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視盟《視覺藝術永續發展行動策略》記者會全記錄:2024大選倒數,文化政策何在?能超越黨派藩籬嗎?

視盟《視覺藝術永續發展行動策略》記者會全記錄:2024大選倒數,文化政策何在?能超越黨派藩籬嗎?

Complete Record on Association of the Visual Arts in Taiwan’s “Action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Visual Arts Development” Press Conference: With Taiwan’s 2024 Presidential Election Around the Corner, Where are the Cultural Policies? Is it Possible to Transcend Barriers of Partisan Politics?

在昨(3)日下午於台大校友會館三樓舉行「《視覺藝術永續發展行動策略》出版暨候選人文化政策政見說明」記者會中,各政黨初次公開回應了藝文界的文化政策建言。而典藏團隊也以「文化發展核心理念」與「現行於文化界發生的三個現象」等兩面相,提問與會的政黨代表。

文章段落重點:

  • 給下個世代的《行動策略》
  • 各政黨代表如何回應《行動策略》?
  • 典藏雜誌社團隊提問之一:各政黨的文化發展核心理念為何?
  • 典藏雜誌社團隊提問之二:現行在文化藝術界發生的三個現象,有何解方?

給下個世代的《行動策略》

文化政見在各種選舉期間往往淪為口號,而少有檢視具體承諾的空間。社團法人臺灣視覺藝術協會(簡稱「視盟」)此次選擇提出比以往更具建設性的做法。

昨(3)日下午於台大校友會館三樓舉行「《視覺藝術永續發展行動策略》(簡稱「《行動策略》」)出版暨候選人文化政策政見說明」記者會,由視盟理事長何孟娟邀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簡稱「畫協」)陳菁螢,藝科智庫執行長石隆盛,臺師大美術系副教授蘇瑤華、獨立策展人胡朝聖、藝術家林昆穎、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監事會召集人陳文祥與「藝起加油 線上藝術平台負責人」王建揚等視覺藝術界代表。政黨代表則有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前台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代表國民黨、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徐瑞希、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王寶萱與基進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史惟筑等人出席。在此之前,視盟先於去年邀集50多位來自全臺不同身分和年齡層的視覺藝術專業人士,於花蓮舉辦三天兩夜的「行動策略」圓桌會議,並將與會者的意見集結成冊,作為提問總統與各政黨文化政見的扎實建言。

文化政見在各種選舉期間往往淪為口號,而少有檢視具體承諾的空間。視盟此次選擇提出比以往更具建設性的做法。(視盟提供)

視盟理事長何孟娟在開場中強調,視覺藝術的影響力,不論在健康、生活、工作或是人與人的關係,甚至於解決跨部門和跨領域的各種挑戰,都可以發生作用。目前,台灣政策上的傾斜,使得視覺藝術產業對未來感到憂慮。「文化藝術不只屬於金字塔尖端的人口,而是屬於每一個人,才是真正落實文化近用權。」她指出,《行動策略》以長期文化政策為目標,提出階段性的具體建議,這些不是立竿見影的工作,卻是必要的基礎工程。

新近就任的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陳菁螢在發言中指出,臺灣藝術家並未真正受惠於臺灣藏家的購藏力,而在近年來亞洲藝術市場地緣重心的競局中,臺灣的文化產業也並未發揮積極性和競爭力,與此同時韓國近年來因藝術品稅制優惠而提升了競爭力。此次《行動策略》的提出,是向各候選人及各界提出文化產業界的訴求,也期待能聽到更加積極、更國際化的文化政策。

石隆盛表示此次《行動策略》為視覺藝術界共同討論成果。他舉例韓國在半年前整合並通過「美術振興法案」,包含從創作端保護、畫廊及拍賣公司相關、到藝術品鑑定鑑價、資產管理等各環節的全面性法案;反觀臺灣,並非政府沒有處理,而是零散處理,分散在不同法案中。同時他也指出「文化本應是彩色的」,不隨政黨輪替而改變色彩,進而呼籲各黨派無論選後扮演何種角色都可共同支持臺灣視覺藝術的發展。

