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藝聞摘要:2025影像香港藝術博覽會宣布停辦、安聖惠、張徐展參展「第11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霍爾・阿爾・凱西米獲2024年《Art Review》「Power 100」之首、印度藝術家Khandakar Ohida獲第七屆賈米爾獎、Art Blocks × OpenSea生成藝術家駐地計畫、水星隕石坑「名人榜」新增八位女性創作者

藝聞摘要:2025影像香港藝術博覽會宣布停辦、安聖惠、張徐展參展「第11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霍爾・阿爾・凱西米獲2024年《Art Review》「Power 100」之首、印度藝術家Khandakar Ohida獲第七屆賈米爾獎、Art Blocks × OpenSea生成藝術家駐地計畫、水星隕石坑「名人榜」新增八位女性創作者

典藏Artouch雙週藝聞:2024年11月26日至12月9日。

2025年首屆影像香港藝術博覽會宣布停辦

原訂於明(2025)年3月26日至30日在中環海濱舉行的首屆影像香港藝術博覽會(PHOTOFAIRS Hong Kong),近日由總部位於倫敦的組織方Creo宣布在「後勤限制」(Logistical Constraints)的考量下決定停辦。

2014年於上海開辦的PHOTOFAIRS聚焦於攝影與影像藝術,意在開拓亞洲藏家得以觸及此一新興市場。PHOTOFAIRS Hong Kong則是由Creo合夥Angus Montgomery Arts(AMA),並且與Meta Media和Great Entertainment Group(GEG)共同舉辦,至於Creo的創辦人兼執行長Scott Gray也是AMA的執行長並負責管理香港藝博會Art Central。Creo表示,儘管獲得合作夥伴、在地與國際畫廊以及藝術界的「極大興趣和參與」;但是新展會的推出仍取決於諸多因素,然而近期的事態發展無法滿足在香港舉辦高品質與充滿活力的展會之必備條件。Creo雖未明確指出在香港舉辦展會面臨到哪些後勤問題,但表示與中環海濱的活動空間無關,亦透露申請到香港政府的大型藝術文化活動基金(ACE Fund)並獲得相關支持。

PHOTOFAIRS甫在今年6月宣布,由於「市場狀況」(Market Conditions)的外部因素而不得不取消原訂於9月與軍械庫藝博會(Armory Show)同期舉行的紐約展會。而主辦方表示,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PHOTOFAIRS Shanghai)仍將於明年5月迎來第十屆的展會。此外,他們仍不排除之後在香港或其他地點舉辦展會的可能性,「PHOTOFAIRS獲得很好的回饋和持續的興趣,因此我們會持續和經銷商與藏家進行對話,以制定未來的計畫。」

原訂於2025年3月舉辦的首屆影像香港藝術博覽會宣告停辦。(©PHOTOFAIRS Hong Kong)

安聖惠、張徐展參展「第11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

在文化部支持下,駐雪梨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二度與澳洲布里斯本「昆士蘭美術館與現代藝術館」(Queensland Art Gallery | Gallery of Modern Art)攜手合作,於「第11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The 11th Asia Pacific Triennial of Contemporary Art)展出臺灣藝術家安聖惠(峨冷.魯魯安,Eleng Luluan,1968-)及張徐展(1988-)的作品,展期至2025年4月27日。

安聖惠參展作品《恆久不變的信念》。(藝術家安聖惠提供)

安聖惠特別創作全新大型裝置作品《恆久不變的信念》,靈感取自魯凱族的「wabacabacas」,意指手的動作體現思想、信念、歷史與文化。藝術家運用廢棄漁網、咖啡豆麻袋及各種線材,以古老的編織技法,從鳥瞰視角將衛星雲圖裡的風暴圈和行進中的颱風動向,定格在2023年曾侵襲臺灣的「小犬」颱風眼上,颱風眼交疊著風暴與QR Code,連結到數位化的人物訪談影像,探討原住民族如何在臺灣這座天然風災肆虐、國際政治風暴環伺的島嶼上生存,並正面迎向全球化議題的威力。

張徐展參展作品《熱帶複眼》之《湖景廣場-鼠鹿Band》局部。(藝術家張徐展提供)

