首次大量出宮至南院展出的院藏國寶級陶瓷精品,成為此單元的核心堅實主力,主視覺清乾隆〈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揭開序幕。「以陶瓷發展的時間來說,先中國、東南亞再東北亞。院藏陶瓷最精華的部分在明清官窯、汝窯。展覽從清代盛世康熙、雍正、乾隆官窯瓷器作為開端,在皇帝的親自指導與督陶官的監造創作下,呈現出中國陶瓷製作技術、資源、經驗與能量皆燦然大備的巔峰,然後回接到明代的陶瓷經典,最後再看宋代的汝窯。基本上以釉色來分,有『藍白輝映』青花瓷、『繽紛彩釉』五彩瓷、『尚青美學』汝窯;以器形來看,有東亞各國軍持和蓮瓣碗的陳列;以紋飾來比,可比較中國的一把蓮和越南的一把蓮、宋代雙魚和泰國陰刻雙魚的異同。」翁宇雯提綱挈領,勾勒出單元架構。 
清康熙〈琺瑯彩瓷粉紅地開光四季花卉碗〉。(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陶瓷典範,Made in China
◆康熙.雍正.乾隆
盛清官窯是陶瓷科技的巔峰,輝煌的中國陶瓷史從倒敘法開始。迎面而來的主視覺——清乾隆〈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這是當時最驕傲的「新樣」,集巧思與天工於一體,林容伊導覽介紹:「首先,陶瓷燒造的收縮率難預估,要能完全套合十分困難,加上這件使用琺瑯彩,可謂是彩瓷的巔峰,霽青和描金也相當精細。這件瓷器是督陶官唐英在江西景德鎮燒造的。當時乾隆提出『新樣』的需求,但是唐英嘗試了數次,乾隆都覺得是舊樣,甚至要唐英拿薪水去支付燒造的開銷。直到像轉心瓶這樣的作品做成,乾隆才滿意。後來推敲乾隆所說的新樣,應該是有機關、帶有玩具性質的作品。」轉吧轉吧,金魚悠游,到底是怎麼做的?以X光拍攝之內部結構體,破解玄妙奧祕,再透過精細3D互動裝置,觀眾也可以親手模擬自由轉動的歡快樂趣。「宇雯常笑說,當時康熙皇帝就像主持科技部計畫一樣敦促著陶工去創新,並調製不同顏色的琺瑯彩。琺瑯彩是熟料、玻璃料,和一般認知的生料不同,燒造前就可以看出顏色,而且可以調色,所以具備製作不同顏色的基礎。盛清調製出最有名的顏色就是粉紅色,這次展出的清康熙〈琺瑯彩瓷粉紅地開光四季花卉碗〉是為代表,也是展場中唯一的粉紅色瓷器。」
清康熙〈豇豆紅釉太白尊〉。(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康熙朝除創燒出夢幻粉紅,〈豇豆紅釉太白尊〉也是獨家特色。太白尊造型創於康熙時期,名稱或起因為酒器,後亦作花器、水器。「紅釉十分難燒製,要燒成漂亮的紅色更為難得。因為紅釉是用二氧化銅去做著色劑,可以燒成的溫度區間很窄。這件太白尊釉色燒製均勻,對照法籍傳教士殷弘緒的書簡,得知是以『吹釉』法施釉。殷弘緒當時靠著送康熙皇帝紅酒,得以長駐在景德鎮觀察陶瓷製程,並回報教廷,他的紀錄讓今人得以知道當時景德鎮的燒製情況。吹釉的作法,是用玻璃管前端包上紗布,沾紅釉再吹到瓶子上,據載一件作品至少要吹17、18次。仔細看,這件瓶子腹部還陰刻有龍鳳團花暗紋三組。」
清雍正〈釉裡紅波濤白龍紋梅瓶〉。(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雍正朝持續研發紅色調釉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釉裡紅」。釉裡紅雖在元代已有,但顏色混濁灰黑,到了明中期燒製釉裡紅的技巧甚至消失。「雍正官窯重新燒造了難如登天的釉裡紅,〈釉裡紅波濤白龍紋梅瓶〉發色自然紅豔,瓶腹面以減地刻成半浮雕的海濤龍紋,紅白相映。此外,雍正強調精細文雅,親自下令製作『內廷恭造式樣』,集『詩書畫印』於一器,也打破了書畫和器物的藩籬,如〈琺瑯彩松梅圖盤〉、〈琺瑯彩瓷石榴花鳥碗〉。」
