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萬事俱備,但對做慣門面生意的外國畫廊來說,藝術商廈畢竟仍是一項新嘗試。李敬恩在集團內一向主理商場業務,合作伙伴以一般零售百貨為主。這次卻變身成大廈策展人,透過巴塞爾按圖索驥,先向未曾在港開設展示空間的頂級畫廊招手。為了證明對藝術的熱誠,集團更在施工期間舉行公共藝術活動,邀請蛙王、林東鵬、陳佩玲、何倩彤、何兆南等在圍板上展示作品,強化品牌形象。2015年剛好建至第五層,H Queen’s終於覓得卓納畫廊成為第一個租戶,確認將會租用兩層近10,000呎(約281坪)樓面;建築圖則亦立即改動,以配合內部樓梯之需。畫廊主卓納(David Zwirner)在《藝術評論》(ArtReview)「最具影響力百人」(Power 100)排行榜一直高居前位,進駐變相為H Queen’s定調。其後佩斯畫廊(Pace)、白石畫廊(Whitestone Gallery)、首爾拍賣(Seoul Auction)、豪瑟沃斯畫廊(Hauser & Wirth)、唐人畫廊、方由美術等也陸續決定租用。而除畫廊及藝術業務外,大樓兩成單位將以整層方式租用予精緻餐飲業或品牌商品,務求營造多元化的生活消費經驗。李敬恩雖是恆基集團李家長孫,卻沒有收藏藝術;問她期望能與周邊哪些藝文機構結集成群,她亦只能指出元創坊和大館兩個古蹟活化項目。在商言商,她認為要搞活大樓,關鍵是租戶的「mix」(組合)。故此將會繼續以歐美、亞洲、中國和本地全方位均衡發展。而作為大樓的「策展人」—即使現時仍有兩成樓面尚待出租,但卻不會來者不拒──甚至已經婉拒過欠缺實績的問租者。至於去年年底曾予Para Site藝術空間作周年籌款拍賣預展、面向皇后大道的地舖,則仍未落實長期用戶,預計今年仍將維持作臨時舖位之用。
方由美術於H Queen’s的空間。圖│梁寶山
品牌效應
也是巴塞爾結下的緣。卓納畫廊於2012年首次來港參展,卓納於開幕發言時表示,亞洲觀眾對歐洲當代藝術的好奇程度,令他大為震驚。大約於2015年,畫廊開始積極籌劃在亞洲開設業務,四處尋找適合地點和人員。終於覓得上海Leo Xu Projects創辦人許宇,以及曾任職佳士得(Christie’s)的資深藝術顧問、美籍韓裔的詹妮弗.廉(Jennifer Yum)加盟。卓納反覆強調畫廊出版與資訊將以中英雙語並行,並已開設微博帳戶與本土觀眾保持連繫,似乎意味著畫廊將偏重中國買家。但在訪問中詹妮弗.廉則指畫廊取道香港,主要是地緣因素和行業的歐洲傳統,方便接觸亞洲各地觀眾,以高質素實體展示,深化對藝術家的認識。卓納畫廊在紐約和倫敦的空間設在地面,為了能強調開放的觀感,香港空間亦已盡量選擇近地面樓層,並繼續由著名建築師塞爾多夫(Annabelle Seldorf)設計。「博伊曼斯:太陽的火焰」(Michaël Borremans: Fire from the Sun)開幕首展當日,也是畫廊首次掛上作品公開曝光之時。踏出電梯,牆面以書架為玄關,兩個大小不同的展廳,只露出一段朝北的玻璃牆;空間節奏緩和、日光與照明系統結合,使展廳內向而不完全封閉,亦為博伊曼斯這次暴烈的內容主題設定適當的心理距離。詹妮弗.廉指畫廊將為香港特定展覽主題,而不會是紐約和倫敦畫廊展覽的翻版。而下一個巴塞爾檔期,則會展出提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的攝影作品,價位亦將會是亞洲買家所能及。
所謂「成行成市」,2006年開始經營方由美術的梁徐錦熹,正是看準國際級畫廊的群聚效應,才從自置物業「冒險」搬到呎租100港元(每坪約3,558台幣)的H Queen’s 17樓半層。專營水墨藝術的方由美術,其標誌性藝術家包括章燕紫、肖旭和彭劍等;銷售作品價位由50-300港元不等。除在香港外,另於上海設有辦事處,有共約十名員工。原在銀行任職的梁徐錦熹,如意算盤當然打得響亮;作為冒升中的中型畫廊,方由美術的業務拓展正好隨著水墨市場和藝博會成長。從1,000呎(約28坪)的舊區地鋪,到中環的商廈高層,展示空間豁然開朗,可以懸掛更大的作品,伴隨著窗外的典型樓海,整個設置和配套,預料將能對買家更有說服力;地點亦對以本港為主的熟客交通更為便利。她認為與其負擔更高昂的租金擠進畢打行,不如試試這幢將提供市拓推廣,而且價位合理的新商廈。畫廊仍在嘗試營運階段,但訪問的半小時期間,已有三、五名街客登門;梁徐錦熹對這個新據點,看來充滿信心。
方由美術於H Queen’s的空間。圖│梁寶山
以靜制動
去與不去,總有不同的理由。近期與不同畫廊閒聊,對H Queen’s 抱持觀望態度的其實也大不乏人。比起工廈呎租幾十元的水平,有畫廊認為物非所值。亦有在同區經營業務的大行,認為樓面形狀不實用,落地玻璃過度採光,不利懸掛繪畫及設置投映作品。為此,筆者特地再走訪附近的馬凌畫廊(Edouard Malingue Gallery)。馬凌畫廊2010年原在商場二樓開業,後來發現人流稀少,兼且租金加幅驚人,故此才「更上一層」,搬到德輔道中33號現址,與財金業為鄰。原因除了租金,還因為新建成的大廈是中環少有樓底較高的辦公大樓,5,000呎(約140.5坪)樓面「發水」(編按2)成分少。因為馬凌的父親專營印象派繪畫,故馬凌在港開業時,也曾銷售法國現代藝術,其後才轉為專注亞洲當代藝術,尤其是香港與大陸年輕藝術家,例如剛代表香港參與威尼斯雙年展的楊嘉輝、王炳和袁遠;從繪畫到錄像和裝置,作品價位從一、二萬到100萬港元不等。除了香港,馬凌還於上海西岸設有畫廊,兩地共有13名員工。馬凌總監江馨玲表示,H Queen’s也有向他們招手,但畫廊與畢打行只一街之隔,客戶觀眾亦已習慣成自然。何況現時租金仍在100元以下水平,故實在一動不如一靜。雖然暫時未有計劃進駐,但江馨玲認為H Queen’s肯定將帶動中環畫廊業更上一層樓。