張徐展則以其近年屢獲國內外各大獎項殊榮的短片《熱帶複眼》(Compound Eyes of Tropical),所製作的精紙漿藝術紙偶和立體模型作品進行展出。《熱帶複眼》受紙紮文化及民俗藝陣表演的靈感啟發,改編東南亞民間故事〈鼠鹿過河〉,引導觀者從蒼蠅的複眼視角,探索臺灣在地文化與世界的寓言經驗之連結。昆士蘭美術館與現代藝術館也將於展後正式典藏《湖景廣場-鼠鹿Band》一作。

霍爾・阿爾・凱西米獲2024年《Art Review》「Power 100」之首

霍爾・阿爾・凱西米(Hoor Al Qasimi)榮膺2024年由《Art Review》刊物所評選的年度的旗標式圖榜——「Power 100」之首,展現她在全球藝術界的卓越影響力。這份該榜單不僅涵蓋藝術家、策展人、畫廊主及博物館館長,還包括資助者、作家與思想家,側重於決定當代藝術運作的權力結構,反思藝術在全球背景下的文化和社會意義。

阿爾・凱西米出生於阿聯酋沙迦,為皇室成員,自幼受到藝術和文化的薰陶,並充分發揮自身強大的社會影響力。自2003年起擔任沙迦雙年展(Sharjah Biennial)總監,她以「服務本地觀眾」為宗旨,為沙迦塑造獨特的藝術生態,致力於推動全球多元文化的藝術家與機構,挑戰西方主導的敘事框架。她的國際策展成就同樣引人注目,將於2025年擔任愛知三年展(Aichi Triennale)以及2026年雪梨雙年展(Bie nnale of Sydney)策展人,成為愛知三年展首位非日籍策展人。並且在即將於2025年2月開幕的第16屆沙迦雙年展「承載前行」(to carry)中,阿爾・凱西米更是任命了一支全女性策展團隊。

延伸閱讀|第16屆沙迦雙年展「承載前行」(to carry)公布策展人與藝術家名單,臺灣原住民族藝術家武玉玲、林安琪入列

阿爾・凱西米也曾於今年臺北市立美術館所舉辦的CIT24國際策展論壇,發表專題演講「雙年展與地方」,以「文化清潔工」之比喻切入,探討雙年展如何與地方文化共鳴。她作為國際雙年展協會會長及多個藝術機構顧問,推動全球藝術家的合作與展示,並勇於利用藝術平台關注全球議題,為巴勒斯坦與黎巴嫩等衝突地區發聲。

延伸閱讀|迎接策展時代的必要性革命——側記北美館 CIT24 國際策展論壇

除藝術之外,阿爾・凱西米還創辦了沙迦建築三年展(Sharjah Architecture Triennial),並於今年在倫敦展出了一個服裝系列,該系列基於她已故兄弟在時尚界的作品進一步發展而成。除了個人成就,阿爾・凱西米的多元文化貢獻也反映了波斯灣地區在經貿與政治以外領域的不斷拓展與深遠影響。

圖為霍爾・阿爾・凱西米。 (攝影/Chieska Fortune Smith)

印度藝術家Khandakar Ohida榮獲V&A博物館第七屆賈米爾獎

印度藝術家坎達卡.奧希達(Khandakar Ohida)榮獲第七屆賈米爾獎,該獎每三年頒發一次,旨在表彰受伊斯蘭傳統啟發的藝術家。本屆賈米爾獎由英國倫敦的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A)與阿聯酋及沙烏地阿拉伯的文化機構Art Jameel共同主辦,主題聚焦於動態影像與數位媒體,最高獎金為25,000英鎊。

1993年出生於印度的奧希達,憑藉其影片《夢想你的博物館》(Dream Your Museum)奪得殊榮。這部影片描繪了她的叔叔坎達卡.塞林(Khandakar Selim)的生平故事,透過展示他日常收藏的物品與紀念品,反思印度博物館僵化的結構與敘事模式。作品質疑傳統殖民模型的博物館,並邀請觀眾從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物件中發掘深層意義。影片旁展出的還包括塞林的部分收藏品,如雙筒望遠鏡、陶瓷、香水瓶及照片,這些物品以視覺和情感形式補充了影片的敘述。