明永樂〈青花穿蓮龍紋天球瓶〉。(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青花瓷
長長的展櫃,清三代盛世重器錯落有致,接續的重頭戲是「青花瓷」。明星展件永樂〈青花穿蓮龍紋天球瓶〉,「天球瓶的特徵就是巨大,腹部是圓球狀,大件瓷器很容易燒製失敗,但是明永樂已經有能力去燒造這樣的大件作品。」青花的歷史長河從一件元代〈青花人物玉壺春瓶〉順流,途經明洪武、永樂、宣德、成化、正德、嘉靖、萬曆,明末清初,康熙、雍正至乾隆,除了官窯,還納入地方窯口,如漳州窯等,最後終點為一件伊朗〈青花龍紋大盤〉。順著林容伊的導介,「從中可見青花鈷料的改變,明前期的顏色較濃豔,帶黑紫色,細微處還有黑點,使用的是西亞進口的蘇麻離青。而成化的顏色則較接近偏灰色調,使用的是平等青。在此,也可看出龍、鳳紋的變化,前期紋飾較霸氣,後期則帶有卡通感。中國的青花瓷外銷到西亞等地,而亞洲各地對龍紋也有著不同的想像。」30餘件作品詳細地展示了青花的演變過程。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五彩瓷
「青花瓷」的明星展件為體量碩大的天球瓶,「五彩瓷」則是小巧精緻可愛的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鬥彩技法,先用鈷料勾繪紋飾的輪廓,再上透明釉,以高溫燒成灰藍色調的青花紋飾;然後在青花輪廓紋飾內填入各種顏色釉料,再以低溫燒製而成。如此彩瓷,須二次燒成,極為困難。其瓷胎輕薄小巧、色彩鮮明豔麗,撫之柔潤如玉,杯身環繪公雞偕母雞領幼雛覓食,模樣可愛,至晚明無不以為「成窯雞缸杯,為酒器之最」,到了萬曆皇帝時已有一雙「值錢十萬」的說法。康熙年間,成化雞缸杯更漲價至超越高古宋瓷。
此次展出的宋代汝窯,藉由獨立展櫃,可360度全方位欣賞汝窯之美。(攝影/闕宇彤)
◆汝窯
被日人譽為「人類歷史最高」的汝窯,全世界不足百件,故宮典藏有21件,為世界之最,此次展出13件,無與倫比。並藉由獨立展櫃,可以360度全方位欣賞汝窯之美。林容伊就器形、釉色、燒造特色,提供汝窯知識包:「『汝窯無大器』,這次展出盤、碟、水仙盆、膽瓶、紙槌瓶。汝窯溫潤的顏色,一部分是來自於香灰色胎土,另外再多次上釉,創造出如玉質感。迷人的粉紅光,舊傳是加了瑪瑙的緣故,但現代以瑪瑙去燒製,並沒有成功複製出粉紅光。汝窯採用支燒法,使用很小的支釘,俗稱芝麻釘,來創造滿釉的效果。這種追求很可能與當時12世紀進口的伊斯蘭玻璃器光滑無瑕有關,故而以滿釉來達成相同的效果。」此次展陳也特意透過底部的鏡子反射,將器底露出,除可看到支釘痕,也看到盆底的「乾隆御製詩」。從乾隆詩中可知當時的水仙盆被用來當寵物食盆,如「猧食盆」(北京狗)、「貓食盆」。御製詩還記載了楊貴妃、唐高宗豢養北京狗弄亂棋盤報恩的故事。御製詩後,並鈐印「比德」、「朗潤」,顯示出對汝窯如玉特質的讚譽。
左為南宋至元龍泉窯〈青瓷雙魚洗〉,右為泰國青瓷〈印花雙魚盤〉。(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紋飾的轉換.器形的演變
中國官窯經典的流傳,不僅經民窯復刻,也透過賞賜的流布、貿易的傳播,而與亞洲各地的當地窯業產生互動。翁宇雯說明:「藝術史學者喬迅(Jonathan Hay)對於文化交流的途徑提出思考,基本可歸納為:工匠的移動、作品的轉移、稿樣的流傳,當然也還需兼顧其它因素,如技術、原料的限制。而亞洲各地往來的互動狀況,也必須跳脫大中國的單一因素去考慮當地固有的傳統與養分。」就著展櫃,林容伊導介:「龍泉窯的青瓷外銷世界各地,所以各國在模仿青瓷時會參考龍泉窯。宋元龍泉窯是粉青釉色、梅子青,明清變成橄欖綠。在紋飾方面,可以看到龍泉窯、北宋定窯都有雙魚紋,表現手法不同,之後泰國青瓷則以模印的方式模仿相同紋飾。而泰國青瓷碗盤也時常模仿中國蓮瓣紋或菊瓣紋和花口的作法。越南的青花圈足內雖往往露胎,但習慣刷上鐵汁,俗稱『巧克力底』,推測是模仿龍泉窯底部胎質顏色。」
