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全球抗疫對策】合力抵抗疫情,藝術界拼對策

【全球抗疫對策】合力抵抗疫情,藝術界拼對策

全球確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的人數已經邁入百萬大關,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已長期化且不可逆。在此情況下,因應肺炎疫情帶來對社會民生的影響,相關的應對措施與援助計畫也陸續出現。
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本刊資料室)
全球確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的人數已經邁入百萬大關,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已長期化且不可逆。在此情況下,因應肺炎疫情帶來對社會民生的影響,相關的應對措施與援助計畫也陸續出現。藝術圈也開始出現呼籲與自救的活動,比如三月底,臺灣就有藝術家在臉書發起藝術家相互支持的活動,讓藝術家放上自己的作品,相互購買,以求能支撐過這段在疫情陰影下的經濟損失。
倫敦蛇形畫廊(Serpentine Gallery)藝術總監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Hans-Ulrich Obrist,簡稱小漢斯)3月30日在《衛報》呼籲,希望英國能比照美國前總統小羅斯福在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推動的大型藝術計畫。當年美國政府在大蕭條期間成立公共事業振興局(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其中推動的公共藝術計畫,奠定了日後諸如波洛克(Jackson Pollock)或羅斯科(Mark Rothko)等美國知名藝術家的生涯發展。
小漢斯提到,當年的公共藝術計畫,不僅可以讓藝術家拿到薪水,得到人生第一份正職,也促使藝術圈與社會產生互動。在1935年到1943年之間,公共事業振興局提供了約15,000件公共藝術案,除了前述的波洛克、羅斯科,還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李·克拉斯納(Lee Krasner)等同樣日後以抽象表現藝術著稱的藝術家,也是在這段期間受雇於政府,開始他們的藝術生涯。小漢斯認為,如今英國也應該參考當年美國的作法,提供藝術家一個類似的大型計畫。在疫情得到控制後,藝術家或博物館等,也應該試圖打破原有的同溫層,與其他社會階層互動。
英格蘭藝術委員會(Arts Council England)已經通過一項1.6億英鎊的緊急援助,每位藝術家最高可獲援2,500鎊,非屬「國家管理組織(National Portfolio Organisation)」的藝術機構則可得到最高5,000萬鎊的援助。國家管理組織則有9,000萬鎊的援助。
蓋提基金會鳥瞰。(本刊資料室)
而在美國,著名藝術非營利機構的蓋提基金會(J. Paul Getty Trust),在4月2日宣布提供1,000萬美元來幫助洛杉磯地區的藝術機構、博物館及藝術家渡過疫情難關,並希望藉此拋磚引玉,讓更多相關組織可以挹注援助資金。
同一時間,海倫‧范肯泰勒基金會(Helen Frankenthaler Foundation)也宣布將於未來三年間以500萬美元的規模,陸續資助藝術家與相關機構,包含提供50萬美元給當代藝術基金會(Foundation for Contemporary Arts),50萬美元給藝術家支援基金(Artist Relief Fund),以及15萬美元給紐約的15家非營利美術機構。上述兩個基金會的資助金額,是目前美國藝術相關援助當中,金額最大的兩筆。
臺灣文化部也因應肺炎疫情對藝文活動所帶來的衝擊,推動「文化藝術事業防疫及紓困振興政策」,預計投入15億臺幣的預算,包含短期紓困方案的11億元,以及後續的振興措施4億元,並於4月2日追加至45.2億元。
ARTouch編輯部( 1545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