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一窺2024台北當代藝博的市場銷售現象——它如何保持市場信心與新鮮程度?

一窺2024台北當代藝博的市場銷售現象——它如何保持市場信心與新鮮程度?

Insights on 2024 Taipei Dangdai’s Market and Sales Situation: Is It Able to Maintain Market Confidence and Freshness?

有部分國內畫廊反應,相對於年輕與新世代藏家,較具收藏背景的中生代藏家更明顯地反映在這次接觸到的藏家比例上。不過,也有國際畫廊透露自己的參展心得,表示此次接觸到比較多的是年輕世代藏家,對國際新面孔的接受度也頗高。

2024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簡稱「台北當代藝博」)在上週(12日)正式落幕,這場舉辦到第五屆的國際藝博會,逐漸養成了臺北地區的藝文場景在同個時間段、各自舉辦派對與活動的默契。然而,在藝博會銷售上,台北當代藝博則面臨到了所有國際展會都面臨過的問題——當展會蜜月期已經結束之後、如何繼續維持亞洲藝術市場對展會保持信心、保持新鮮度的挑戰。

根據展會主辦官方收集到的資料顯示,這次展會匯集19國78間畫廊,吸引許多業界有名的藏家與基金會: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表示:

本屆會展吸引了知名及新興私人藏家貴賓如驕陽基金會創辦人孫啟越(Patrick Sun)、洪建全基金會副董事長張淑征(Grace Cheung)、財團法人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顧問蔣惠亭(Judy Chiang)、財團法人 RC 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鄭莉貞、台北艾麗希爾頓格芮精選酒店董事長賴英里、諸承譽、陳泰銘、張秋墩、曾文泉、JaeMyung Noh、Stephen Wu、朱水金、Gerald Tseng、Yumiko Ueno、黃偉杰、苗楊傳芳、潘文華、彭北辰、Arif Suherman、邵忠、楊斌、紀嘉華、Hideyuki Shimabayashi、鄧傳馨、陳泊文、吳華、朱家良、吳東亮及彭雪芬夫婦、Alan Li、謝亞修、陳薇捷、Andrew Li、布萊恩(Bryant Chao)、李品濤。

來自美術館級機構的總監、策展人、藝術家、美術館及機構贊助人如富邦美術館創辦人暨總監翁美慧(Maggie Tsai)、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村上隆、東京藝術委員會總幹事正德青柳、香港大館總策展人 Tobias Berger、日本森美術館獨立策展人及首任館長 David Elliot、忠泰美術館總監黃姍姍、財團法人台灣美術基金會執行長林平、新北市美術館顧問賴香伶、森美術館兼任策展人 Martin Germann、獨立作家與策展人黃炳豪(Wong Binghao)、藝術家暨獨立策展人 Pongsakorn Yananissorn、Asakus/0-eA 總監 Koichiro Osaka。

當展會蜜月期已經結束之後,台北當代藝博如何繼續維持亞洲藝術市場對展會保持信心、保持新鮮度?圖為2024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現場。(攝影/陳晞)

在銷售上,主辦方表示不同價位區間作品均有獲重要私人收藏及機構所購藏,然而亦有部分藏家與畫廊業者反映,相對於其他國際展會,此次不少國際畫廊在台北當代藝博展位中帶來的作品,相對保守而更投臺灣市場品味之所好。相較於今次,以前更常在展會中看到特別帶來不同於其他藝博會的作品。另一方面,則有部分國內畫廊反應,相對於年輕與新世代藏家,較具收藏背景的中生代藏家更明顯地反映在這次接觸到的藏家比例上。

不過,也有國際畫廊透露自己的參展心得,表示此次接觸到比較多的是年輕世代藏家,對國際新面孔的接受度也頗高。從上述的意見可以窺見,此屆台北當代藝博中不同地區的畫廊展位,與不同的作品銷售策略,讓藏家品味更為分眾化。過往「年輕與新世代藏家成主力」的現象,如今也不必然如此。

在展會結束後,典藏團隊亦彙集了部分參展畫廊的銷售成績:

