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科技島的藝文創發:台達電步履足跡

科技島的藝文創發:台達電步履足跡

文物與高科技的相遇,不僅讓臺灣在文物保存與研究上得以藉由科技的力量更加突破,也反映了臺灣科技島的堅強實力。提供技術支援的台達電子及居中協力的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可謂不可不提及的關鍵角色。

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日前公開以8K高解析度拍攝院內重要藏品,由導演柯子建掌鏡,配合德國藝術家的影像創作,6件珍貴的國寶文物得以「纖毫畢現」。文物與高科技的相遇,不僅讓臺灣在文物保存與研究上得以藉由科技的力量更加突破,也反映了臺灣科技島的堅強實力。提供技術支援的台達電子及居中協力的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可謂不可不提及的關鍵角色。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鄭崇華與典藏藝術家庭社長簡秀枝合影。(本刊資料室)

創辦人鄭崇華細數過往

本刊日前第一手採訪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鄭崇華,暢談其生命歷程及創業過程。他1936年出生於福建省建甌,自小離鄉讀書,然而受到國共內戰的影響,他跟著舅舅隻身離家來台,到台灣插班台中一中初中部。他在採訪時笑言,還在福建時,因為數學不好,總覺得自己不會走向理工道路,但初到台灣,要插班台中一中,因台中一中是中部著名的學校,競爭激烈,為了努力考上,便特別在數學下苦功念書,果然順利考進。所以他總覺得,自己並沒有什麼鴻鵠大志,只是時局造就,一步步向前行。

大學時考入成功大學,一開始鄭崇華念的是礦冶系,後來才轉到電機系。但因為在礦冶系的就讀經歷,讓他得以上到許多本來電機系並沒有機會上到的課程,包括讓鄭崇華感念不已的化學老師賴再得。賴再得出身台南,畢業於成功大學前身的台南高等工業學校,可以說是一生奉獻成大,培養人才無數。鄭崇華細細講來他在賴再得課堂上的往事,猶如昨日,其情深意切,也讓人感受到鄭崇華感念師長的恩情,從無倨傲自恃。他稱自己只是個普通人,能有今日台達電的景況,都是時勢所造成,覺得自己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也正是如此,台達成立基金會之後,雖然不行事張揚,但曖曖含光,到處推廣以環保綠能的觀念,並盡可能落實,讓環境能夠維繫,能源得以永續利用。

環保綠能,成為鮮明標記

這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台達所推廣的綠建築。自鄭崇華看了羅文斯(Amory Lovins)所寫的《綠色資本主義》之後,就開始朝綠建築發展來進行。從2007年台達第一棟綠建築落成以來,已經陸續蓋了27棟綠建築,除了自家廠房以外,也包含捐建的學校建築,像是莫拉克風災之後重建的那瑪夏民權國小,不僅在建築上以當地布農族建築傳統的精神做設計,也採用綠建築模式,節能幅度高達七成,甚至達到「淨零耗能」的程度。同樣是台達基金會所進行修復的台中一中舊禮堂,日治時期所建造的古蹟除了修復之外,還要改建成綠建築,工程不可謂不浩大,但這便是台達電回饋社會、保護環境持續不斷進行的努力。

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以綠建築方式進行修復的台中一中舊禮堂。(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提供)

在文藝發展上,台達基金會一樣不遺餘力,而台達電所擅長的影像技術,便成為支持視覺藝術的重要利器。像是2013年新竹燈會期間,台達電以環型投影打造「永續之環」,高10公尺、寬70公尺,並有270度的環形曲面,運用多台大型投影機進行無縫投影,放映「日月」與「四時」兩部影片,不僅顛覆了傳統「花燈」的概念,也展現出台灣科技的雄厚實力。

2013年新竹燈會的「永續之環」。(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提供)

攜手故宮,科技成就藝術

台達電與故宮的合作,首度見於2011年「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台達電以超過50台的高畫質投影機,無縫投影「山水化境─富春山居圖」動態數位作品,當時具有互動裝置的動態作品,成為展覽中「山水合璧」的盛況之外,最受歡迎的大型裝置藝術,無論平日或假日,在作品前面的人潮始終水洩不通,又因為投影精準放大《富春山居圖》的畫面,當時囿於時間無法細細端詳的原作,便可以藉由投影作品深入品味。

2011年「山水化境─富春山居圖」動態數位作品。(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提供)

故宮北院正館一樓的院本「清明上河圖」展示數位板,也是採用台達電四台高流明投影機,以投影融接技術,並配合藝術家的巧思,將原本靜態的畫面變成動態。院本《清明上河圖》雖然無法長時間展陳,但透過科技的解決方案,來訪的觀眾到故宮後,不用怕看不到《清明上河圖》,動態的畫面更憑添觀賞數位作品的趣味性。

