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甲美術館長期致力於推動臺灣當代藝術,自2008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歷經十餘年,試圖打破與重啟對影像的新定義。2020年第七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與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共同舉辦,展覽規模將更勝以往。本屆將邀請林怡華及游崴擔綱策展,林怡華近年策展多挑戰出乎意料的空間,突破觀眾對影像展示的想像,且深入地方脈絡與創作者一同鬆動視覺藝術的展覽框架;游崴則經常透過展覽展現深厚的研究功力,連結不同領域的知識,從時間的向度提出對創作不同的觀點。本次「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將藉由兩人迴異的特質,激發對影像生產的火花,並從年度主題「阿尼瑪」關照個體對影像的想像及詮釋,推進錄像藝術的創作範疇。展覽徵件將持續至明年4月底,歡迎創作者踴躍報名參加!
第七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阿尼瑪」主視覺。(鳳甲美術館提供)
【徵件主題】
如果將觀影比擬作催眠儀式,介於某種清醒與不清醒的中介意識狀態,那正是我們想秤量的對象。不論是在最沉浸的時候清醒了,或在最該被催眠的時候出戲了,腦中播放的皆已不是表象的視覺影像,而是被召喚出來的意識影像。當我們的軀體器官被影像給佔領,那些沒被分配到肉身意識蠢蠢欲動,靈魂原初的輪廓才正要開始顯影。
「阿尼瑪」(Anima),是拉丁文裡的「生命」,也是「靈魂」。我們不只觀看影像,我們體驗影像!在注意力最鬆散的時刻,我們仍意識到影像存在。當我們「不讀」的時候,影像如何被感知?或推到極致,當我們「不看」的時候,影像還成立嗎?有沒有一種不可閱讀的影像?看不到的影像又是什麼?
ARTouch編輯部( 1685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