卓納畫廊表示,台北當代是與臺灣本地收藏家互動的重要活動,很高興能繼續與熟識的藏家與新藏家建立聯繫。此次展出的艾瑪‧麥金泰爾(Emma McIntyre)作品,在展會開幕一小時內就以售罄,為藝術家2025年於香港空間舉行的下一次個展,提供強勁的動力。

貝浩登合夥人龍玉表示,繼2019及2020年參加台北當代藝博後,今年很榮幸可以再次來到臺北,並帶來了法國藝術家吉恩-米歇爾·奧通尼爾(Jean-Michel Othoniel)的個人項目。藝術家的玻璃雕塑作品深受臺灣藏家及觀眾的喜愛。「這次參展我們感受最深刻的,是見證了臺灣新一代收藏家的品味越趨成熟,對藝術家的創作歷程和語景有充分的認識和好奇心。我們對臺灣藝術市場的發展充滿期待。」   此外,藝術家貝瑞·麥吉(Barry McGee)、李英培(Lee Bae), 高野綾(Aya Takano)、凱利·比曼(Kelly Beeman), 塔瓦雷斯·斯特羅恩(Tavares Strachan)、 洛朗·葛拉索(Laurent Grasso)等人的作品詢問度也相當高。

專精於古典工藝與文物的夢工房此次帶來「田邊竹雲齋」第四代傳人田邊健雄的個展,帶來竹與藤混邊的工藝作品,成為此次展會令許多藏家印象深刻的焦點之一。截至昨天下午,展位已售出至少十件雕塑作品,售價範圍在15,000-60,000萬美元之間。

專精於古典工藝與文物的夢工房此次帶來「田邊竹雲齋」第四代傳人田邊健雄的個展,帶來竹與藤混邊的工藝作品,成為此次展會令許多藏家印象深刻的焦點之一。圖為田邊健雄大型裝置作品於台北當代藝博展會現場。(攝影/陳晞)

常青畫廊售出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托比亞斯·雷貝格(Tobias Rehberger)、洛里斯·切基尼(Loris Cecchini)、林德羅·厄利什(Leandro Erlich)、漢斯·奧普·德·貝克(Hans Op de Beeck)的重要作品。

爍樂(gdm)畫廊在此次展位帶來的作品中,開幕即以22萬美元的價格售出吳季璁的大型《氰山集》作品。而黃麗音作品亦於開幕當天全部售出,價格約在5,000-10,000英鎊。黃麗音今年七月將在英國Tate Britain舉辦個展,亦將於2025年於北美館舉辦個展。gdm表示,今年展會開幕的氣氛很好,有不少臺灣本地和東南亞的藏家來到展位看作品。除此之外,畫廊透過多次參展臺灣藝博會引介的德國藝術家邁克爾・穆勒(Michael Müller),也在開幕當天售出作品,價位落在8-10萬歐元。

Galerie Vazieux表示,這次帶來約40件作品,以推廣不同新生代藝術家作品為策略,比過往主打畫廊更具代表性的現代抽象繪畫來得更不容易。最受歡迎藝術家為莊喆和韓國藝術家Moonassi,他們兩位的作品都完售,Sarah Jérôme、Youjin Yi、Georges Mathieu等其他藝術家也有不少好評和訂單。這次帶來的藝術家中,除了莊喆之外其他都是幾乎不為臺灣人所知的新面孔,就這一點來說,整體反響算是不錯。「很高興看到臺灣藏家、尤其是年輕世代藏家對國際藝術新面孔接受度很高,品味和眼光有逐漸改變的跡象。」畫廊團隊說,四天下來銷售作品數量過半,比預期好,而且售出的大多是尺寸較大的作品,因此銷售金額佔比較高,價格區間在1500歐元至12萬歐元之間。「VIP日和最後一日銷售量較高,最後一天觀眾很多。」

Richard Saltoun畫廊帶來的其中四幅Greta Schödl作品被台北當地藏家所收藏。

Jahn und Jahn畫廊展出的一幅卡琳·克內費爾(Karin Kneffel)畫作由首爾私人收藏所購買。

科馬畫廊售出了多幅賈斯汀·威廉斯(Justin Williams)作品。

大田秀則畫廊呈現的禤善勤(Huen Sin Kan)個展,在貴賓預展日即售出大部分的藝術家作品。

尊彩藝術中心總經理陳菁螢表示,很高興這次在台北當代藝博推出于彭個展,作為藝術家逝世十週年的紀念。展位帶來的于彭作品,有四件大作在開展首日賣出,主要由40-60歲的中生代藏家購藏,第一天的銷售額約為20萬美元。而後中小型作品也售出3-5張,每張作品約在10萬台幣,版畫也售出三分之一,部分購藏者為年輕藏家,展位整體銷售較去年成長。