透過先進投影技術與數位藝術家對古典作品的再詮釋,故宮文物得以賦予嶄新的活力與生命力,也受到國際肯定,在2012年分別得到美國博物館協會「繆斯獎」的「詮釋性互動裝置類金牌獎」及「多媒體裝置類金牌獎」。有這樣成功的經驗,2014年故宮又推出「數位百駿圖」,義籍教士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揉合西方的寫實手法與透視構圖,配合中國風的風景,將百匹毛色、姿態各異的駿馬,或站或臥,繪製在田園風光的景緻當中。藉由動畫藝術家的轉化,靜止的馬匹在數位畫面中動了起來,搭配台達電高階品牌DP的六台投影機,以幾乎是原畫重現的方式,讓百匹駿馬在畫面中重新活起來。

先進科技,延續文物生命

前述所提到的,多半是數位藝術的應用面向。但科技除了在藝術應用之外,更重要之處,是得以藉科技的力量,延續保存古代文物的生命,讓文明遺產的延續,不再受到材質劣化的天然限制。台達電的8K技術高畫質攝影,便是在這樣的契機下與故宮進行合作。

其實在2018年時,故宮便已經與日本夏普合作,對《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及《清明上河圖》進行8K高畫質攝影。這次由台達電提供技術支援,則是選擇了最具代表性,且膾炙人口的六件重量級文物,作為今年《國寶新視界》拍攝的主題:由康熙皇帝為祖母孝莊皇太后所製作的《龍藏經》,觀光客最喜愛的《翠玉白菜》與《肉形石》,還有故宮收藏宋代繪畫的三件鉅作《谿山行旅圖》、《早春圖》與《萬壑松風圖》。

「國寶新視界」首映記者會合影。(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這六件作品當中,特別是宋畫作品,由於原作經歷了千年時光,其材質無論是紙或絹,都已經相當脆弱,在故宮嚴格的展出限制下,能夠看到真跡的機會愈來愈有限。但透過高畫質攝影的幫助,不僅可以在不需要觀看原作的情況下,看到作品更清晰完整的細節,也沒有展映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細膩的畫質讓原作細節可以放大在500吋的大螢幕上仍能清晰呈現,而且可以長時間觀看卻不感到疲累。第一次看到以8K投影機投影出的畫面時,迫真的細節有著不輸肉眼所見時景的感動。

台達電在2018年時,即與日本NHK合作,在日本進行8K影像的公播活動,是當時唯一不需要採用融接技術,可以單用一台投影機就能達到8K高畫質影像的廠商。NHK也與台達電技術合作,拍攝日本傳統祭典「睡魔祭」紀錄片,睡魔祭著名的花車燈籠遊行,在8K畫面呈現下宛如親臨現場,無需3D放映的設備,卻有著3D影像的迫真感,將觀影感受帶到另一個新的境界。此外,台達電也協助以8K畫質,拍攝白先勇所製作的新編崑曲《義俠記》劇照,又出資製作全台首部8K畫質的環境紀錄片《水起.台灣》,在台北、南投、高雄等地巡迴放映,並獲得美國休士頓影展的紀錄片獎項。

台達電子所製作的《水起.台灣》獲休士頓影展紀錄片金獎。(本刊資料室)
鄭崇華向本刊採訪團隊介紹8K畫質影片,超高畫質投影將衣服繡工上的細節展露無遺。(本刊資料室)

科技助力,光大台灣文化

有著台達電優異的影像技術,並搭配台灣多元豐富的文化內容,科技將肩負著傳遞人類文明的重要的角色。如巴黎的光之博物館(Atelier des Lumières)以140台投影機所呈現出來被影像環抱的沉浸式空間,成為科技引領藝術呈現的新趨勢。除此之外,透過高科技高度還原的藝術作品細節,也成為研究者深入探索藝術經典的重要工具。

故宮文物以高畫質的影像呈現,不僅延續的文物的生命,更能承擔起推廣教育的功能,讓台灣的人文素養,可以藉由科技的力量,不斷積累厚實。期盼在此之後,不只《谿山行旅圖》跟《翠玉白菜》,林玉山的《蓮池》、郭雪湖的《圓山附近》、黃土水的《釋迦出山》等台灣藝術史的作品,萬華龍山寺、北港朝天宮、南鯤鯓代天府等壯麗莊嚴的傳統廟宇,以及廟會活動、原民祭典等歲時祭儀,都能透過8K高畫質畫面的紀錄,成為傳承後代子孫最珍貴的禮物。

李孟學(Li Meng-Hsueh)( 95篇 )

嘉義市立美術館專案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