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礦工畫家」洪瑞麟150件作品捐贈北美館,規畫於2022年展出

「礦工畫家」洪瑞麟150件作品捐贈北美館,規畫於2022年展出

素有「礦工畫家」之稱的洪瑞麟,其作品是臺灣美術史上勞動寫實美學的象徵。在他逝世24年後,洪瑞麟的長子洪鈞雄以帶去美國的作品為基礎,加上各系列代表作,共150件捐贈臺北市立美術館。
洪瑞麟《吃便當》,1957,墨、淡彩、紙 ,38.5×53.5 cm。(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素有「礦工畫家」之稱的洪瑞麟,其作品是臺灣美術史上勞動寫實美學的象徵。在他逝世24年後,洪瑞麟的長子洪鈞雄以帶去美國的作品為基礎,加上各系列代表作,共150件捐贈臺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稱北美館)。去(2019)年8月間,洪鈞雄表示願意將家屬所藏作品捐贈北美館,補遺了臺灣藝術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頁,使散落海外的洪瑞麟作品得以回到臺灣。館長林平表示:「定義上美術館是優秀作品終極的家,現實中北美館則與洪瑞麟有如家一般的信任關係;而這份情感跨越了世代,也召喚永續。」
洪鈞雄與父親作品合影。(攝影/林宗興,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此次北美館獲贈150件作品,包含91件礦工主題、32件裸體素描、5件人像、8件風景、7件留日時期作品、7冊速寫本(有畫作約328張)。當中,礦工素材之作的年份,多數是在1950年代,亦即其礦工畫作的高峰期,洋溢著初始進入礦坑時的熱情與初衷。此外,3冊速寫本是洪瑞麟在懷山煤礦(日治時期稱瑞芳二坑)隨礦工坐臺車入坑所繪。他以簡便的畫具在黝黑狹窄的地底中,混合著汗水與煤屑速寫礦工身影,彌足珍貴。而其餘4冊則橫跨1957年至1978年,含括另一大溪煤礦階段、藝專時期寫生與裸女速寫,見證洪瑞麟的生命能量與藝術表現力。
洪瑞麟《長子鈞雄畫像》, 1945,油彩、木板, 25.9×20.7 cm。(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洪瑞麟自日本帝國美術學校畢業後,1938年受到倪蔣懷邀約至其經營的懷山煤礦工作,並娶礦長彭清之女彭金花為妻,在礦場展開「礦工畫家」的創作歷程。洪瑞麟深刻體驗採礦工作的危險辛勞,因此他曾提到:「這一切都強迫我必須用最簡潔的筆觸,將他們駝了的背、長久勞動而畸形的關節,整個身體因用勁而誇張的線條,真實的速寫下來。」30多年的礦場觀察,表達出洪瑞麟對礦工的敬佩,以及悲天憫人的情懷,亦為臺灣1940年至1970年代的礦業黃金歲月,留下珍貴的紀錄。
洪瑞麟《日本畫室》,1935,油彩、紙,38.7×28.7 cm(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早於1987年即曾策畫「洪瑞麟的藝術世界─礦工與裸女」一展,在此次獲贈作品的基礎下,預計於2022年春季推出策劃展。展覽將結合文獻、影音紀錄及專書出版,延續洪瑞麟對土地的情感,以及礦業史等大時代脈絡,交織出臺灣現代化進程的時代縮影。
ARTouch編輯部( 1545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