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水《少女》胸像將在「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展覽中展出。(北師美術館提供)
臺灣首位接受西式藝術訓練,並入選日本帝展的臺灣雕刻家黃土水(1895-1930),在他短暫耀眼的36年生涯中,以大理石製作的作品相當少見,目前可知有《男嬰頭像》(1919?),入選第三屆帝展的夢幻名作《甘露水》(1921),以及隱身太平國小的《少女》胸像(1920),一世紀以來,專家學者罕有機會窺得真跡。但在百年後的今日,經過多方努力,《少女》終於啟程,從藏身百年的太平國小,走進黃土水的另一個母校北師美術館。
展覽總策畫林曼麗教授、太平國小徐昀霖校長及校友與《少女》胸像合影留念。(北師美術館提供)
黃土水《少女》,大理石,1920,台北市太平國小藏。(北師美術館提供)
《少女》胸像為黃土水從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畢業時所創作的作品,1920年捐贈給母校大稻埕公學校(今太平國小)。在雕塑完成百年的今天,藉由「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展覽的機會,少女走出國小大門,往北師美術館邁進!由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支持,「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展覽將於2020年10月17日至2021年1月17日於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顏娟英所率領的研究團隊,已為此展奔波一年多,四處訪查鮮為人知的重要臺灣藝術品,並由北師美術館安排修復計畫。本計劃藉由考察和維護雙軌並行,將臺灣美術隱而不顯的丰采,重現於世人面前。
此外,本次主持《少女》胸像修復的森純一,亦為修復中山堂黃土水《水牛群像》的日籍修復師,種種因緣巧合,使得《少女》胸像的再現更彌足珍貴。
展覽總策畫林曼麗與修復師森純一討論修復事宜。(北師美術館提供)
展覽總策劃林曼麗教授表示,黃土水的作品是臺灣重要資產,入藏太平國小後一晃眼即百年,能夠讓大家重新看到,對她而言意義重大。展名「不朽的青春」出自黃土水的文字,「永劫不死的方法只有一個。這就是精神上的不朽。」對藝術家而言,精神上的不朽需要透過創作作品,而後代的人們藉由與作品面對面,感受藝術家的精神性,與藝術家進行超越時空場域的交流。
ARTouch編輯部( 1710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