日本17世紀有田燒〈山水紋青花軍持〉。(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軍持
此外,南宋到元代的磁灶窯〈綠釉軍持〉、德化窯〈白釉軍持〉、明中期景德鎮窯〈青花新月形軍持〉、越南〈霽青軍持〉、印尼〈紅陶軍持〉、日本有田燒〈山水紋青花軍瓷〉等11件軍持,表現各異。「『軍持』應來自於梵語,傳到中國,以漢語譯音。這個器形是在中國製造之後傳播到東南亞,主要在南亞和東南亞使用。器形沒有把手,是抓頸部,流口多作袋口,長水注。展出的日本有田燒〈山水青花軍持〉為本館的最新購藏,加裝的金屬蓋是泰國製造,而藏家在歐洲買到此器,可謂是有趣的世界旅行。」同一種紋飾在不同地區轉譯,同一種器形在不同國土嬗遞。

東亞陶瓷深度旅遊,定點大蒐奇
隨著「商帆瓷影」的大型裝置投影秀,駛進東亞六國展區。翁宇雯導遊各國特點。

左為越南15世紀〈青花蓮花盤〉,右為清乾隆〈黃地青花一把蓮盤〉。(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越南:越南幾度被中國統治駐軍,交流頻繁,14世紀就能燒造高達攝氏1100度,也有很複雜的發展,是全世界第二個銷售青花瓷的地方。明洪武年間海禁,讓越南的貿易瓷崛起,甚至有送到土耳其托普卡比宮或是琉球的皇宮。它的發展可說是中國的鏡像。
泰國〈鐵繪花卉紋盤〉。(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泰國:也有很多外銷陶瓷,可說是聰明的生意人。雖然當地沒有青花但用釉下鐵繪替代,將藍白輝映改為白地褐色劃花。明末清初海禁後越南和泰國陶瓷的比例變高。
柬埔寨〈褐黃釉人面像瓶〉。(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柬埔寨:陶瓷燒造需要中央集權,當時柬埔寨有政權吳哥王朝。由於不需要外銷,所以不模仿中國或越南,走自己的風格。黑褐釉象生造型的作品通常在吳哥宮殿遺址附近發現,推測是上層社會宗教祭祀所用。
緬甸15~16世紀〈白綠釉花卉盤〉。(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緬甸:東南亞唯一使用錫作為燒造助熔劑。釉質不透明帶有乳濁感,『釉中彩』帶來視覺模糊感,而白釉綠彩的幾何紋風格,都令人聯想到伊斯蘭窯業的影響。
韓國高麗〈青瓷花形缽〉。(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韓國:韓國陶瓷史可以很簡單的用釉色區分。高麗王朝流行青色、14~19世紀的朝鮮王朝流行白瓷,之後則是青花。較少出口,以自給自足為主。
日本有田燒〈五彩琴高仙人碗〉。(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日本:A貨超越正貨。17世紀初日本發現高嶺土,又藉由戰爭綁走朝鮮陶工,並和中國買顏料、收集圖樣,所以在明末清初海禁後日本外銷瓷崛起,當時的市場因為歐洲需求變得更大,日本的『柿右衛門樣式』與『金襴手樣式』甚至超越中國。直到歐洲可以自己燒造瓷器,中國和日本的外銷才漸漸走到尾聲。」
泰國15~17世紀〈灰陶長頸壺〉殘件。(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宮舊藏的東亞各國陶瓷