獨立策展人胡朝聖表示,《行動策略》來自藝術現場執行、參與及見證者的直接回饋,希冀提出的是為下一個世代永續發展的概念。因而關注在兩個要項:1. 國際競爭力;過去台灣國家競爭力的思考多以科技產品為主,但文化藝術更是可以深入與世界各國建立關係的的軟實力。2. 人才的培養與流動;台灣已經進入美術館元年的時代,當各縣市美術館紛紛成立,我們雖然多了更多藝文空間,卻往往只有硬體,欠缺軟體的想像。因而呼籲政黨應正視如何讓相關空間各司其職、建立相互流通的網絡,讓台灣藝文生態更健全,而非疊床架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副教授蘇瑤華認為,許多人以為藝術是個人的浪漫,但藝術發展到現在已是產業,因此文化政策必須面對、肯定、估算其價值,將其沉默的力量轉化為確切的調查,才能作為面對未來改善環境的數據。而文化人才並非只有文化部需要,經濟、外交、衛福等單位都需要相關思維。我們除了擁有世界級的藏家、藝術家,也需要有世界級的文化政策。

石隆盛指說「文化本應是彩色的」,不隨政黨輪替而改變色彩,進而呼籲各黨派無論選後扮演何種角色都可共同支持臺灣視覺藝術的發展。(視盟提供)

各政黨代表如何回應《行動策略》?

在藝術界代表發言完之後,首先由去年也參與圓桌會議的前台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作為國民黨代表率先發言。他認為今天不論是誰當選,《行動策略》是不分黨派都應該好好研讀的文化建言。劉維公是本次五個政黨代表中,唯一一位非立委候選人,然而他亦補充說明,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在文化政策上,也有向他徵詢意見。

劉維公進一步在記者會中,聲明侯友宜競選團隊提出的「三個解放、三大改革、三項共營」——從KPI僵化框架中解放、從口號中解放、從「國家隊」思維中解放;改革五大文創園區、改革公共藝術制度、改革文博會「國家策展隊」思維;推動影響力投資基金,改變台灣藝文環境發展,提出對自由接案工作者友善的法案,他最後以資深藝術家黃才郎於圓桌會議中說出的話做為結尾——「新的運動要從文化發展談起」,認為下一步應該思考的,是「創造文化藝術產業的共營,而非共『贏』。」

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徐瑞希表示,首先民眾黨認為臺灣的文化美學是從生活、從國民來紮根,也提出未來將推動政治協作平台,並呼籲視覺藝術家積極參與,以利推動文化預算、補助項目等的更新。而有關影響力投資,她指出目前大多數資源還是挹注在影視內容產業,未來以文策院為主、可在其中發揮更均衡發展的作用。在國際競爭力方面,徐瑞希提議藝文產業需更多藉助媒體、尤其是公共外語媒體的推廣。她表示民眾黨有機會進入立法院後將會積極推動跨政黨合作,以利文化政策的推進。

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王寶萱具視覺藝術背景,她表示自己對視覺藝術產業促成社會改變的力量有深刻認知。王寶萱在臺北市政府工作期間對藝文場館的經營有密切觀察,她指出關鍵績效指標(KPI)等量化指標扼殺了創造力,需要的是注重藝術影響力的評估;而在世大運的經驗則讓她看到吸納民間藝文人才、運動行銷人才等與公部門合作,可以帶來專業性的解方。她同樣認為藝術工作者是行動者和行動者,而此次視盟出版的《行動綱領》也將成為時代力量文化政策的下一個起點。

劉維公進一步在記者會中,聲明侯友宜競選團隊提出的「三個解放、三大改革、三項共營」——從KPI僵化框架中解放、從口號中解放、從「國家隊」思維中解放。(本刊資料室)
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王寶萱具視覺藝術背景,她表示自己對視覺藝術產業促成社會改變的力量有深刻認知。(本刊資料室)