耿畫廊表示,此次展會整體銷售約為七成,蘇笑柏、袁慧莉與姚瑞中等藝術家的中小型作品購藏的反應非常好,也增加很多具有收藏知識與背景的中生代本土新藏家。其中,袁慧莉與友達光電合作發行的新類型作品《類山水ps早春圖》反應令人驚艷,首次於展會釋出的版次立即售罄。

亞洲藝術中心參與了2024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展出了來自國內外十位頂尖藝術家的精選作品。這次展覽展現了我們近年來在新東方美學基礎上,於國內外當代藝術領域深耕的成果。展覽開幕首日,已有六成作品被收藏,後續持續有藏家洽談收藏事宜。

亞紀畫廊此次售出將近六成的展出作品,包含陳昭宏、徐炯和林亦軒的作品。在藝博會期間於展會特別舉辦的陳昭宏兩件小作品的拍賣活動,也以各約一萬美元的成交價售出。

谷公館表示,此次展位基本上每位藝術家作品都有很強烈的詢問,第一天就有六七件作品被訂下。「韋嘉的作品在臺灣有很強的收藏基礎,展前就預訂,並一直有新客人加入意願清單。」簡翊洪跟羅智信的作品很受到年輕與海外藏家的歡迎,張凱鈞的作品則是這次展出中最受大眾喜愛的,藝術家預計明年在畫廊空間舉辦的展覽,便已有藏家預約作品預約。吳俊勇的最新布上作品也很受到關注,同一件作品可以有四五位觀眾表達收藏意願。而新入場的藝術家周康的木刻版畫,則以優異的製作技術脫穎而出。

不同地區的畫廊展位,與不同的作品銷售策略,讓藏家品味更為分眾化。圖為張凱鈞作品於台北當代藝博現場。(攝影/陳晞)

月臨畫廊表示,此次帶來的潘信華作品反應非常熱烈,許多件作品已經售出,金額約在400萬元臺幣,而更有數件作品正與海內外藏家洽談中。

索卡藝術在「新生維度」(Edge)展區的威廉• 赫曼(Will Harman)個展5件作品售罄,每件約為15,000美元。主展區藝術家NKSIN作品售出7件,每件作品價格落在20,000-30,000美金。

大象藝術空間館今年第三次參與台北當代藝博,在開幕當天即售出宋璽德《水境2024》雕塑新作,展覽期間另售出長1米8的大尺幅不鏽鋼鏡面反射作品,受到藏家喜愛,目前己售出之兩件作品金額約臺幣230餘萬元,另有冾詢中的新作。而何理互動《扉花》作品詢問度高,有幾組客人洽談中,於此次整體銷售新藏家居多,反應很好。

isart gallery御書房藝廊帶來郝經芳&王令杰、劉文瑄、蕭勤、趙端、及BREAKFAST Studio等藝術家的作品,展位在藝博會期間持續有人潮,亦獲得許多藏家詢問和關注。

首次參展的大河美術此次帶來加拿大籍印尼華裔藝術家Tessar Lo的作品,畫廊團隊表示作品詢問度不錯。目前都還在跟藏家洽談。

(2024/05/21 13:10:補充日升月鴻畫廊)日升月鴻畫廊此次在展位上帶來少見的廖繼春原作與數位微噴作品,畫廊以「當代藝術的先行者」角度介紹這位重要的臺灣前輩畫家,吸引了許多藏家的目光。「很少有買家再次出售這些格具意義的作品,綜觀現今拍賣市場,這樣罕見的機會也是十分難得的。」據本雜誌社團隊觀察,展位有多件數位微噴作品售出。

過往「年輕與新世代藏家成主力」的現象,如今也不必然如此。圖為2024台北當代藝博現場。(攝影/陳晞)
ARTouch編輯部( 160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