V&A館長暨賈米爾獎評審團主席特里斯特拉姆.杭特(Tristram Hunt)表示:「評審團對奧希達影片中靜謐而強大的藝術表現深表讚賞。她的作品不僅描繪了印度穆斯林社群的生活經驗,也挑戰了傳統博物館的權威。」奧希達的作品展現了家庭記憶與社群敘事的力量,啟發觀眾重新審視日常事物背後的文化價值和個人故事,並開創了動態影像與數位媒體在博物館敘事中的全新可能性。

(左)坎達卡.奧希達(Khandakar Ohida)(©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右)坎達卡.奧希達《夢想你的博物館》劇照,2022 年。照片:藝術家提供Photograph: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強強聯手!Art Blocks × OpenSea推出生成藝術家駐地計畫

全球規模最大的NFT交易平台之一「OpenSea」與知名生成藝術平台「Art Blocks」於近期宣布正式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後,遂聯手推出「Art Blocks × OpenSea生成藝術家駐地計畫」,開放世界各地的生成藝術創作者申請至美國德州的創意文化核心地區馬爾法(Marfa),展開為期四到六週的個人駐地創作計畫。該計畫旨在支持生成藝術領域的創意人才,並推動該領域的創新與發展。

駐地期間,創作者將獲得住宿、創作津貼、Art Blocks Studio合約,同時享有專注發展藝術作品的安靜空間,以及得以與其他創作者和馬爾法當地社群相互交流的機會。目前該計畫名額為每季度開放一位創作者進駐,採線上申請制,主辦方將於每季定期審核。

全球規模最大的NFT交易平台之一「OpenSea」與知名生成藝術平台「Art Blocks」於近期宣布正式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圖片取自OpenSea官網

除了這項駐地計畫,OpenSea與Art Blocks的合作項目亦包括,OpenSea平台將支援Art Blocks Engine自定義合約,讓藝術家在發行作品時能直接啟用生成鑄造功能,提升生成藝術NFT的創作與購藏體驗;雙方也將攜手規劃產品開發路線圖,共同展示新功能,並推進其他交易平台一同升級。

Art Blocks執行長Erick Calderon表示:「作為這個生態系的一份子,我們的角色與使命也在不斷演變,持續探索如何更好地服務我們的藝術家與收藏家社群。我們感謝這次合作機會,能為藝術家拓展創作工具與空間,讓他們不斷突破界限,並為生成藝術帶來更廣泛的關注。」

水星隕石坑命名「名人榜」新增八位20世紀女性創作者

古往今來,文學家、藝術家、攝影家、音樂家、建築家等文化史各領域的重要人物都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他們不僅在地球上青史留名,也在水星上留下了印記。自1976年起,水星上的隕石坑就以人類歷史上的重要創作名家的名字命名:他們需要被公認為對人類文化有超過半個世紀的重要貢獻,並已過世超過三年。迄今為止,水星上已有437個隕石坑擁有了閃亮的名字。

今年11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的行星系統命名工作組公佈了最新一组八位水星隕石坑名人榜,全部為上個世紀世界各地傑出的女性創作者,其中包括七位視覺藝術家,分別是:筆法多變、創作題材廣泛的明末清初著名畫家吳淑娟(1853-1930);以金屬絲線編織雕塑而知名的日裔美籍藝術家魯斯.阿薩瓦(Ruth Asawa,1926-2013);大量描繪花卉與自然的烏克蘭民間藝術家Kateryna Bilokur(1900-1961);對於本土根源和女性主義皆有深刻挖掘和表現的秘魯藝術家Julia Codesido(1883-1979);自幼隨家人流亡、畢生以故鄉耶路撒冷為創作之源的巴勒斯坦藝術家Jumana El Husseini(1932-2018);烏拉圭非具象運動先驅María Freire(1917-2015);以及,以民族文化題材和現代表現主義風格而知名的埃及藝術家Tahia Halim(1919-2003)。此外,還有創作內容跨越奇幻、科幻、女性主義等的美國著名文學家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Le Guin,1929-2018)。她們的名字銘刻了人類文明史上動蕩而璀璨多元的一個世紀。

延伸閱讀|編織生命紋理——魯斯.阿薩瓦藝術的本質與縱深

迄今為止,水星上已有437個隕石坑以人類史上的創作者名字命名。圖為截至2022年的水星隕石坑命名分佈圖。(Photo Credit: Hebingru)
ARTouch編輯部( 1679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