立基於過往學者的研究,此展展出不少清宮舊藏的東亞各國陶瓷。最有意思者,當為泰國〈灰陶長頸壺〉殘件。這件陶壺如何進入紫禁城不得而知,但確實讓乾隆眼睛為之一亮,並刻下御製詩:「質樸形猶古,神農緬作遺,陶城火氣泯,器合道心怡,遠矣無當誡,何妨有用時,誰加雕鏤細,破此太初姿。」乾隆認為此物是夏商周三代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遺物,花紋則是後刻。早在1948年於南京開箱點檢時就已經殘破,但尚可從喇叭口、弧形頸與器身的拍印裝飾,推測是泰國15至17世紀所製作、用以裝盛貿易商品的大壺。此外,〈白瓷玉壺春瓶〉也是清宮舊藏難得一見的朝鮮白瓷,透過翁宇雯協助,由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學藝員鄭銀珍及高麗大學文化遺產融合學部客座教授金恩慶,以器形推知製作年代應為16世紀。這次展出的日本瓷器,多數為清宮舊藏,除了相對大宗的有田燒,還包含有京燒、現川燒、九谷燒等名窯製品,年代橫跨17世紀後半至20世紀初期。其中落在17至18世紀的作品,應是透過琉球或荷蘭使節進貢而入宮。
清18世紀前半〈青花五彩鳳凰鏤空盤〉。(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中國製造.日本風
還有一類山寨日本「中國製造.日本風」值得介紹,在清康熙23年(1684)開放海禁後,景德鎮強勢回歸歐洲市場,但因市場風尚的變化,遂燒造不少模仿日本有田風格的作品。清〈青花五彩鳳凰鏤空盤〉,在景德鎮燒造,器形鏤空盤及紋飾都是典型的日本有田風格,底款還是當時日本流行的「大明永樂年製」,由此盤可窺見日本風的受歡迎程度。清〈青花描紅單把匜〉也是中國製造日本風的外銷品,根據歐洲繪畫資料比對,此種單把匜可能在歐洲作為女性便器,俗稱「布達魯」,原應帶蓋。
日本19世紀〈彩繪瓷蟬〉。(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琳瑯滿目的300件陶瓷,是一部東亞陶瓷史,知識海量好似太平洋。最後問個綜合題:展覽從中國陶瓷典範出發,若以釉色、器形、紋飾來看,影響整個東亞地區範圍最大的是?翁宇雯說:「器形發展涉及到民生習慣,而紋飾會與器形相關,大部分紋飾被選中和流布,都是因為吉祥寓意和美觀。涵蓋範圍最大的當是釉色,且要燒造相同釉色的陶瓷,相較之下門檻較低。比如日本9世紀儘管沒有瓷器,但還是發展了青色陶。中國影響世界陶瓷最多的是顏色,青瓷、青花瓷橫掃全球。」
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謝明良〈清宮傳世的伊萬里瓷〉,《揚帆萬里─日本伊萬里瓷器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5。
翁宇雯〈明時期亞洲各地誕生的青花瓷器〉,《藍白輝映─院藏明代青花瓷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6。
翁宇雯〈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巡禮之中國與東南亞篇〉,《故宮文物月刊》,436期,2019年7月。
林容伊〈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巡禮之東北亞篇〉,《故宮文物月刊》,436期,2019年7月。

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

展期:2019/6/29~11/10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地址: 612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

 

藍玉琦( 24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