基進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史惟筑則表示,基進是第一個將文化背景參選人列為首席不分區立委的政黨,足見基進對文化政策的重視。而基進提出的文化政策主張,除了包括與《行動策略》不謀而合的作品追及權,也包括保障自由接案者的「乙方法案」;擺脫只以首都為中心的「地方政府跨區合作補助機制」,培養、提升地方文化場館經營人才與工作者;「藝術展演跨域整合」,除了聯合推廣,美術館也需要各有分工、扮演不同的責任與區分,並加強跟學術機構、在地地方學研究等人才的連結;以及「設立國家藝術作品與檔案的區域典藏與維護機構」等政策。

代表民進黨出席的立委吳思瑤是政黨代表回應階段的最後一位發言人,也是在場於地方與中央議會推動並監督政府文化與教育政策最具資歷的一位。她首先便向在場的視覺藝術界人士喊話,自己從來都希望成為立法院的「右腦」,重視品質,而不是KPI。「文化是生活、是經濟、是外交、是國防,任何事以『文化優先』,是我對自己從政生涯的自我鞭策。」她也認為,出席這次記者會的人不分黨派、都是真的關心文化藝術的人,

她重申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是本次總統大選中,最早、也最完整提出具有結構的文化政策的候選人,其兩大核心承諾為「部部都是文化部、強化文化彙報」,以及「擴大民間ESG文化投資」。在整個文化政見的思維中,有系統性的文資保存、復振國家語言、促進藝術振興、強化藝術體驗教育、修改博物館法並承諾提出「博物館白皮書」、鬆綁人才制度並活化各類型藝文空間場館,對藝文工作者進行文化普查,建構文化傳播體系等。

而身為立法與行政監督者,吳思瑤也坦言,她主推催生的「文化發展基金」之預算,儘管以「文化影響力」的價值促成主計總處退讓,卻還沒達到自己所希望的幅度。而文化部與文策院對於文化內容產業的支持,也被人質疑為獨厚影視音產業,並將視覺藝術視為其類別的元素之一。「但是,視覺藝術並不該是『元素之一』,而是影視音創作的『源頭』!」吳思瑤也呼應了近日總統蔡英文、總統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與蕭美琴合拍的宣傳影片,說明文化藝術的永續發展已經「在路上」,將善用自己在民進黨團看待文化政策時的高影響力,當選之後,將「患寡、患不均」的問題矯正回來,讓文化在部會中不只作為「insider」,更是「key maker」。

她重申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是本次總統大選中,最早、也最完整提出具有結構的文化政策的候選人,其兩大核心承諾為「部部都是文化部、強化文化彙報」,以及「擴大民間ESG文化投資」。(本刊資料室)

典藏雜誌社團隊提問之一:各政黨的文化發展核心理念為何?

台灣長期以來缺乏長遠規劃的文化政策,因僵化的意識形態,造成一旦換了政黨執政後政策方向即轉彎,各級長官的人事更替也對該部會轄下藝文館所的方向帶來重大影響,文化事業所需要的長期累積在這樣的狀況下無從談起。

針對這樣斷裂與分立的狀況,在媒體提問階段中,典藏雜誌社團隊首先從理念與實踐兩個角度向各政黨代表提問:「各政黨的文化發展核心理念是什麼?對於整個台灣未來的文化共同體想像是什麼?」而在實際作為方面,「如何以實際行動來回應此次視盟提出的《行動策略》?優先推動的會是什麼?未來在將會如何一步步推進各自的文化政見?如何真實地進行跨黨派合作?」

吳思瑤先總結民進黨的文化核心為「文化永續、世界臺灣」,並表示民進黨會進一步思考以影響力取代量化判讀、打開想像力。她也進一步具體承諾,自己連任立委後將會在新的任期內在立法院組成跨黨派的藝術文化影響力的推動聯盟,也可定期召開不同會議,連結跨黨派的大家一起來催生新的文化政策。