1924年落成的畢打行(Pedder Building)位處中環核心,屬二級歷史建築物,別具文化氣息;呎租約160港元(每坪約5,338新台幣),價位比附近寫字樓有過之而無不及。2011年起,高古軒(Gagosian)、班.布朗畫廊(Ben Brown)、漢雅軒和樂曼慕品畫廊(Lehmann Maupin)先後進駐。成為中環首座直立式畫廊商廈;惟使用率已經飽和,且舊式設計不利搬運大型藝術品。圖│梁寶山
藝術就是城市的廣告牌
除了已開業的三間畫廊,現在整幢H Queen’s都密鑼緊鼓施工,準備迎接3月底的巴塞爾藝術展。從藝博展位到實體畫廊,H Queen’s能否以地利優勢吸引頂級畫廊在港落地生根?還是不過另一個過眼雲煙的地產噱頭?看來還需拭目以待。據悉聞風而至的除了是畫廊同業外,香港政府負責推動商務發展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而不是負責文化政策的民政局局長—已曾微服出巡,了解藝術的招商潛力。看著H Queen’s 外牆兩個可以用來擴放藝術作品的電子廣告牌—藝術,會不會就是城市的廣告?
編按1 「大茶飯」在粵語裡原先指酒席飲宴的食物,因較日常食物豐美,用以形容「油水」豐厚的事;後引申為「做大買賣或做大事」的意思。編按2 發水樓,是指地產發展項目出售建築面積比可建建築面積多,是香港地產發展商進行利潤最大化的手段。
卓納(David Zwirner,右)與博伊曼斯(Michaël Borremans)於「太陽的火焰」展覽現場。圖│梁寶山
地產霸權當道,在香港搞藝術,一向都得靠邊站。窩藏在工業大廈的工作室,爬三、四層樓梯的二樓書店—形成我城獨特的「離地」風光景。不過自從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以下簡稱「巴塞爾」)證明藝術也可以是大茶飯(編按1)之後,四大地產商之一的恆基兆業(Henderson Land Development),最近也加入戰圈,在中環打造直立式畫廊商廈。位於皇后大道中(Queen’s Road Central)黃金地段的H Queen’s,由著名建築師兼策展人林偉而設計。日前國際頂級的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 Gallery)已率先開業,是為繼新世界集團位於九龍尖沙咀的藝術商場K11後,香港又一個矚目亮麗的藝術地產項目。
藝術經濟 「更上一層」
香港舊有的畫廊群聚,以荷里活道(Hollywood Road)一帶為主,但由於都市更新和蘇豪化(SOHO),近年不斷西移。部分新開業者索性結集在港島南區自成一角,只餘部分國際級大畫廊盤據中環。2011年來港設立分行的高古軒畫廊(Gagosian Gallery),選址在二級歷史古蹟畢打行(Pedder Building);遲來一步的白立方畫廊(White Cube Gallery),則於2012年把中國農業銀行大廈地面連一樓商舖改建成白盒子標誌式空間。要與財金證券、法律會計在寸金呎土的中環爭一日之長短,畫廊業的挑戰其實不單只在租金,還包括商廈樓的高度、乘重量與貨運規格等限制。
也是因為巴塞爾,觸發起恆基兆業租務部副總經理李敬恩的生意靈感。H Queen’s 現址原來是多幢舊樓,為了擴大項目規模,恆基一直處心積慮整合業權。據報導說,集團最後於2013年以4億港元收購最後兩幢舊樓,才得以整合成逾6,500呎(約162.7坪)的基地面積,成為區內少有能夠前後兩面臨街的商用樓宇。就在成功收購的同時,李敬恩留意到巴塞爾大收旺場;加上曾與集團合作的林偉而主動建議,遂決定把新基地設定為特定藝術用途。設計期間林偉而又與香港畫廊協會成員舉辦焦點小組,徵集用家意見。於是大廈除了增加每層樓高和乘重量,設置貨運升降機外,還在頂樓加建吊臂運輸裝置和可開合系統設置外牆,為用戶提供博物館級空間及配套。
香港又有新玩法 直立式畫廊商廈反攻中環
梁寶山( 17篇 )追蹤作者
關注藝術生態、城市空間及文化政治等議題。曾為「Para / Site 藝術空間」、「獨立媒體(香港)」、「伙炭」及「文化監察」成員;現為藝評組織Art Appraisal Club成員。近年致力研究藝術勞動,獲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學位。新著《我愛Art Basel──論盡藝術與資本》大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