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臺北市立美術館主辦之第60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已於昨日(11/24)順利閉幕,藝術家袁廣鳴偕同策展人陳暢(Abby Chen)攜手呈現的「日常戰爭」一展,隱喻日常現狀所潛藏的威脅,與離散、焦慮等當代生存景況——映照出臺灣脆弱卻又極具韌性的政治社會情勢,同時也有力地回應了本屆雙年展主題「處處都是外人」(Foreigners Everywhere)聚焦於文化流動及邊緣視角的策展論述。
展覽落幕之際,館方也同步正式宣告,2026年第61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將由李亦凡代表參展。提名委員會指出:「李亦凡多以遊戲引擎或自製的影像工具為方法,遊走在影像、鏡頭、物件、場景與裝置間,其兼具議題性且視覺風格獨特的創作,結合傳統錄像技術與數位媒體;同時,他也具備物件的造型能力,透過數位影像與實體物件的併置,可望為台灣館帶來更多層次的感素。
本屆台灣館在三日預展期間就吸引近2,000名藝術專業人士及媒體參與,佳評如潮,包括英國海沃德美術館長拉爾夫.魯格夫(Ralph Rugoff)、日本森美術館顧問南條史生(Nanjo Fumio)、新加坡國家畫廊與新加坡美術館館長陳維德(Eugene Tan)、里昂雙年展藝術總監伊莎貝爾.貝托樂蒂(Isabelle Bertolotti)、柏林漢堡車站當代美術館雙館長暨2025台北雙年展策展人山姆.巴塔維爾(Sam Bardaouil)與提爾.法爾拉特(Till Fellrath)等人皆親臨現場觀展。
而來自美國的《The Art Newspaper》、英國《Whitewall》、德國《Berlin Art Link》、義大利《Domus》與《Mousse》等眾多國際媒體,更將台灣館列為「不容錯過的展館」或「精選必看國家館」,並獲專業藝術媒體《Burlington Contemporary》、《Kunstforum International》、《artnet》撰文剖析展覽內容;整體涵括英文、德文、義大利文等共7種語言的報導撰述與關注,足見本屆展覽主題在當前全球情勢下極富時代意義,能夠橫越國界與文化之限制,觸發跨界面向的不同深度共鳴。
「日常戰爭」集結藝術家袁廣鳴近10年的作品,也為其創作生涯再度立下里程碑。展覽同名新作《日常戰爭》(2024)藉由從平靜至爆破間的場景張力,呈現生活中隱伏的威脅。頗受國際媒體關注的《佔領第561小時》(2014)則捕捉了「太陽花學運」撤場前的關鍵時刻,並藉由這個介面,啟動大家對於此事件的想像。策展人陳暢指出台灣館的所在地⎯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於十六世紀時作為監獄,能在這個場地展出,別具意義:「它曾經是監獄的空間,現在成為自由的空間,臺灣藝術家自由表達與創作的空間,夢想的空間,訴說的空間。」
延伸閱讀|【威尼斯通訊】影像技術於數位時代的反身性思考:專訪臺灣館「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
下一屆將由青年藝術家李亦凡(1989-)接棒參展,李亦凡曾榮獲2024第8屆洪建全基金會「銅鐘藝術賞」、2024第46屆「金穗大獎」、2022「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獎項與2020高雄獎。今年李亦凡亦通過荷蘭國際駐村機構Rijksakademie徵選,前赴荷蘭駐村。他亦曾參與日本東京NTT InterCommunication Center(ICC)的2024一年展「非常迫近的遙遠」、美國紐約雕塑中心(SculptureCenter)「小世界影院」等國際展覽,以及2023台北雙年展「小世界」、2021 亞洲雙年展「未至之城」、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禽獸不如」等重要國內展覽,是近幾年台灣備受矚目的藝術家。
李亦凡多以遊戲引擎或自製的影像工具為方法,遊走在影像、鏡頭、物件、場景與裝置間,其兼具議題性且視覺風格獨特的創作,結合傳統錄像技術與數位媒體;同時,他也具備物件的造型能力,透過數位影像與實體物件的併置,可望為台灣館帶來更多層次的感素。今年,李亦凡也通過荷蘭國際駐村機構Rijksakademie徵選,由洪建全基金會贊助獎學金,前赴荷蘭駐村,並於駐村期間同步創作他此前獲得第八屆「銅鐘藝術賞」之委託新作。
第61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預計於2026年4月舉辦,讓我們期待李亦凡將如何以當代敘事語言,為資訊與影像爆炸的數位時代,提供更深具啟發性的另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