代表國民黨與會的劉維公,則是再次強調侯友宜競選團隊提出的「三個解放、三大改革、三項共營」,他認為應集體協作、從具體而實際的可操作之處去改變現況,如五大園區改革、公共藝術制度改革等等。同時他也提醒要關注行政權所有者如何看待文化發展,藝文產業不能漠視行政權的怠惰。

徐瑞希表示民眾黨的核心理念為自由和多元,具體包括匯集民間力量、促成治理協作平台,不限黨派延攬不同領域專業人才,拓展協作空間等。

王寶萱表示時代力量所認同的觀念,即文化是人權、是自我認同,認識台灣的主體性、關懷弱勢,同時她也強調需要盤點各級藝文空間、確認定位與特色,鬆綁專業人才的晉用,革新公共藝術機制,透明公正的合作調解機制,推動藝文工作者權益保障,改革KPI評量模式,不問顏色、只問是非。

史惟筑則說明臺灣基進的核心為建立以臺澎金馬作為疆界的臺灣共同體,而文化則以此疆界為基礎,廣納多元族群。她指出臺灣基進在乙方法案、作品追及權與跨領域補助等文化領域議題上非常樂意跨黨派合作,但同時也強調,若涉及國家認同的意識形態問題,則須審慎評估。她也進一步提出臺灣基進的目標為破除中華文化霸權,期望各類型博物館應進行責任區分,進而突顯這塊土地的多元性。

史惟筑說明臺灣基進的核心為建立以臺澎金馬作為疆界的臺灣共同體,而文化則以此疆界為基礎,廣納多元族群。(本刊資料室)
徐瑞希表示民眾黨的核心理念為自由和多元,具體包括匯集民間力量、促成治理協作平台,不限黨派延攬不同領域專業人才,拓展協作空間等。(本刊資料室)

典藏雜誌社團隊提問之二:現行在文化藝術界發生的三個現象,有何解方?

第一輪回答之後,典藏團隊進而以近年來發生在文化藝術界的「公共館舍藝文行政人才縮編現象」、「公共藝術代辦制度問題」與「文化標案寡頭現象」等面向,提問各政黨代表:

提問民進黨代表:最近剛開幕的中央四級行政機構的國漫館,其籌備處實際人力編制不及同等行政機構的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編制的一半,而C-Lab在接手營運花創、嘉創等地之後,人力遇缺不補、或是補上之後卻負責其他新業務,除此之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也遲遲沒有常駐於台北的中心負責人,而是由國美館部門組長兼任,請問您如何看待目前國家級公共館舍與文化中介組織中的文化藝術行政人力緊縮與縮編的問題?

請問國民黨代表:公共藝術代辦問題逐漸受到重視,文化部目前至2月止也啟動公共藝術諮詢全面研議,您作為本次出席的唯一非立委候選人國民黨代表,也有相關的公共藝術經驗。想問國民黨如何檢討相關制度,是否能提出任何修正方向?

提問時代力量、基進黨與民眾黨代表:曾有國民黨不分區立委鄭麗文在去年十月的質詢時,引用文化工作者余永寬在臉書上指出張鐵志與青鳥文化投標案的問題、質詢文化部的文化標案現象。而過往於國民黨執政時期的兩億夢想家案例仍歷歷在目,身爲關鍵少數的第三勢力,如何監督這種執政黨與文化標案頭之間的關係?你們認為是否該針對限制性招標制定一套文化類的標案制度?

吳思瑤回答,這幾年來政府確實成立了非常多文化館舍,如何以規劃館舍林立後的人力佈局,往往受制於現在的人事規定無法鬆綁。「因此,博物館法必須大幅度的修法,而在此之前必須要督促文化部完成博物館政策白皮書、舉辦因應修法的論壇促進研究與對話。」而長程規劃的部分,得仰賴藝術教育跟文化體驗教育的深化,「讓文化平權能夠被落實,讓年輕人能夠有去親近文化、從事文化」。

劉維公回答,自己也曾多次接觸公共藝術案的審理,也因此他非常認同《行動策略》中,專家們提到「公共藝術委員會必須歸零、重新思考」的這個改革精神。他進一步認為真正的問題,是藝術文化領域對於行政權的漠視態度需要改變。「不管今年的選舉是誰當選,所有藝術文化領域的人們都不能再以漠視的態度看待『行政權』的影響。」他認為,漠視行政權的結果,往往讓藝術文化創意在臺灣的發展成為不斷內耗的結果。

徐瑞希回答,標案產生標案寡頭的情況,不單單只是在文化界,有很多的標案都是如此。「這裡面需要很強烈的監督,」她也回應其他立委候選人的回答,認為執政黨很多的政策雖然是在路上,但都是「在老路上」。

王寶萱回答,時代力量是立法院裡的「打弊第一品牌」,其關鍵是需要內部人士出來爆料,因此黨團也是在立法院中最早提出揭弊者保護法的政黨,可惜被兩黨聯手封殺。她以自身在臺北市政府服務的經驗中認為,很多時候標案發的不好,不是因為弊案,而是因為「習慣」。「反正公部門就是每年照樣發標案,然後誰願意來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關係,也不知道怎麼樣去找到一個更好的廠商。」「公共藝術的問題也是,委員會百年不動,形成封閉的人際網絡。」王寶萱坦言,文化局裡處理發包的文化行政工作者,其實很需要協助,「可以透過檢視相關的重要標案去找出問題,並且提出解決的可能性。」

史惟筑則回答,寡頭這種壟斷的現象當然是要強力監督,也希望大家支持基進黨有機會進入國會為民眾監督。她也認為,在文化局處中發標案的公務員,其實需要有受訓的機會。「標案窗口時常是完全不懂這項專業的人,他們也難以評估乙方在做些什麼事情,這個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有沒有可能在文化性招標裡面,可以透過立法,不再以這種招標的邏輯去執行。」

吳思瑤也在最後加碼,回應了文化標案的制度問題。她指出,自己在上一任期曾修的其中一部大法案,就是「採購法」。「讓政府採購法從『最低標』成為『最有利標』。除此之外,我也推動了政府採購法的修改,讓裡面所有的評審委員能夠專業導入,也讓藝文採購跟傳統政府採購脫鉤。」吳思瑤認為,這同樣也牽涉到公共藝術代辦制度,因此也同意《行動策略》中提到的委員會歸零,讓專業的評審委員有機會重組,並且系統性盤點公共藝術。

第一輪回答之後,典藏團隊進而以近年來發生在文化藝術界的「公共館舍藝文行政人才縮編現象」、「公共藝術代辦制度問題」與「文化標案寡頭現象」等面向,提問各政黨代表。(本刊資料室)
嚴瀟瀟(Yan Xiao-Xiao)( 209篇 )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

朱貽安(Yian Chu)( 129篇 )

大學學習西班牙文,後修讀中國藝術史,有感於前生應流有鬥牛士的血液,遂復研習拉丁美洲現代藝術。誤打誤撞進入藝術市場,從事當代藝術編輯工作。曾任《典藏投資》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企劃主編,現為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副總編輯。

陳晞(Sid Chen)( 118篇 )

藝評書寫與研究者,現為典藏雜誌社(《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社群暨企劃主編、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AICA Taiwan)理事。目前關注異質性的創作與勞動,長期研究繪畫性與敘事性等命題,對於另類文化和視覺語言的迷因混種亦深感興趣。文章散見於《典藏ARTouch》、《CLABO實驗波》、《端傳媒》、《非池中藝術網》、《Fliper》、《ARTSPIRE》、《500輯》、《藝術認證》、《歷史文物》、《新北美誌》等。

sid@artouch.com